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際(合作)能力
校本課程開發強調校外課程專家、上級相關部門、家長、社區相關人員、教師和學生的有效支持和能力合作,這就必然要求校長要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具體地說,校長應具有與上級行政部門和中介機構協調合作的能力;與教職工進行不斷對話和鼓勵合作的能力;與校外課程專家交往與合作的能力;與家長和學生溝通以取得家長和對學生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解和支持的能力;促進學校內部人員之間與外部學校系統人員交往活動的能力;與學校所有工作人員廣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創新能力
校本課程開發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校長的精神和創新意識直接影響著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校本課程開發的力度。因為在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下,教師們接受校長并不完全是基于校長的權力,而更多的是對校長的專業認同。對校長的創新能力,一般有如下要求:(1)有革新意識,不怕挫折,有大無畏的精神;(2)善于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不斷提出更高、更新的目標;(3)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4)有不滿現狀的心理狀態,永遠保持要求改革的創新精神;(5)努力為學校革新計劃尋求各種資源和支持。
三、科研能力
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個理念是教師即研究者,只有教師邊實踐邊研究才能有效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要使教師成為一個研究者,校長本人要先成為一個研究者,否則會有可能使自己變成一個有權而無威者。校長和教師進行的研究與學者和科學家的研究不同,校長和教師的研究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即校長和教師既是研究的主體又是研究的客體,所以行動研究是校長們的主要的研究類型。
在運用行動研究時注意如下幾點:(1)行動研究最好由教育理論工作者和教育實踐者聯合起來進行;(2)行動研究強調小組研究的民主風氣,研究人員之間是一種平等、合作的關系,校外的專家只是建議者、咨詢者而不是決斷者;(3)行動研究特別關注對實地情況的調查,并及時地對它作出分析與評估,而不是坐等不良情況的發生;(4)行動研究的課程可以在分析評估后中止研究(如果認為這個研究沒有價值或這樣研究收效不大的話),允許退回來,大可不必非過河不可;(5)行動研究不強調動用高深的數學工具進行假說檢驗,而強調對遭遇的問題進行多學科、多方位的理性分析,只要在邏輯上、理論上能自圓其說即可。
四、規劃能力
有了明確的學校教育哲學之后,接下來就要把它具體化,形成一個詳細的學校發展規劃。這就要求校長要具有相當高的規劃能力,可以說規劃能力是校長應具備的一種工作能力。一般的說,校長的規劃能力由以下三種能力構成:預測能力、問題意識、協調能力。
1.預測能力
這是規劃能力中最為重要的,是規劃的前提和基礎。規劃總是建立在對未來社會的預測基礎上,預測必須以調查研究或材料分析為前提,這樣才能保證其準確性。預測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培養調查分析能力入手,通過對教育事實的發生、發展作系統的比較,明確問題的性質和特點,探明其發展趨勢,并對各種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推想,從而確立一系列的對策。
2.問題意識
這是創造性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校長規劃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問題意識是區別老板與員工的主要標志,老板之所以成為老板是因為他們能充滿問題意識,能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校長是學校的主要責任人,負有全面規劃學校的責任,應該是問題的發現者和提出者,而不僅僅是問題的解決者。
3.協調能力
任何一個合理的規劃都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平衡,不能厚此薄彼;任何一個規劃的有效運行都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這就要求校長擁有較高的協調能力。具體地說,要協調好學校和社區的關系、學校和家庭的關系、教師和教師的關系、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學校與學校的關系、教師工作與報酬的關系等等。
五、領導能力
校長的素質水平直接制約著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敗,決定著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水平。那么,從校本課程開發角度而言,校長為了有效地履行以上的職責,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呢?本文主要討論校長的能力方面的素養。
領導能力是指校長能以一定的道德價值和教育理想去打動教職員的心,取得他們的認同,從而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具體地表現為下述3個方面:
1.能夠與教職員一起確定學校教育哲學(辦學宗旨)
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提條件之一是有一個明確的學校教育哲學(辦學宗旨)。如果這所學校的教育哲學要被全校教職工所認同,那就必須由全校教職工共同確定。因此,一個具有領導能力的校長總是努力地創設各種各樣的環境、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開辟各種各樣途徑讓教師(甚至家長和學生)參與討論和制定學校的發展目標,并帶領大家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
2.具有明確、清晰、連貫的教育理念,以指導自己的行為
教育理念是指有關教育的基本信念和價值,涉及教育的目標、學校的社會功能、教師的形象、理想的師生關系和同事關系等各個方面。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校長的理念往往左右著整個學校的行為和發展方向,決定著學校的聲譽和地位。例如,一個校長堅信只有研究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那么他就會努力去開發教師的研究潛能,鼓勵教師從事教育科研,并為教師提供各種機會。久而久之,就會在整個學校形成濃厚的科研氣氛,并形成以科研促教學的學校特色。
3.有效地傳播學校教育哲學,并得到教師、家長、學生的認同和支持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種集體行為,需要得到家庭、社會、學校多方面的合作與協調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師和家長不理解校長的辦學思路,那么就不會與校長保持同步,所以,校長應采取各種手段向所有相關人員傳遞自己的辦學思路,這一方面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與大家進行交流,一方面可以獲得大家的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