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很艱辛的工作。工種內容繁多,細微具體,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班主任是集體的組織者、管理者,對學生成長起著導師的作用。班主任的教育觀念、工作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對學生起著深刻的影響,下面筆者談談幾點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轉變觀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振興教育,教師為本?!彪S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新的教育理念為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能再用簡單粗暴高壓式,教師至高無上的觀念對待班級學生了。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的、和諧的、民主的、互動的關系。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是弱勢群體,他們的生命權和人格權應該受到尊重。而且小學生更接近本質的自然、稚樸純真、想象豐富,沒有太多世故的心靈,無論在知識面還是在各種能力上我們成年人未必能與之相比。因此,我們不能從主觀愿望出發,脫離實際,“恨鐵不成鋼”,追求“人人完美,個個聰明”。教師應該蹲下身來看兒童的世界,用童心童趣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言行。樹立一種全新的“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平等對話,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排除功利的干擾,多換位思考,多與學生交流。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教育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蹦敲窗嘀魅螌W生的情愛就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平等的交往中班主任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師生關系。比如對待班上的調皮生或發現學生的缺點,大發雷霆、動輒訓斥、點名批評,就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甚至起反作用,以至更拉長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愛心點燃:讓學生自信成長
教師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顆火熱的愛心,是能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條件。教師的愛是小學生健康心理形成必不可少的支撐點,有慈愛的心懷和良好的風范的教師,是小學生最容易接受和敬佩的偶像。比如逆境中鼓勵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在學習征途上把握自己,學會正確地對待困難,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哪怕是極小的成功,也應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勵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近幾年來農村大多數青少年父母長期外出務工,許多學生“留守”在家,他們多么希望得到關愛,而此時班主任擔負的責任更大,其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必須用智慧啟動智慧,用勤勉培育勤勉,用愛心撥動愛心,用一顆善解兒童的心,寬容地對待每位學生。如果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處理得稍不公平,就會導致他們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當學生出現問題時,班主任不要急于給問題確定性質,給犯錯誤的學生嚴厲批評,而應細心了解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透過現象分析其心理動機,然后施以心理疏導和教育。這樣學生就能夠樂意接受老師的教育,以誠相待,對老師充滿信賴,對自己充滿信心。
三、創設環境:讓學生健康成長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孩子是家中的“太陽”或“月亮”,往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與同學相處也是惟我獨尊,經不起挫折與失敗。那么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應自覺、有計劃地創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和諧、民主、健康的心理氛圍。如在班級管理中采取一系列的民主措施,民主選班干部,競標主持班、隊會,自主性座位等,使班集體逐步形成守紀、合作、利他、克己的班風,生活在這樣的情境(氛圍)中,就能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良好風氣的熏陶和影響。
心理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在人的活動中形成的,它對兒童健康心理的發展尤為重要。為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活動的有利條件,幫助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矯正偏常心理,學會正確交往,樹立自信心、自尊心,培養參與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心理成長走上正常軌道。如經常開展“我當一天家”、“今天我值日”、“輪流班長”等活動來教育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培養他們獨立性心理素質。學校的各種比賽應改為全體參與,分級進行,讓差生也有獲獎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有成功的希望,都朝著健康方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