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周刊》:BIM的應用貫穿于整個建筑生命周期中,因此也需要整個行業從設計、施工到業主的共同認可,您一般是如何向客戶推薦這個新工具的?
高勇:確實,大多數客戶對BIM并不了解,但是通過演示,客戶很容易了解BIM帶來的好處,因為通過可視化的BIM模型,建筑師、工程師以及施工單位、業主都能很輕松地獲得協調的數據文件和信息,這樣就建立了從設計到施工再到運營整體基礎上的完整工作流,這個工作流就把我們的建筑師、工程師、施工單位、甲方業主串在一起,提供給他一個數據化的文件設計,而這些數字化文件的信息能夠很精準的預測建筑的外觀、成本及施工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更好地讓工程交付給甲方,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中建國際在BIM上有很大的投入,現在有一個20多人的BIM團隊來支持各個事業部、設計師、工程師完成這個工作。我們花了很大力氣真正想把協同設計的價值帶給我們的客戶,因為CCDI的定位就是中國城市建設的專業服務者。
《商務周刊》:可持續設計可以帶給業主以長期利益,但是新的工具也會增加成本,那么從成本的角度考慮,業主是否愿意選擇BIM?
高勇:一般來說,業主同時會有許多不同的追求,包括對運營成本、建筑周期成本的追索,也會有對新技術的追求,包括綠色建筑、節能,或者廢水處理率等等,但最后的結果都會從成本或者利潤的角度來反映。因為各種各樣的技術最后會用省錢這個角度來反映,這是肯定的?,F在有雨水收集,或者是集中空調,或者綠色節能環保等等,這些效果都有不同的指標來衡量,但最終都是用錢衡量的,你省了多少度電,或者整個能源消耗降低了百分之多少,或者水的使用降低了百分之多少。但是所有節能技術或者新技術帶來的好處是應該在建筑整個生命周期來看的,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任何新技術的使用,初期的投入一定會比你沒有用這些新技術增加一點費用。
其實我們應該看到越來越多中國業主本身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他們意識到自己對社會是有貢獻和回報的義務,就像CCDI我們也堅持自己要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當你用這些新技術增加成本的時候,對社會價值的提升卻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回報,這個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
所以追求綠色建筑并不僅僅從節約成本這個角度,更多的也是對社會的回報。社會的進步和客戶的進步也促使我們一起和他們努力,把這些綠色節能的技術,可持續設計的新技術、新理念,體現在所有的作品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