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農業稅費時期,不少農民不想種地,把地交給了村委會或其他人;取消農業稅并有了種糧補貼后,這些農民又想要回這些土地。你要他不給,于是引起了矛盾糾紛。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引起的矛盾糾紛。各地這樣的情況不少,湘化村只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對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幾方都能滿意?請大家來出出主意,說道說道。
“依照《土地承包法》的有關規定,在承包期內,發包方無權收回承包地,所以我組的40畝水田,村集體必須無條件退還。”戴著眼鏡的湘化村一組村民劉建國活脫脫一個律師模樣。筆者和鎮土地流轉中心的幾名干部剛剛進門,他就抱出一大堆的法律書籍與我們理論。
村干部告訴筆者,因為魚池的權屬問題,2009年2月10日,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時,一組部分村民沖擊會場,打爛會議室部分桌椅。群情激憤的村民還準備放干有權屬爭議的魚池,而現承包戶要誓死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一場群體械斗眼看就要發生。
矛盾的主要根源
2000年,湘化村一組全體村民將40畝低產田交還給村委會,不愿意再繼續承包。他們的理由是,該組有25位村民已經轉為非農戶口,遷入市區居住,主動放棄原有的承包地。為了解決土地撂荒與農業稅費無著落的矛盾,當時的村委會只好投資將這些村民小組自行讓出的低產田改造成魚池,另行發包給了其他村民。
“主要是當時的農業稅費太重,2000年時,我們每畝水田應凈交集體350元,還有各種義務工攤派,而當時的谷價太低,種田虧本,所以土地成了累贅,我們不得不找各種理由拒絕承包。”
“稅費征收時期,干群矛盾異常突出,為了征收稅費,1990年代鎮政府甚至動用過警力,有的農戶被逼得喝了農藥,有的被逼得跳了河。”“現在政策好了,國家不但不要農民交錢,還給予各種補助,算算我們組給出去的40畝水田,光糧食直補一項,每年就損失4000多元,大家認為吃了虧,所以才齊心索要原來的水田。”
2009年2月12日,在由筆者和幾個鎮干部組織召開的一組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們紛紛發言。
“一句話:都是政策惹的禍。稅費過重時期,農民不愿意要土地,紛紛甩包袱。現在不僅免了農業稅,國家還倒給錢,失去土地的農民又紛紛索要。短短幾年時間,土地政策呈現出兩個極端,這一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是財富,但也給農村造成太多的土地糾紛。”鎮土地流轉中心的李主任說,現在全鎮這樣的土地矛盾太多了,嚴重影響了農村穩定。
據現任的湘化村村委會周會計介紹,2000年,當時的湘化村村委會考慮到魚池承包戶的利益,還特意和一組簽訂了一份《湘化村一組土地轉讓合同》。合同規定,鑒于農田歉收,負擔過重,一組將40畝低產田無償轉讓給村委會,從此不再承擔稅費任務,并且永不收回。在合同書上,遷出的25個村民均簽了字,并且由鎮政府進行了公證。
現任村干部認為,一組村民與原村委會簽訂了轉讓合同,理當永遠放棄承包權。但是一組村民代表認為,他們當時簽訂此合同是迫于負擔過重,且簽字的僅僅25人,只占本組人口的1/4,不具備法律效力。在會上,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土地法規帶來的尷尬
一組的水田能不能收回?2月13日,一組部分村民代表到縣國土局土地權屬糾紛辦公室申請土地權屬仲裁。辦公室的楊主任答復說:“此類糾紛需要認真勘查,法定仲裁期限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半左右,如果對仲裁不服,再另行向當地法院起訴。”村民們一聽傻了眼,認為走法律途徑太漫長,只好回頭向鎮政府施壓,并要求限期解決。
2月14日,筆者和幾個鄉鎮干部、湘化村村干部一同就此事咨詢了縣國土局土地權屬糾紛辦公室楊主任。楊主任認為,沒有經過2/3村民代表簽字的《湘化一組土地轉讓合同》為無效合同,并且按照有關土地法規規定,在承包者沒有撂荒的情況下,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土地。
按照國土部門的意見,湘化村委會必須無條件退回一組的40畝水田。但是問題遠遠不是退回那么簡單!
“現有的魚池承包戶與村委會簽訂的合同無效,那誰來保證現有承包戶的合法權益?如果一組的水田可以無條件收回,那么七組呢?七組的部分土地被村里建了學校,如果七組也要收回的話,學校是不是要拆除?”湘化村村委主任的一連串問題問得大家啞口無言。
負擔過重時,農民可以把土地當作包袱甩給當地政府,而當土地收益有甜頭時,他們又可以要回。如果說土地法規最大限度保護了農民利益的話,那么誰幫基層政府擺脫難以承受的困境?
“有些法規有時只是臨時止痛的膏藥,如果想真正消除病根,我們還不得不從政府維持穩定的角度來處理問題,而這些卻又不是法律所允許的。作為基層干部,我們往往遭遇法律條文與實際操作的尷尬!”談到土地糾紛,鎮土地流轉中心的李主任臉上寫滿無奈。他近兩年主管鄉里的土地糾紛調解,其中一起糾紛糾纏了一年多,至今難以解決。“現在農民遇到有關土地方面的問題,都不愿意走繁瑣的法律程序,都喜歡向當地政府施壓,況且有些土地法規也難以解決實際矛盾。”
矛盾并沒有結束
湘化村村委會怕影響大局而顧慮重重,一組村民因為不愿意走繁瑣的法律程序而急火攻心,矛盾一觸即發。
經過多方努力,一組村民最終與湘化村村委會達成初步協議。協議規定,現有的40畝魚池暫歸村委會使用,待村委會與現有魚池承包戶簽訂的3年合同到期后,再無條件交由一組村民。
一組的魚池權屬糾紛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已經在七組土地上建好的學校該怎么辦呢?湘化村村委主任更為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