當前全球高度關注能源和環境,特別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這是一個現實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很多專家預言,過不了多少年北冰洋將會通航,南極洲大的冰架將崩塌,中國西藏3000多米以上的冰峰將越來越少。
世界各國在研究氣候變化的對策,中國也不例外。從能源入手,世界各國都在研究未來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由于技術等多方面的原因,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現在還不可能像常規能源那樣大規模的、穩定的為我們提供能源。中國能源結構70%是煤炭,逐步的轉移到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為主的局面要經歷很長的時間。
最近這些年,中國的再生能源以更快的速度在發展。風能從2005年到現在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快速翻番。今年就有可能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上德國、西班牙、美國之后的第四風電大國,這對中國裝備制造業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過去大型的風力發電主要是引進國外的技術,包括買國外的圖紙自己加工生產,缺乏自己核心的制造能力,導致現在大量的核心控制系統仍然掌握在國外公司手里。
在太陽能應用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制造太陽能電池最多的國家,超過了歐洲和日本,但高端設備目前也仍然是要向國外購買。裝備在新能源發電的成本中占很大部分,新能源對裝備的需求是非常強勁的,這是今后中國裝備制造業要大力進軍的方向。
扶植新能源產業發展,政府要有穩定的政策,有長期奮斗的目標。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都需要我們調整產業方向,而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政策的可操作性是促進產業發展很重要的條件。最近全國人大在進一步修訂《再生能源法》,重點是如何加強可操作性,特別是上網電價政策。歐洲對新能源發展的扶持主要是通過上網電價政策。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特別是光伏電池,成本會逐漸降低;而由于把外部成本計入發電成本,包括對脫硫、二氧化碳減排等方面的硬性要求,將來會引起火電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一個成本降低,一個成本上升,德國預測這個交差點可能會出現在2015年。那個時候再生能源可以平價上網,可以和常規電能競爭。當然這取決于政策,取決于投資,取決于科技創新能力。
美國奧巴馬上臺以后,調整能源政策,大量投入新能源,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又可能會形成外國人吃肉中國人喝湯的局面,原因就是我們對核心技術掌握不足——我們基本復制別人的道路,買別人的裝備,用別人的知識產權。要打造新能源產業的制高點,核心的問題是要掌握知識產權,目前,國外相當多的新能源裝備公司在向這個領域進軍,相關裝備每年都有大幅度的進步,這需要工藝的發展,給中國裝備業提出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