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學校管理中,校長所擔當的角色應該是多重的,既是學校管理者,也應該是言傳身教的教育者,既是有實踐經驗的心理學家,又是學校發展的經營者。校長如何有效地抓好學校管理,做好日常工作呢?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校長應該做到:走下去、走出去、走上去、走進去
“走下去”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到俯下身子,深入基層,深入人心。首先到教職工中去。校長管理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是校長發號施令就能激發的,需要校長以人為本,以情換情,以心換心。唯一的途徑就是到教職工中去,和他們一起工作,同甘共苦,傾聽呼聲,交流感情。當然校長不可能和教職工做同樣的事,也沒有必要這樣做,教職工也不會在乎“朝朝暮暮”,而在乎“心中有了他”。校長應該有這種意識、這樣的行動,應該尋找機會與教職工一起工作和活動,比如,可以建立年級辦公制度,定期和老師一起辦公;開展“讀書沙龍”,和老師一起交流;和老師一起上課,大家共同發展;祝福老師生日,同享幸福快樂;實施關心子女工程,解除老師后顧之憂等等。其次,到學生中去。陶行知先生說:“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大師的話啟迪并警醒我們:教育是人學,是塑造人的心靈的藝術,而要教育人、塑造人、發展人,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必須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同時,校長要帶動老師深入到學生中去,讓師生擁有真正的“精神交通”。校長、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活動,享受少年樂趣;與學生一起休息,體驗寄宿生活;同學生結成朋友,傾聽學生聲音;讓自己成為學生,師生共同學習;到每個學生家庭,構建教育通道。這樣的教育肯定是“無痕”的教育,也是有效的教育。
“走出去”就是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憑誠心魅力,造發展環境,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主動出擊,讓寸進尺。一方面是走出去學習。校長辦學首先要視野廣闊,學會借鑒,他為我用,這樣可以少走彎路。可以組織學校考察,可以開展校際交流,可以參加專題研討,可以拜訪教育大師。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協調工作。對于學校發展有關的單位和部門要主動去公關、協調,努力為學校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有空去坐坐,主動出擊攻關,節日去祝賀,拉近感情距離,讓學校用如“寸”的感情投資換來如“尺”的回報。
“走上去”就是真心打動,爭取政策,四面方圓,協調工作,做到目中有領導,心中有自尊,行中有分寸。校長辦學要確立“依靠政策,依靠教師,依靠學生家長”的思想,對內要全心全意依靠教師,依靠學生家長,對外要積極爭取領導支持。有人說要錢不如要政策,這話確實有道理。外部政策直接關系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一項好的政策可以讓學校發展加速,受用長久,一項不利的政策也足以使學校衰敗。因此,校長要著眼長遠,善于謀勢,走上去積極爭取資金和政策的支持。在日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方式向領導傳遞學校發展信息,特別是讓領導興奮的學校成績,讓領導及時享受到學校成功和發展的快樂。要少煩擾,多匯報,送喜報,要經常請領導到學校指導,特別是現場辦公,這樣解決問題最快,效率最高。學校想興建教師公寓,但多次請示、批示,有關領導和部門都拖而不辦,教師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到學校祝賀節日,筆者及時匯報,領導現場辦公,三天內所有手續全部辦完。
“走進去”就是走進書本,走近大師,與書本對話,與大師對話。有人說教師擁有多少,才能給學生多少。我要說校長擁有多少,才能給教師多少。不讀書,不能教書,更不能領導教書的人。有人說校長工作很忙,沒有時間讀書,這話有失偏頗,我們不少校長的時間是花在應酬招待、迎來送往上,浮躁得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這樣的校長怎么能建設“書香校園”、“學習型學校”?朱小蔓教授說:“要用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校長更應該如此,要養成讀書的習慣,要讀經典的書、大師的書、實踐的書、學生的書,還要和老師一起讀書,可以每年為教師推薦好書,節日為教師送書,每月和教師論書,每學期和老師一起考書(如業務考試),實現校長、老師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二、校長要做廣大教師智慧的集中者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和辦學權力的擁有者,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校長負責制賦予了校長更多、更大的權力。在這種形勢下,校長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學校管理決策中最主要的人物,其影響力并非全部來自其自身的權力,而是在相當程度上來自本身所具有的品質、學識、才能和良好的作風等這些非權力因素的影響。如果校長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威信與權力的關系,只注重自身權力的行使,而忽視非權力因素的影響和作用,就必然出現管理決策過程中個人獨斷、一意孤行的不民主行為,從而導致決策低效現象的發生。校長要扮演好學校管理與決策者這一主要角色,必須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知識淵博、視野寬闊的人。當然,在信息時代,知識總量成倍激增,簡單地掌握知識已遠遠不夠,只有善于利用知識并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新經驗,增加新知識,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校長必須完善自己的人格結構,使自己成為胸懷開闊、公正無私、謙遜謹慎、嚴于律己、實事求是、作風民主、情操高尚的師德表率。在校長的人格結構中,謙遜求實的態度和良好的民主作風,是實現管理決策民主化的保證。校長的民主意識在管理實踐中應體現在充分尊重教師、相信教師、把廣大教師當作伙伴并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師的“參政”、“議政”。校長要深入實際,注重調查研究,傾聽廣大教師的意見和建議,集中他們的智慧,發揮他們的潛能,虛心學習,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將群體的智慧和力量作為管理決策的動力。強調校長在管理決策中要轉換角色意識,實行民主決策,并非簡單否定校長治校的權力,更無意否定學校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但必須正視這樣一個現實:面對信息時代,任何管理者都已無法成為決策的絕對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