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實施新課改已六年了,但無論課程怎樣改革,都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教師要上好自己的每堂課。筆者作為一名初中的生物教師,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課堂效率
要上好生物課,并非片面的指上好某一節課,而是要把每節課都上的精彩。只有精彩的內容才能引人入勝,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無暇去開小差,這樣,一節課的效率才會高。
二、注重適當的拓展知識
不要忽視我們孩子的接受能力,只要老師善加引導,師生之間定會碰出你意想不到的火花。如我在上《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時,給學生畫完遺傳系譜圖后,我發現學生的反映非常好,于是我試著把高中才學的基因型、表現型以及基因型和表現型之間的比值也順帶的問了一下,出乎我意料,學生們有超過半數的都可以一口回答。這讓我很驚訝,于是,我繼續試探,問了學生們另外一個問題: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白化病的孩子,請問這個孩子的基因型是什么?父母的基因型又是什么?結果還是有半數的學生可以直接判斷出來,在我做了簡單的解釋后,90%的學生都可以回答類似的問題。課堂效果出奇的好,學生無論基礎如何,都會找到自己發揮的空間,一節課也過得很快,沒有那種煎熬的感覺。
三、課練結合
1.課堂練習
教學之初,我的作業全是布置給學生帶回家完成的,但是我發現我的師傅很少布置家庭作業,于是我也展開了嘗試,起初,效果不是很明顯,后來,我發現學生在上課時都自覺拿著目標檢測,準備隨時等著練習。其實,大多數學生的目的很單純,如果上課就能完成,課下也有時間放松一下。這時,一定要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心理,此時,他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往往練習的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您又何妨一試呢?
2.準備典型的課堂練習
每節生物課用來授課的時間一般也就25分鐘~30分鐘,剩下的時間,都應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去發揮。初中生物,容量大的不是非常多,條理性大多比較強,板書一定要認真的書寫,讓學生一目了然的就了解今天學習的內容,在做練習時選的題型一定要有層次,凸顯本節課的重難點就可以了,如《生物的變異》一課,主要讓學生搞清楚什么是變異,以及變異的類型及其可遺傳性就夠了,因此你準備的例題一定要有針對性,如針對遺傳你可以選用下面的例題:
(1)矮稈的麥田里,長出一株高稈的小麥,這種現象屬于()。
A.進化B.遺傳C.變異D.環境影響
學生們90%能立即回答的才是好的例題,接著你可以適當的擴大學生的視野,出一道中等難度的例題。如下:
(2)下列哪種現象屬于生物的變異()。
A.熊貓和家貓的尾巴形態上有差異;
B.變色龍在草地上呈綠色,在樹干上呈灰色;
C.蝴蝶的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差別大;
D.同一麥穗結出的種子長出的植物中,有的抗銹病,有的不抗銹病。
學生經過簡單的思考后,一定能回答,這樣的好處在于,學生今后再遇見此類型的題目時,絕對不會出錯。
在區別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上,部分學生容易出錯,這個時候你選擇的例題就更要精辟。如:
(3)下列哪項屬于可遺傳的變異()。
A.植物在水肥條件很好的環境中長勢旺盛;
B.粒多植株在干旱時變得穗小粒少;
C.生活在西藏高原地區的人們,皮膚特別黑;
D.一對正常夫婦生了一個白化病的女兒。
完成這一題后,一定要做總結,總結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的判斷要領,抓住是遺傳物質改變了,還是環境引起的變化,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而環境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也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這樣效果會更好。
3.勿要忽視“待進生”
“待進生”是班級里重要的一份子,俗話說得好,能教“優等生”的老師不是一名優秀的老師,而如果能把“待進生”提高一個層次,那才能讓人佩服。我帶的班級“待進生”有不少,起初我也很苦惱,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我發現,越是這樣的孩子,越容易引導,這就要求任課老師要有足夠的耐性,不要一棒子打死,在嚴厲的同時,要多了解這些孩子的生活,走進他們的生活,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他們也特別可愛,考的成績連你都不敢相信,但這就是事實。
四、認真書寫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實施中要更強調反思?!皼]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課”,為使每一堂課上得更好,每節課課后我們都要靜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課的成功之舉、失敗之處;反思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機智以及獨到的見解,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反思的同時,我們應該及時記下得失,重新設計教案,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與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新課改下,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新的師生關系,從而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怎樣評價一堂課,如何上好一堂課是值得我們每位教師深思的一個問題。但不管怎樣,我相信只要我們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抓好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吃透生物課程標準,把教改落在實處;課堂上,注意學生的每一個細節,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就能上好生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