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1世紀人才素質的核心是創造性,人才創造性培養的重要性已經日益凸顯,而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是其中一個重要途徑。本研究利用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量表進行創造性人格的測試與分析,表明雖然影響人的創造力的因素是復雜的,但仍然是可以通過創造教育環境及實施教育手段進行培養,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造性。
【關鍵詞】大學生 創造性人格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0-0033-02
一、引 言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泰勒說過,創造活動不但對科技進步,而且對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哪個國家能最大限度地發現、發展、鼓勵人民的潛在創造性,那個國家在世界上就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敗之地。創造性已成為衡量現代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創造性潛能的開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成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大措施。
那么,什么樣的人才是創造性人才,他們的人格特征如何?目前作為我國實施創新戰略人才保證的大學生的創造性水平如何,有哪些因素影響著他們創造性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在現有的教育資源下我們應如何為學生創造性人格的發展創造條件?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研究的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課題。
二、大學生創造性人格的調查
本研究以某高校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5286名2008級本科新生為被試對象,其中男生3115人,女生2171人。 所采用的研究工具為戴忠恒、祝蓓里等1988年修訂的《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量表》。將所有測得數據輸入Excel表格并經初步處理后,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的統計方法有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
1.大學生總體創造性發展狀況的統計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創造性人格因素在大學生中呈正態分布,具有高、低創造性人格因素的學生均占12%左右,絕大部分學生居中。
2.大學新生創造性與16項人格因素的相關性
為確定16種人格因素與創造性人格因素(Y3)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本研究利用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數間相互依賴定量關系的回歸分析法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具體數據見表2。
分析結果表明:樂群性、聰慧性、恃強性、興奮性、敢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實驗性、獨立性等10項人格因素(標注的項目)與人的創造性有著非常顯著的關系,其中,樂群性、興奮性、世故性與創造性呈負相關,聰慧性、恃強性、敢為性、敏感性、幻想性、實驗性、獨立性與創造性呈正相關。由此可以推論,高創造性人格通常表現為緘默孤獨(低A),富有才識(高B),好強固執(高E),嚴肅審慎(低F),冒險敢為(高H),敏感且感情用事(高I),思想狂放不羈(高M),坦白直率(低N),不拘泥于現實(高Q1),當機立斷(高Q2)等特征。
三、結論與建議
1.教育在培養人的創造性方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本研究中的創造力指的是有所創造的人的特質,即與眾不同之處。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因素是復雜的,但有關研究似乎已充分指出,“在個人天賦的創造才能和他各種創造的實現之間的差距,是能夠通過對創造性思維(以及有利于創造的個性)的有意識地教育而予以縮小的。”
2.可以通過調整教育環境來保護對創造性有利的人格特征
“大多數西方心理學家的人格概念一般指的是‘氣質’和‘性格’”。一般認為,“性格和氣質既有區別又有緊密聯系,氣質與性格相比較,受先天因素影響大,并且變化比較慢、比較難;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變化容易些,也快些”。卡特爾更進一步指出氣質特質是由生理狀態或遺傳因素決定的特質,例如情緒性、速度、沖動性、支配性、敏感性和自信心等特征,通常不受特定情境因素的影響。
對于人格中的氣質特質,因為其較難改變,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教育環境來保護對創造性有利的人格特征。例如調查表明,那些不善于社交卻長于個體性和獨立性興趣活動的學生,即樂群性低但獨立性高的學生,有時被認為其心理不夠健康的“怪才”、“偏才”,恰恰使他們表現出更好的創造性。因此,學校應當允許和鼓勵這些個性的存在,間接促進創造性的發展。對于性格特質,我們可以通過教育手段直接培養,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造性。
3.創造性教育的關鍵是發展個性
個性在活動中表現為獨立性,如獨立思考、獨特的興趣愛好、獨立的人格等。個性以及見之于行為的獨立性,有利于取得創造性成果,是人的創造性的基礎。如何營造發展個性、鼓勵冒尖并容忍錯誤的寬容環境,是創造性培養過程中一個值得重視和不可回避的問題,然而“教育實踐既顯示出教育的解放力,又表明了它的局限性、缺點及其具有壓抑性的后果”。這就是說在培養人的創造性的過程中,教育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開發人的創造性,另一方面又可壓抑扼殺人的創造性。因此需要為學生創造性的萌芽與發展營造寬松、良好的學校組織氛圍。
(1)創造需要自由與寬松。首先要在學生中積極倡導創造,鼓勵創造,給他們提供發揮創造才能的機會,減少有礙創造的限制和規定。
(2)避免或盡量減少評判,這是奧斯本“頭腦風暴法”的一條重要原則,即不輕易評價學生的創造成果,這樣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安全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批評和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師生關系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參考文獻
1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01~115
2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5~670
3 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02~204
4 黃希庭.人格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00~205
5 Jane A.G.Kise著、王文秀譯.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教學[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