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現在,學校實行五天制工作,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由于每堂課時間的減少和每門課總學時的減少,確實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給原來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戰。對于減時不減量這一矛盾,除了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新修訂調整外,對教師來說,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布魯姆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課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伊始,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
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如解析幾何第二章的《橢圓》第一課時,其教學的重點是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難點是橢圓方程的化簡。教師可從太陽、地球、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軌道,談到圓形臺面的直觀圖、圓蘿卜的切片、陽光下圓盤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讓學生對橢圓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為了強調橢圓的定義,教師事先準備好一根細線及兩根釘子,在給出橢圓在數學上的嚴格定義之前,教師先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小于細線的長度),再讓兩名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在黑板上畫一個橢圓。畫好后,教師再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大于細線的長度),然后再請剛才兩名學生按同樣的要求作圖。學生通過觀察兩次作圖的過程,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得出橢圓的嚴格的定義。
三、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三機一幕進入了尋常教室。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有以下幾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四十五分鐘的內容在四十分鐘內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以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的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投影儀來完成。對于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四、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教師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
五、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六、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關鍵是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其中,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承包,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教師應安排10分鐘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以進一步強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若課堂內容相對輕松,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為下一次課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