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發展機制(CDM)的核心內涵是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在發展中國家實施溫室氣體減排,以實現發達國家承諾的減排量。把一個項目作為CDM項目,首先要編制項目設計文件,請聯合國認證的第三方做核實,看是否符合國際規則準則要求。聯合國批準以后可以按照批準方案執行,再監測減排量,聯合國審查以后減排量沒有問題就可以簽發,減排量一旦得到聯合國簽發,就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像有價證券一樣,一噸的減排量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是10多歐元。

到8月30日,全球已經批準了1789個項目,平均每年產生減排量3.12億噸,預計到2012年產生的減排量16億噸。目前為止中國政府批準了2000多個項目,已經在聯合國批準的項目產生的減排量為1.85億噸,占全球年減排量的60%,很多企業已經實實在在的從合作機制拿到了真金白銀。
國家通過征收項目產生的減排量獲得的收益建立了CDM基金,現在已經有二三十億人民幣,這筆基金專門用來推動保護氣候,節能減排發展方面的工作。我們產生的減排量主要是發達國家購買,歐盟是購買減排量很重要的主體,他們的企業如果完不成減排量,每噸要罰款100歐元。據估算到2012年前,歐盟成員國政府計劃購買5.2億噸減排量,企業另外需要購買5—15億噸減排量。意大利設立了援助發展中國家研究CDM專門計劃,設立了CDM基金及在世界銀行設立了托管基金,意政府計劃用10億歐元推動企業開展CDM合作。日本在政府推動下,CDM合作的步伐、尤其是官方合作的步伐也明顯加快。2004年12月成立了日本民間碳基金,日本政府委托其負責政府購買減排量,計劃購買量約為15億噸,企業可能需要購買的量也在8億噸左右。從總體購買量看,目前日本是最大的買家。
清潔發展機制是一種非常巧妙的設計,對發達國家來說,如果想低成本的完成減排溫室氣體義務,沒有CDM的手段是不可想象的。發達國家減排溫室氣體的邊際成本至少每噸150美元,如果能夠用10美元的價格在中國購買,當然是非常劃算的。前幾年碳交易價格有所下滑,現在回升到13歐元每噸二氧化碳。美國眾議院今年6月28日通過了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允許美國政府和地方企業通過購買的方式,每年購買10億噸減排量,這個市場肯定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中國需要在政策、技術和人才方面對未來CDM及全球碳市場的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總體來看,CDM的市場是動態的,未來的發展關鍵取決于哥本哈根談判的進展,如果發達國家按照要求減排,到2020年需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
對中國制造業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機遇。企業參與CDM項目,它本身就具有節能減排、充分利用能源的成本控制效果,又能將減排量賣出去。而為了取得減排效果,需要先進的節能設備,也為生產裝備制造業帶來好的機遇。除了風電、水電設備制造,鋼鐵企業的熱余壓利用、煤層氣體回收利用,現在都有企業在研發,相關裝備的市場前景也會非常廣闊,搶占先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