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是人們事業成功的主要因素。只有精心設計,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的點滴體會如下:
一、創設師生和諧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重點。教師為了應對各級各類的抽考、競賽,滿堂灌、滿堂問……諸多舊式教學方法統領了課堂。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仿佛一個個接受知識的容器,嚴重地壓抑了學生學習的情趣。因此,只有創造輕松和諧的環境,學生才能從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才能活潑主動地學習。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重視師生人格上的平等,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二、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考試分數成了唯一界定學生學業成績的標準。師生被禁錮在這一困境之中,嚴重地阻礙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只有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才能把學生真正解放出來,使學生輕松主動的學習。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全面評價一個學生,不單獨以考試分數的高低衡量一個學生的優劣。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也要承認學生發展中存在的差異,對學生發展中的不平衡性應有的放矢,因人制訂分類目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注意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各類學生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悅。
三、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交流,點燃學習的激情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過程和諧順暢,學生的主動投入,主要取決于師生間的思想、情感的共鳴。如果學生對老師產生了良好的情感,學生就會從言行上以至學習上盡力迎合你,例如: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既把你看做良師,又把你看做“知心的朋友”。反之,師生沒有共同的情感,沒有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自然不會聽你言,更不會遵你行,必然收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差生更需要老師更多的關照,更多的“陽光”、“雨露”,更多的“感情投入”。
四、精心設計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機。教師應不失時機的抓住這一環節,以童話、寓言、故事的形式,創設新奇的教學情境,誘導學生產生興趣。
2.數學源于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例如:學《元、角、分的認識》開展一次模擬超市購物;學習《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讓學生為自己家里的小客廳選擇合適的地磚。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會感到更加生動,更加真切,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枯燥無味的計算方法、公式定理,變成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依據,進而使學生感到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3.教師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要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匯到每一節課中,并能恰如其分的設疑一些問題,例如:教學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教師通過實例,運用幽默有趣的語言,生動地比喻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只有活動,才能啟動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樂趣中增進學習的興趣。
4.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因勢利導不斷地引導和培養,要善于發現學生在運用數學語言和掌握知識方面的特點和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即使是差生,對他學習上的一點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增強他學習的自信心。一位教育學家說過:“教師的工作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師的關愛變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在教學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5.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是教育手段的更新。美麗形象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少學生感到數學知識過于嚴肅、條例性、枯燥,學起來平淡無味。在教學中,適度應用多媒體,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活潑,極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靜、動、畫有效的結合起來,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學生在動感的環境中顯而易見,輕松愉快的掌握了所學內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6.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行為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作業的設計應以少而精為好,一般每課時的作業量2~3題為宜,完成時間10~20分鐘,家庭作業3~5題為宜,學生在家自學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切忌不能以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負擔。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維時間、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習作的基礎上去思考,尋找解題方法,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旺盛的學習活力,愛學習、想學習、對學習數學產生強烈的興趣。
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從氛圍、情感、情趣諸方面去注重教學,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