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貴州省貴陽市的紅楓湖素以“高原明珠”聞名,是貴州高原第一大人工湖,國家級風景區,同時也是國電集團紅楓水電廠發電的水源。去年八月出現旱情以來,紅楓水電廠就安排停機,經濟損失上億元,目的是全力保障庫區灌溉。停機的同時,水電廠仍堅持每天對庫區周邊巡查,檢測水位、水質、水生物活動變化,保障當地百姓飲用水安全。
這是央企抗旱的一個側面。隨著西南五省旱情的蔓延,電網電力、石油石化、糧食儲備、交通運輸等領域的中央企業迅速行動,為抗旱救災建立了強大的后勤保障。兩會前后不時遭到輿論批評的中央企業,面對西南旱災的嚴峻局面,不計代價、毫無怨言地向人們展現出一幅央企保民抗旱圖。央企保民抗旱圖,在黨政軍民齊出動的大畫卷中往往不是那么顯眼,卻是可靠的支柱。
可靠的調控能力
面對大旱,中央企業展現出強大、可靠的調控能力,這種能力無形之中為災區百姓編織了一張安全的大網。
糧食穩 人心穩
“水災一條線,旱災一大片”,嚴重的旱災最容易引起糧價失控,影響社會穩定。不過,有了強大的中央儲備糧體系的支撐,人們就大可不必過分擔心糧價以及糧食供應了。
針對災區旱情對糧食市場影響,國家已下達中儲糧總公司向西南地區調運糧食的任務。在前期調運2萬噸中央儲備粳稻、35萬噸國家臨時存儲玉米、2300噸國家臨時存儲大豆的基礎上,近日又向旱災地區專項安排國家臨時存儲稻谷、小麥、玉米跨省移庫任務142萬噸,并根據需要適時投放市場。接到任務后,中儲糧已將全部調運計劃分解到庫點,積極協調鐵道、交通等部門,組織各分公司、直屬企業,加緊作業,加班加點,確保調運糧食及時發運到位。
旱情出現以來,中儲糧加大對市場糧食價格走勢監測,完善市場應急供應預案,對西南地區政策性糧食的競價銷售工作做出部署,加大該地區最低收購價糧和國家臨時存儲糧的銷售力度,保持每周投放市場糧食10萬噸左右,并積極做好糧食出庫的監督檢查和工作協調,確保成交糧食及時進入市場,形成有效供給。
目前,中儲糧在加大糧食投放量,增加市場供應的同時,要求災區分公司完善應急預案,做好應急動用中央儲備糧的準備,一旦國家下達動用指令,即可就近就地隨時投向市場。針對西南地區糧食供應形勢可能對周邊市場的影響,南方部分分公司密切關注當地市場走勢,并增加了秈稻銷售,主動保持周邊市場穩定,防止災情對市場影響的傳導和擴散,為配合旱區抗災創造有利條件。
下一步,中儲糧將視旱情發展采取進一步措施,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糧食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突發情況,確保糧食市場穩定。
電網迎接嚴峻挑戰
在水電占比重較高的西南地區,旱災帶來的是雙重打擊,一方面水電發電量銳減,一方面發電又與生產生活用水產生矛盾。這兩大矛盾,對南方電網公司的調控能力、水平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今年以來,南方區域用電需求持續旺盛,南方電網全網用電負荷增長25%,其中廣東20%、廣西42%、云南30%、貴州27%、海南16%。與此同時,來水嚴重偏少,水電發電量大幅減少,水位嚴重偏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底,全網大部分主要水庫來水偏少三分之二。今年以來,全網統調水電發電量減少7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29%。目前,全網主力水電站的水位較同期低20米左右,多個水庫已經接近死水位。由于西部省區持續干旱,風干物燥,山火較多,威脅線路安全和抗旱供電,電網安全風險加大。
在來水減少、燃煤燃油供應持續緊張的情況下,南方電網全網電力缺口持續擴大。據測算,因抗旱原因,云南、貴州、廣西三省區共增加用電負荷100萬千瓦左右。3月份電力電量雙缺,最大電力缺口超過500萬千瓦。
面對這種形勢,幾個月來,南方電網公司充分發揮一張網的大平臺作用,積極開展東西互補、省間支援、余缺調劑,千方百計保障電力有序供應。
調減云、貴外送,增加網外購電。在年度計劃的基礎上,調減云南1~3月外送電量23億千瓦時,并在春節期間組織廣東倒送云南3.3億千瓦時;調減貴州外送電量13.4億千瓦時。統籌網內外資源,緩解廣東供電緊張局面,3月份增加天生橋一級、二級和龍灘發電上網2.5億千瓦時,組織廣西向廣東送電1.9億千瓦時,增購國網電力80萬~90萬千瓦,電量3億千瓦時。
調整電廠和輸變電檢修計劃,加快已檢修機組的進度,力爭提前恢復運行。適當推遲機組檢修安排,增加供電能力104萬千瓦以上。
爭取火電機組滿發多發,配合政府部門出臺煤電掛鉤、電煤調節基金等政策,調動產煤區各級地方政府積極性,緩解發電企業經營壓力;落實火電機組枯期發電量與汛期發電量掛鉤,激勵火電廠枯期滿發多發;督促發電企業做好存煤工作。通過這些措施,云南增加火電出力100萬千瓦,貴州增加火電出力150萬千瓦。
加強需求側管理,確保抗旱用電。優先保障抗旱救災、居民生活、春耕備耕用電,做好高耗能企業停產限產讓電工作。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公司也大力支援。國家電網努力克服近期華中用電負荷回升較快、三峽來水偏枯、三峽近區電網技改工作多、電網春檢工作集中、斗江斷面重載運行等困難,進一步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和檢修安排,周密分析各地電力電量平衡情況,精心挖掘潛力,在原有跨區輸電交易基礎上,從華中電網組織新增電力100萬千瓦、電量4.47億千瓦時送南方電網,盡最大能力支援了南方各省抗旱的用電需求。
力保成品油供應
成品油是抗旱救災不可或缺的資源。中國石化總部一方面增加干旱嚴重地區省市公司資源配置計劃,一方面加大資源調運力度,積極協調鐵路運輸部門和生產企業,提前安排旱情嚴重地區柴油資源發運,優先保障旱情嚴重省份資源供應。
今年1~2月中國石化共向云南、廣西、貴州三省調運柴油資源129.35萬噸,同比增加15.28萬噸,3月份計劃配置三省柴油資源64.5萬噸,同比增加3.7萬噸。截至3月24日,三省柴油資源庫存27.09萬噸,雖較月初有所下降,但仍處于較高庫存水平,日前又向云南公司緊急增加了1萬噸柴油配置計劃,確保資源能保障。
相關省市公司制定專項抗旱用油配送方案,優化二次物流,積極調配運力,加大對農村網點及沿線公路加油站的資源投放力度,提高農村網點柴油庫存量,確??购涤糜图皶r穩定供應。今年以來,云南公司每月成品油供應量在40萬噸以上,一季度預計累計供應127萬噸,同比增長31.8%。去年8月至今,廣西公司供應抗旱用油2.1萬噸,其中配送下鄉3000噸,保證了900多臺抗旱拉水車輛、1500多臺(套)抽水泵、33座水庫的抗旱用油。
一線作戰
在抗旱救災一線始終活躍著中央企業的基層員工,他們和當地百姓并肩迎擊旱魔。抗旱機械到哪里,柴油就送到哪里
3月28日,中國石油一輛小型油罐車驅車50多公里,將抗旱柴油送到貴州貴陽市灑萍鄉中明村村口。有了這些柴油,村里的抽水機就可以把山腳下打出的地下水源源不斷地送到山上村里的3個取水點,中明村946位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西南地區旱情時刻牽動著中國石油百萬員工的心。中國石油提出抗旱機械到哪里,柴油就送到哪里,并從生產和銷售多個環節保障抗旱用油。中國石油一方面調整產品生產和供應結構,加強西北、東北資源計劃落實和發運,多產多供抗旱急需油品;另一方面在確保配置資源計劃完成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外采力度,確保資源儲備滿足抗旱需求。
中國石油駐西南旱區銷售企業主動靠前服務,在大型車輛無法抵達的地區,改用小型油罐車,增加運輸車次;在車輛無法到達的地區,實施小額配送,及時將10萬余噸抗旱油品送到村口地頭,有力支援了抗旱救災。僅3月以來,中國石油累計向西南旱區輸送抗旱用油43萬噸。
在旱情最為嚴重的貴州,截至3月25日,中國石油貴州銷售在黔南等地加油站開設150多個抗旱車輛加油綠色通道,優先保證抗旱車輛及抗旱用油供應。在畢節、六盤水等災區,中國石油加油站先后派出500人次走鄉進寨了解農戶災情和用油需求,派出100余次小型油罐車輛,把500余噸柴油送到旱情最嚴重的地方。
截至3月28日,中國石油云南銷售已累計為災區小額配送油品6.7萬噸。四川銷售攀枝花分公司向受災的16個鄉鎮57個村配送抗旱油品3.69萬噸。其中,通過小額配送到田間地頭的“桶桶油”達到1.93萬噸。
綠色通道
早上7點半,趕著上班的私家車、交班的的士車輛擠滿了廣西百色那坡環城加油站,負責給附近兩個鄉鎮送水的楊師傅急匆匆地駕駛著送水車正準備排隊加油。
“這里是抗旱專用機,您這是抗旱送水車,請到這邊來優先加油。”一名滿臉微笑的加油員將他的車引導到了一臺豎著“抗旱救災專用”牌子的加油機旁,很快地為他加滿了整整一箱油,又幫他的茶杯添滿了熱茶。楊師傅感激地說:“中國石化的這個綠色通道讓我節省了排隊加油的時間。一天下來,我可以給鄉里等水喝的老百姓多送上兩三趟水,幫了我們這些送水司機的大忙了?!?/p>
這是中國石化開辟的抗旱加油綠色通道的一幕場景。旱情加劇以來,中國石化受災地區銷售企業安排旱情嚴重地區油庫24小時不間斷發油、農村站點24小時營業,確保農民抗旱用油可以隨到隨加。云南公司在13座油庫開辟1~2條發油綠色通道,凡運輸抗旱用油的油罐車無須排隊等待,隨到隨裝,又在全省510余座加油站開辟了抗旱車輛加油綠色通道,24小時全天候服務。廣西公司在受災最嚴重的69個縣片區選取190座縣城、鄉鎮、農村加油站,開辟抗旱加油綠色通道,設立專用加油機。貴州公司受災地區油庫24小時不間斷發油、加油站24小時營業,流動加油車、維修搶修人員24小時待命,全力保障抗旱用油。
南方電網下屬云南、貴州、廣西電網公司也紛紛對抗旱救災用電開辟報裝“綠色通道”,簡化報裝手續,優先保證農村抽水和人畜飲用水用電。云南、貴州電網公司平均每日辦理抗旱用電超過50件。廣西電網公司新增臨時抽水電源點4500處,解決了80萬群眾生活用水和90萬畝耕地的灌溉用水。
快速反應機制
從抗擊低溫雨雪災害到汶川抗震救災到這次抗旱救災,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系統的快速反應機制:企業自發抗災-國資委發出號召,統一指導-央企協調行動,形成優化的整體救災效果。
3月底,國務院國資委發出緊急通知,要求中央企業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在抗旱救災工作中勇擔重任,切實發揮頂梁柱作用。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專門致電云南等省市領導,表示中央企業一定和受災群眾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萬眾一心打響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攻堅戰。
各相關中央企業也紛紛下發通知或緊急召開會議,從集團層面全力推進抗旱救災。
中國石化總部及時下發通知,要求遭受旱災地區的銷售企業高度重視抗旱用油的保障服務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細化保供方案,及時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配合,全力保障抗旱救災用油,切實履行國有企業政治社會責任。
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趙建國要求,公司把抗旱救災、保民生和保農業生產用電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好,強調全網要千方百計統一平衡好電力電量,保障好云南、貴州、廣西的民生、農業生產、春耕備耕用電,保障好廣東的有序用電;受災三省區電網公司要繼續發揚好的做法,主動服務好地方抗旱救災工作;受災地區的農灌、農耕和打井、抽水臨時所需購置的供電設施,電力部門可以暫時先墊資,首先保證滿足抗旱救災的需要。同時成立由總經理掛帥的抗旱保電領導小組,并多次召開專題辦公會,研究部署抗旱保供電工作。
國電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朱永芃,黨組書記、副總經理喬保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西南區域所屬有關企業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的號召,采取有效措施,在抗旱保電中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朱永芃強調,要全力投入到抗旱保電工作中去,主動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救災工作,切實打好抗旱救災攻堅戰。
中儲糧總公司要求全系統將思想統一到中央對抗旱救災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工作部署上,密切關注旱情發展,分析旱區糧食生產和輪換購銷工作,跟蹤市場糧價波動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并提出政策建議,全力落實國家下達糧食調運指令。
命令、指示紛紛從國資委和央企總部各下發,并迅速轉化成抗旱前線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