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支,是對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進行的教育。依據聾生的認知過程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思考、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充分發揮視覺、運動覺、觸覺多種感覺器官的作用,使其缺陷得以補償,讓學生成為要學、會學的主人,讓課堂處處充滿著活力。
一、準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由于聾生對于抽象的事物更加難以深刻理解,教學時要使作者、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情感溝通起來,教師應起主導作用,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明確地、有意識地把蘊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體驗結合起來,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去撥動聾生的心弦,使他們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例如,在講《荷花》一課時,我有意識地運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把荷花盛開時的各種姿態,如臨其境地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學生們興趣盎然,油然而生一種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由美景作者產生聯想這一段時,講到“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時,我故意放慢了語速,表情柔和起來,打出來的手語也變得優雅,還加入了一些舞蹈的動作,我讓學生緩緩地閉上眼睛,邊打手語邊輕輕地背誦“我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學生們完全沉浸在我所創設的情境當中,學生們顯然對這種融情于景、景人合一,充滿無限想象的寫作手法心領神會了。
教學時,教師要適當運用多媒體設備、表演、游戲、小品等手段將情感因素由抽象變為具體,要依據教材從具體的語言環境入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深化,向理性認識發展,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充分合理地運用課堂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總結出使用一些直觀的卡片、掛圖、學生親自操作教具,多媒體教學中圖文并茂的講解都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蝙蝠與雷達》一課時,這是一篇講授科學常識的文章,單憑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科學家是如何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而雷達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樣的,對于這些理解問題相當困難的弱勢群體,無論怎樣啟發、誘導、想象,也無法弄清楚,我適時利用多媒體巧妙地化解了這個難題,而在多媒體的演示下幾分鐘就迎刃而解。望著屏幕上蝙蝠捕捉蚊子的過程和在雷達的探測下飛機遇到高山如何及時避險,學生們在了解二者之間的聯系之后,由衷的發出感慨“科學家真了不起!”通過學生的表情,我發現了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還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除此之外,耳聾學生的表演欲望尤其強烈,表演才能較高,我緊緊抓住這一閃光點,指導學生通過演示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演示文中人物的動作、表情和語言,幫助學生挖掘人物性格。如講《田忌賽馬》一課時,把田忌的垂頭喪氣、齊威王的洋洋得意和孫臏的胸有成竹刻畫得淋漓盡致。指導學生抓住描寫動作、神態的語句,如“拍了拍肩”、“瞪了他一眼”、“疑惑”、“譏諷”、“輕蔑”等進行反復推敲,分組演練。最后互相打分,比一比誰演的最好,好在哪兒。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教師及時地反饋到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也使課文內容伴著惟妙惟肖的表演,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不僅使學生主動去想、去做,還能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
教學中經常采用直觀教學法,能使聾生獲得充分運用感覺器官,觀察接觸所要學習的事物的本身,或觀察事物形象媒體,使聾生獲得的概念鮮明、完整、充分而真實。直觀教學法使得學習內容和客觀事物形象直接聯系,能幫助聾生正確的理解知識,還可以提高聾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能力。
三、鼓勵差生,激發上進心
適度的夸獎,會使學生有如沐浴春風的感覺,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平時,大多數贊許的話,教師都給予了學習好、反應快的學生。實際上,那些學習成績差、反映稍慢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肯定。如我班李英杰同學,性格內向,不愛與別人交往,學習成績一直很差。但他特別喜歡繪畫、剪紙,他曾榮獲全國小學生剪紙大賽一等獎。我及時抓住這一閃光點,給予鼓勵、表揚,激發了他的學習信心,各項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學習成績穩步提高。只要差生有一點進步,就適時地加以表揚,不斷地為他們加油,減少他們的自卑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會更濃,課堂氣氛會更加寬松、和諧、活躍。
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要善于捕捉、判斷、重組學生的思維的火花,讓它成為教學的亮點,成為學生智慧的火種。要讓孩子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把提問、解答問題的權力留給學生。這樣,你就會發現,課堂上精彩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