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果玉米”消費需求旺盛
水果玉米實質上就是玉米中的超甜玉米,因其主要用于加工罐頭食品、速凍食品和作為新鮮水果食用,因此而得名。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要求食品營養豐富、適口性好,而且要求食品或水果具有多樣性和自然生長無污染的特性,超甜玉米除了具有蛋白質含量高,富含維生素和氨基酸、糖分高和適口性極佳的特性外,同時還符合人們追求食品多樣化和崇尚自然生長無污染的要求。在西方,甜玉米作為一種大眾化蔬菜,早已進人千家萬戶。以美國為例,年人均消費新鮮甜玉米3.2公斤,冷凍甜玉米1.2公斤,罐頭甜玉米6.l公斤。此外,甜玉米在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也很普及。我國甜玉米育種研究雖然在1950年代就已起步,但始終沒有形成商品化生產。改革開放后,水果玉米在南方省份發展較快,種植面積較大,例如廣東現在已經種植水果玉米300萬畝,但是在北方發展速度緩慢,特別是山西,近年來只有少數的零散種植。
二、種植“水果玉米”經濟效益顯著
種植水果玉米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經濟效益是普通玉米的3倍以上,近2年在太原市場的銷售中,超甜玉米比糯玉米價格每穗高0.2~0.3元,每畝比糯玉米多收入600~900元;而且超甜玉米加工附加值高,經濟效益顯著,如美國甜玉米的附加值可達到300%~400%,轉化值更高。超甜玉米的莖葉可作優質飼料,符合畜牧業發展對優質飼料的需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現如今,“南甜北糯”的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北方超甜玉米的消費需求在迅速擴大,近2年來我省大城市近郊開始了超甜玉米的零散種植,鮮穗往往供不應求,也有部分外省的鮮穗打入山西市場。
冷凍甜玉米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農產品,近年來呈快速增長趨勢。2000年,我國出口冷凍甜玉米的數量總共才只有140噸,出口價值僅為177~330美元。從21世紀開始,我國冷凍甜玉米的出口數量大幅度地增加,呈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2007,我國冷凍甜玉米的出口總量已經達到了32525噸;比其2006年的出口總量24210噸,增加34 %;其出口總值達到了1420萬美元;比2006年的970萬美元的出口總值,增加了46 %。2000~2007年,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也經歷了重大的變化。早先,我國冷凍甜玉米主要出口日本。如今,韓國已經成為我國冷凍甜玉米最大的消費國,進口總量已經占到我國出口總量的75 %。其余的25 %銷往53個其他國家和地區。2007年,澳大利亞從我國進口的冷凍甜玉米,增加數量頗為顯著,總共達840噸,比2006年的進口總量足足增加了5倍;價值達617 700美元,同比增加698 %。
三、山西省在發展“水果玉米”中存在的問題
⒈品種缺乏、雜亂由于我省超甜玉米產業起步較晚,育種及品種審定工作滯后,現在沒有形成適合當前市場需求的品質優、抗性好的主干品種,農民盲目購種種植,由于氣候不適應、品種不對路,造成了不少經濟損失。
⒉配套栽培技術推廣力度小超甜玉米有其特殊的生長特點,由于技術推廣力度不夠造成農民延誤管理時期,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⒊產業化程度低我省超甜玉米加工企業現在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加工能力,只有屈指可數的2家加工企業,還是處于半開工狀態,嚴重制約了超甜玉米產業的快速發展。
四、“水果玉米”產業化的發展對策
⒈推廣適宜品種超甜玉米的區域性較強,現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的品種以熱帶血緣品種為主,農民種植后往往造成晚熟、延誤銷售時機,經濟效益不理想。一定要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種植。山西省農科院高粱所甜糯玉米研究室近年來選育出了適宜山西省種植的系列超甜玉米品種,有特早熟的、中熟、晚熟的。迪糯278、迪甜10號、迪甜12號、迪甜6號等,可供農民朋友選擇種植。
⒉加大配套栽培技術的推廣力度
組織農業系統的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培訓,引導農民選擇合適品種、適宜時期、進行適度合理的種植,沒有種植過的農民要多咨詢專家,才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⒊多方引導、支持發展加工企業及產業合作社組織各級政府、各個涉農的科研單位、推廣單位,要積極扶持發展超甜玉米的加工儲藏企業,形成“科技+公司+農戶”的產業化形式,從而促進超甜玉米的產業化發展。農民也可自行發展合作社形式進行互助,增強適應市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