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本人始終把握課程的標準,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做學習的主人。
一、以生活為本,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熱愛生活
學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純真的。然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和書本上或與教師所講的相矛盾的現象、事件,產生許多困惑。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解決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價值,在認識這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態度等。 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么;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想想他們有什么困惑,便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教學《我們自己作主》這一課時,通過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對人對事要公平、公正的重要意義,教育學生做一個正直的人。
課堂上,我抓住班干部選舉這個環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這個班集體中的一員,自己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也有責任和義務選好班干部。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問題的討論,同學們的發言,讓我感懷。
問題是:如果現在我們重新選舉班干部,你會選誰?說說你的理由。同學們討論熱烈,有贊成選學習好的,有同意選人緣好的,有選跟自己關系好的,有選號召力強的等等。這些都是意料中的回答。但在討論發言中,有學生提出了一個令我都感動的建議,就是要選平時在班集體中不太守紀律的同學當班干部。我請他說出理由。他的理由既有理也有據:不太守紀律的同學并不是喜歡影響班集體,而是約束自己的能力弱,如果我們讓他們在班級活動中管理別人,多給點機會讓他們嘗試管理別人的樂處和難處,他們就能在管理中體會到,一個人不要別人管是多好的啊,班集體的榮譽是要靠大家來爭取和保持的,一個人可以影響到班集體榮譽,可以影響到班上每一同學的情緒,可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甚至可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尊嚴。我們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要符合紀律的要求。還有的學生說,這幾個不太守紀律的同學,也有很多的優點,只要他們改正了缺點,我們班的紀律就會更好。
通過教學,我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獲得感性和理性的認識;讓有缺點的同學從討論中獲得改正自己不足的勇氣和毅力,獲得自信,從老師的鼓勵中獲得進步的動力。
二、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學習道德
教學中,我們不要去傳授那些與實際生活相脫節的知識和經驗,不要把學習看成是掌握某些書本知識和語言符號。這樣的課程學習達不到教材要求所要實現的目標,只有通過學習者自身的生活經驗才能學習生活和道德,正如杜威所說:“準備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社會生活,離開了任何直接的社會需要和動機,離開了任何現存的社會情境,要培養對社會有益和有用的習慣,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過做動作教兒童游泳”。
所以,我在教學中注重的都是兒童自身的生活經歷,生活經驗,努力促使他們在自身的經驗、體驗中學習。從而引導引導兒童學習道德規范,感悟人生真諦。
在課堂上,(1)努力調動兒童已有的經驗;(2)通過自身的觀察、調查、了解等活動和互相交流,擴大他們的經驗,深化他們對自身經驗的體驗;(3)摹擬某種生活情景,如扮演、編故事等,在摹擬生活中學習。在討論“我們選誰來當班干部”這一話題時,學生的發言是多元化的。這是源于學生已有的經驗不同,他們的生活經歷不同,他們原來的班級干部選舉的方式方法不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效果就不同,選擇班干部的標準就明顯不同了。因此,我們在討論中,要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選舉班干部一定要從班級的需要出發,從同學們的需要出發,從有利于班級的進步和發展出發,從培養學生們的能力出發??傊?,必須有利于班集體和每一個學生。
三、教育就是讓學生享受一種快樂生活
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只追求教育在未來的結果,而忽視教育自身作為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是從生活出發,是為了讓學生生活的更好,因此,我們首先就要讓學生過好他們的教育生活、課程生活。讓學生學習過一種健康、安全、積極愉快、有愛心、有責任心、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正是出于這樣的觀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所倡導的課程文化是一種兒童文化,它應當充滿“童趣”和“童樂”,我們所建構的課程生活是一種快樂、積極有意義的生活,促使學生在這種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并從這種生活中得到身體的、精神的滿足,快樂喜悅的享受。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重:
1.從感性活動中得到快樂和喜悅。在課程中的感性活動包括:游戲、扮演、各種競賽等等,在這種種感性活動中學生們的身體、各種感官、各種心理因素都處在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它滿足學生好動的天性。
2.從主動作業中獲得快樂和喜悅。新課程、新教材有許多問題要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們自己作出表達等等的主動作業,這一切都會使兒童感到某種程度上的自我實現,得到某種成就感,從中獲得快樂和喜悅。
3.這種自我實現在一個充滿相互交往、溝通的課堂生活中也易于得到他人(老師、同學)的肯定和贊許。
4.在新的課程生活中的小組學習、合作學習等,都能滿足個體與他人交往的需要,在這種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與人之間達成的融合、溝通的快樂,得到集體、小組的認同,看到自己在小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與他人之間許多共同感受,這些都是令學生快樂的事。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生活經驗的點滴積累,以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學習,讓學生從生活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大道理,知道感恩,懂得博愛。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