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本應該屬于學生接受知識、張揚個性的快樂課堂已經變成了限制學生的思維、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個性、扼殺學生的創新的“枷鎖”!由此帶來的弊端是嚴重的,是多方面的。為了考試的教育,為了尖子生的“精英教育”,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放棄和丟掉了大部分學生。為了教師教學成績的提升,為了多考上幾個學生,教師嚴格控制著學生100%的在校時間,80%的假期休息時間。學生就像高速運轉的機器,只能朝著一個方向運轉。這是一種必須,更是一種唯一!這種教育是極端殘酷的。這樣接受教育的學生,這樣走出校門的學生,很難說是社會有用的人!
【關鍵詞】應試教育 教學行為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0-0157-01
幾十年來,應試教育對教師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猶如公式,已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現在的教育從小學、中學、高中一直到大學的教學模式,就像一屜一屜蒸出來的饅頭,一個模樣,沒有質的區別?!?/p>
這種應試教育的模式緊緊地束縛著教師,使教師只能圍繞著它去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師的行為不敢有絲毫的變化。就向“八股”一樣,備課、上課、批改、考試。在這些固定的格式中,教師將考試發揮到了極致,教師和學生整天埋沒在題海之中,課堂教學成了名副其實的“試題教學、題篇教學”。一切教學活動、教學行為,均為考試服務,教師和學生已經成了考試的奴隸!教師教學行為的機械性、公式性、一致性和終極目標的應試性,最終導致學生只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生就是教師考試的機器,教師就是這個機器的操縱者!哪里還談的上創新教育和個性化教育?學生沒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樣的學生將來有用嗎?
據媒體報道,2006年香港各大學面向內地招生,竟然拒絕招收11名中國內地的高考狀元。理由很簡單,就是這些“高考狀元”在接受考官的面試時,手足無措,回答的問題似是而非。真正是高分低能,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更談不上創新。這種情況與中國內地大學的招生觀念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它暴露出內地大學人才培養中的弊端,反映出中國當前教育存在的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的機械性、單一性。學生的個性難以得到張揚;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難以得到培養和保護。這種落后的教育模式給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嚴重的。有人說,這就是中國幾十年來大師難出的根本原因。
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決定著學生的課堂,因為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教師為學生設定了所有的課堂模式。多數時候就連學生要說的話都用格式給固定下來。課堂完全是教師的課堂,就像一個演員在表演,學生卻成了觀眾!學校教育歸根到底是“人”的教育,他的起點和歸宿都是“人”。教師的行為如同設定好的“程序”,備課中教師要把教材的知識按照設定好的課堂組織程序、嚴格地固定下來。走進課堂,就按照這個“程序”一絲不茍地“復制”給學生。這樣的教學嚴重割裂了知識之間的聯系,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這樣的課堂就像一杯白開水,無色無味,無因無果。
課堂是教師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就像一位十足的演說家!教師的眼里似乎已經丟掉了學生,學生莫衷一是,不知自己在做什么!教師在做什么!這就是教師的“忘我”!
以考試為終極目標的課堂教學是死板的,決不可能是創新的。難怪有的學生這樣評價一些老師:某某老師整天一副冷面孔,面無表情,就像一具僵尸!這是多么的悲哀!它與以人為本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是背道而馳的,是格格不入的。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是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是富有情感的。它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奠基。尊重個性,鼓勵創新,倡導民主,人文關懷是我們教學的方向所在,也是教學的根本所在。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充分體現教育的民族性、大眾性和教育的社會性。
實在說,我們今天的老師是在“退化”——思想在退化、觀念在退化、知識在退化、情感在退化!但是,我們的教師尚且還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不能正確理解自己;更不能正確反思自己。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實現超越自己。實現自我超脫的教育是富有鮮明個性的教育;是富有情感的人性化的教育;是富有創新的教育;是符合時代要求和學生終生發展需要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是先進的教育,它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做準備并為之奮斗一生!
現實工作中,因為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本應該屬于學生接受知識、張揚個性的快樂課堂已經變成了限制學生的思維,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個性,扼殺學生的創新的“枷鎖”!由此帶來的弊端是嚴重的,是多方面的。為了考試的教育,為了尖子生的“精英教育”,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放棄和丟掉了大部分學生。為了教師教學成績的提升,為了多考上幾個學生,教師嚴格控制著學生100%的在校時間,80%的假期休息時間。學生就像高速運轉的機器,只能朝著一個方向運轉。這是一種必須,更是一種唯一!這種教育是極端殘酷的。這樣接受教育的學生,這樣走出校門的學生,很難說是社會有用的人!
今天,我們怎樣當老師?我們所有的教育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做出實實在在的,符合實際的回答!用我們的智慧、膽量和責任來喚醒“人文教育”的回歸,這是我們教育者必須認真面對和研究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