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捕捉有價值的教育細節
課堂的精彩源于師者心中有生、心中有愛,源于課堂的教育智慧。當我們站在講臺上心中只有教案的時候,無數精彩便在無意間流失了。真正的教育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教育!能走進孩子心靈的,不一定是教師一次精心的設計,而往往是你不經意的一個舉動,一個笑容,一個眼神,雖無聲,卻充滿智慧。這樣的細節或許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
一年級有篇課文《好伙伴》,寫了小熊生病住進醫院,小猴、蜜蜂、百靈鳥去看望它的故事。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到醫院去看望小熊,你準備送什么給它,你會對它說些什么話?”低年級小朋友性格外露,自制能力差,頓時來了興趣,開始興奮起來,有的開始說起話來,有的在座位上站了起來,有的高高地舉起了手,嘴里不停地喊著“我來我來”,還有的干脆轉到座位后面跟別人大聲地講起話來,本來平靜的課堂一下子活躍了,而且大有發展成亂的趨勢,如此混亂的局面如何控制呢?正在我為這位教師擔心的時候,只見她彎下身子,輕輕地對學生說:“注意,請大家小聲點,我們是在醫——院——里。”這句話還真靈驗,教師話音剛落,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就像醫院里一樣。學生起來回答問題也是輕輕的,好像生怕影響了“醫院里的病人”,所用語氣輕柔而不失童真,就像真的面對病人一樣。
一般來說,當課堂上遇到上述情況的時候,教師的做法是拉開嗓門關照學生安靜下來,并且會以高制高,而這位教師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聲嘶力竭,她只是輕聲慢語地提醒了一下學生,而這輕輕的一句話,竟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究其原因,該教師摸準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紀律教育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啟發引導,把學生帶入“醫院”的情境當中,讓學生認識到安靜下來的必要,而當學生意識到應該靜下來的時候,他們就會“不令而行”自覺安靜下來。“聲不再高,啟發則靈。”教育是一門藝術,它不是一廂情愿地牽制學生,也不是用權威去壓制學生,而要審時度勢,啟發誘導,在“無聲”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教育。其實,教育的藝術就體現在敏銳地捕捉具有教育價值的細節上。細節無聲,細節有慧,細節是愛,如果教育過程中有更多的細節被注意、被發覺,那么教育就一定會變得更美麗、更迷人。
二、喚醒被遺忘的自尊自愛
教育的本質是激勵。如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達到激勵學生上進目的的話,那這樣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種“無痕”卻“有情”的教育。
劉虎是學校出了名的調皮大王,在我執教的五(1)班就讀。名字我早就耳聞過,但我還是通過一件事認識他的。一天上午,因為下雨學校廣播操停做了,于是便有了一個大課間時間。我利用這間隙去了解學生的課間活動情況,劉虎在教室里“大鬧天宮”了,我首先當機立斷制止他打人的行為,而后并沒有批評喝斥,而是讓他到我辦公室。這樣做,既可以使自己冷靜下來,理智地處理問題,又給自己留出時間了解事情真相。在處理過程中,我一一挖掘出這個學生被過失隱蔽著的良好品質:能按時到指定地點是一種良好品質,應受表揚;能聽從制止,過失并未發展也是良好品質,該表揚;發生過失行為的緣由是有正義感,這又是良好品質,更該表揚;承認錯誤更是良好品質,還要表揚……當劉虎同學聽完時哭了,并主動承認了錯誤。有一天上午放學時,我到辦公室遲了,門被鎖上了,天哪,我家里的鑰匙丟在里面了,怎么辦呢?正在我不知所措時,身后響起清脆的聲音:“老師,我幫你。”原來是劉虎,他手里拿著一根長竹竿,敏捷地爬到窗臺上為我釣起鑰匙來。于是,我邊大大表揚他一番邊對他說:“今天你幫了我一個大忙,我很感謝你,老師要到班里表揚你! ”他臉紅紅的,一臉虔誠。下午我將一個紅紅的“虎”字寫上了黑板,劉虎終于得到了本學期的第一次表揚和肯定!
三、撥動渴望愛的孩子心弦
教師的職業內涵是教書育人。在教好書的同時育好人是本職,要認真履行好本職最重要的是有一顆真愛孩子的心。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而言,易感是共性。若教師能真正關注到這些孩子的內心需求,也便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尊重和熱愛。
王娟是我執教五(1)班的學生。原本活潑開朗的她在父母鬧離婚階段表現出了極其反常的舉動:她常會發呆、走神,出現了好幾次“沒帶作業”現象,看老師的眼神是躲閃的。雖然有時跟同學在一起時顯得很開心、很若無其事的樣子,但離開同學們時就顯得心事重重。那是一種不想讓同學看出點什么的“偽開心”,跟同學吵架明顯增多,多是為雞毛蒜皮的事。我問她有沒有發生什么事情,她總是搖頭。而一次我有意無意地“為她梳頭”的舉動卻讓她敞開了心扉,從此走出了陰影。
作為她的語文老師,我在她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爸爸,我今天好高興啊!我發現,老師都是愛我的……今天課間,我剛走到教室門口,陳老師叫住了我,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對我說:‘來,我幫你梳梳頭吧! ’說著,她從講臺里拿出梳子,一下一下地梳著,我的眼淚不爭氣地流了出來。梳子是那么輕柔地觸著我的頭發,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多好的老師啊!……同學們投來了羨慕的眼光,我感覺到真自豪!……是的,老師就像媽媽!如果我的媽媽真的不要我了,我也不會再難過,因為,我有老師媽媽!……”看到這段話我頓感欣慰。心里釋然了,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對老師的關愛有一種特別的渴望。師愛雖不能代替父愛和母愛,但至少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溫情和暖意。這不只是一種愛的補償,更是一種愛的啟迪。
細節無聲,無痕,無語,教育卻有慧,有情,有愛。教師唯有具備一顆慧心,擁有一片真情,付出一點真愛,才能發現一個個細節中蘊含的教育真諦,讓教育演繹出迷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