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中央企業發展較快,業績不斷提升,對央企壟斷問題的議論也在增多。判斷和評價壟斷,關鍵要搞清楚三個問題:判定壟斷的標準;壟斷的形式及合法性;對壟斷的治理。若是允許的壟斷,則是如何進行監管;若是不允許的壟斷,則是如何消除。以此思路討論央企的壟斷問題,可能更有啟發性、更有體會和收獲。
同競爭相對立,壟斷是指在市場中妨礙或排斥了競爭。主要是指在市場準入方面的限制。其一,新的競爭者受到一些(與其相應的)壁壘限制,無法自由進入某些市場。若某些市場受到準入限制,即使有幾家企業競爭,甚至是十分慘烈的競爭,這個市場仍然是壟斷的,只不過是被幾家壟斷者占居。其二,如果在一個市場中,有強勢的市場競爭者,通過非允許的手段,將其他企業逐出市場,導致市場中的競爭者減少,競爭態勢被弱化,同樣可以說市場出現了壟斷。
如果說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壟斷在市場經濟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壟斷與競爭并存,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壟斷有三種形式:自然壟斷、行政壟斷和經濟壟斷。對于這三種形式的壟斷,我們均不能片面否定,必須視情況進行必要分析后才能做出相應判斷。一個市場是壟斷還是競爭,如果選擇壟斷采取哪種形式,關鍵取決于效率。
自然壟斷企業
自然壟斷主要體現在對管網設施的經營,因此經營此類業務的企業被稱之為自然壟斷企業。在央企中,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均為電網設施的投資者及運營者。目前,這兩家企業是央企中典型的壟斷企業。因為對于用戶來說,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選擇,是電力供應市場的獨占者。其壟斷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電網設施的壟斷運營,二是電力交易市場的壟斷。
第一種壟斷是自然壟斷。這是正常的,更是必須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建兩個以上的電網供用戶選擇,這是浪費,更違背效率原則。自然壟斷是必需的選擇,但它可能會給用戶帶來損害。因此,對于自然壟斷來說,唯一可做的就是如何進行有效監管。這種監管主要體現為確定價格和制定服務標準。
第二種壟斷應該是行政壟斷,即電網企業作為電力交易主體對發電企業、電力用戶構成的雙邊壟斷。發電企業發出的電要賣給電網公司,電網公司再將購得的電賣給電力用戶,電力生產商與電力用戶不發生直接交易關系。
對于電網公司的這種行政壟斷必須要消除,因為其源于電力體制改革的輸配分開不到位。由于電力體制改革輸配分開沒有到位,因此,電網公司作為電力交易主體的行政壟斷問題一直存在,這個問題需要解決。但這并不是電網企業的問題,而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問題。行政壟斷被消除后,電網公司便成為經營輸電業務的自然壟斷企業。此時,輸電價格要受到國家嚴格管制,而售電量則取決于整個宏觀經濟增長。因此,對于電網公司的考核,不應該是利潤、業務增長量,因為這兩者都不是電網公司自己可以掌控的。考核的指標應該是單位輸電量成本最小。
行政壟斷企業
行政壟斷同自然壟斷無關,它們是因制度規則上的市場準入障礙而形成的壟斷。擁有這類壟斷權的企業被稱之為行政壟斷企業。對于行政壟斷,應該做具體分析,有些是需要的,有些則是要消除的。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中國實行勘探、煉油、零售縱向一體化經營的三大石油公司。在勘探領域,這三大石油公司擁有國家賦予的勘探開發權,居于壟斷地位,這種壟斷就是行政壟斷。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在石油勘探開發領域,世界上除美國外都采取國家石油公司體制,由政府直接控制。中國采取三大石油公司壟斷原油生產是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在煉油環節,市場準入雖然是有管理的,但在相當程度上是放開的。目前,已經形成了很多煉油廠商,有外資、地方等煉油廠。成品油零售環節已完全放開,除三大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外資、民營加油站,只不過中石化、中石油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這里的問題可能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擁有勘探開發的壟斷權,在煉油、零售環節居于優勢地位,它們利用在上游的控制權,對不是自己經營的下游企業采取歧視措施。這個問題,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有二。第一,讓其他的煉油企業、零售企業也搞縱向一體化經營;第二,進行必要的市場監管,讓中石油、中石化公平對待非自己的下游企業。顯然,第一種方案是不可行的,因為不符合效率原則。那么,只能采取第二種方案,即加強并完善市場監管。當然,我們不排除在煉油、零售兩個環節準入更多的非三大石油公司的企業,從而擴大它們的市場份額,但勘探開發領域的行政壟斷格局是不可改變的。
中國鹽業總公司(簡稱“中鹽總公司”),是央企中的食鹽專營企業。它擁有食鹽生產與銷售方面的行政壟斷權,即食鹽專營。專營的理由是確保對碘鹽的市場供應,解決食鹽的安全問題。從真正的市場格局來看,沒有真正做到專營,因為存在著一定數量的中鹽總公司之外的生產者。因此,在鹽業市場上,問題就成為對非專營者進行打擊,這種打擊可能不是產品不合格,而是沒有專營資格。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提出另外一個思路,取消專營,實行市場監管。這也是目前的一種觀點,即放開食鹽生產的市場準入,對生產者資質進行嚴格管理。資質不具備者,禁止進入;已經進入者,若產品達不到標準,勒令停產或取消資質。因此,中鹽總公司的行政壟斷權,應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至少它有可消除壟斷的另一種選擇,這就是鹽業生產的資質管理及產品質量監管。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作為基礎電信運營商,是行政壟斷企業,政府只允許這三家企業經營基礎電信業務。實際上,政府實施的這種行政壟斷,并非就是其他擬進入者的真正準入障礙。即使沒有行政壟斷,在三大運營商已經占據市場的情況下,民營企業也很難再進入基礎電信市場。因為,從事基礎電信業務需要大規模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作為民營企業很難有如此雄厚的財力。即使有這樣的能力,已有的三大運營商已經滿足市場需求,再新建一個網絡只是增加一個新的競爭者,在市場需求未相應增加的情況下,只能是已有競爭者、新競爭者間的競爭,其結果是已有競爭者的市場被擠占,新進入者又達不到期望的市場目標,從而造成資源浪費。所以,批評基礎電信業務方面的壟斷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無論是壟斷還是放開,都不會有民營企業的進入。而行政壟斷更多的是對國有企業的限制,減少國有企業在基礎電信業務的數量,防止更多網絡投資造成的浪費。至于說,在基礎電信業務外的電信增值業務,已經完全放開。非國有企業已經是這個市場的主要競爭者。
關于軍工企業,更要視情況進行分析判斷。說它們是軍工企業,指的是它們承擔著軍品生產任務,但同時它們也在從事民品生產,而且有些企業的民品生產已遠超過軍品生產。在軍工生產領域,10家軍工企業的行政壟斷是必要的,因為軍工生產不僅涉及國防安全,而且還關系到社會安全,不可能放開。
這種壟斷主要體現為資質及合同訂貨方面。不過,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民營企業已經廣泛參與,同軍工企業協作完成一些軍品的生產任務。在民品市場,不存在軍工企業壟斷的問題,因為在軍品生產任務不足的情況下,這些軍工企業為了發展,才進入其他市場。此時,關鍵可能不是打破軍工企業壟斷的問題,而是軍工企業打破其他企業對這些民品市場的壟斷問題。
經濟壟斷企業
經濟壟斷是指市場并不存在準入管制,由于存在著具有雄厚實力的企業,限制了其他企業的進入或將已有的一些企業逐出市場。首先,我們要分析是否存在這樣的經濟壟斷企業;其次,若存在,看它是否降低服務質量,提高價格。若這兩個條件均具備,可以說市場出現了壟斷,妨礙了競爭。在央企中,具有經濟壟斷嫌疑的可能是五大發電集團、六大建筑集團和三大航空集團。
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中電投集團,這五大發電集團2002年底重組后進入市場,得到了比較快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增長。2002年五家發電集團的市場份額為34%,2008年底已上升到45%(其余55%的市場份額被地方發電企業、民營企業占有)。這種市場格局的形成有五大發電集團的競爭優勢所致,但更多的是煤炭價格上漲導致電力生產成本上升。近幾年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導致電力生產成本不斷攀升,電價的上調幅度卻有限。一些電廠因而陷入困境,有的被迫關閉,有的轉給五家發電集團。五家發電集團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管理優勢,在應對煤炭價格上漲方面具有更強的承受能力。當然,這也給五大發電集團的規模擴張帶來了機會。
中建總公司、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交集團、中冶集團、水電集團,這六大建筑集團作為建筑工程企業,曾經有過比較困難的時期,但近幾年規模迅速擴張,有的已經進入世界500強。六大建筑集團的發展源于它們的競爭優勢和市場機會。從市場份額上看,這里存在著壟斷,但實際上又是競爭的。因為六大建筑集團本身是由若干個建筑企業打包后組建的,且有些成員是高度同質的。這些成員企業在相互競爭中就占據了某一個基礎設施市場。所以,這里的壟斷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壟斷。更重要的是,這些建筑企業集團同其他企業相比,能夠更有效地保證工程質量。如果非要說六大建筑集團具有經濟壟斷,妨礙了市場競爭,那么可供選擇的就是對不合理壟斷的企業集團進行拆分,其結果就是取消集團公司,讓集團各成員企業獨立成為一級法人企業。而這又回到集團公司組建前的狀態,國企改革走了回頭路。這顯然是不可行的。
三大航空集團基本上控制著國內的航空市場,相對于新進入者來說,它們形成了經濟壟斷。但它們之間是競爭的,有時為爭奪市場份額還惡性競爭。所以,這種經濟壟斷并沒有提高價格。至于說三大航空公司的服務質量,這是一個引起非議較多的話題。有人將服務不到位歸結為三大航空公司的壟斷,這種說法是否準確也值得商榷。如果引入民營航空公司參與競爭,如航班延誤和一些服務的問題就解決了,這未免有些過于簡單化。很可能民營航空公司做的還不如現有的三大航空公司好。
兩點結論
通過對央企壟斷問題的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說央企壟斷,必須具體化。說出是哪些央企在壟斷,否則,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即使我們判定某個央企在壟斷且損害了市場競爭,但這種壟斷的受害者也并非只是非國有企業,一些國有企業也同樣飽受壟斷之苦。如電網公司在電力交易市場上對發電企業及最終用戶的雙邊壟斷,受影響的不僅是最終用戶及非國有發電企業。五大發電集團同樣對雙邊壟斷有看法,強調應推進輸配分開改革。
即使是確實有央企存在壟斷問題,必須搞清楚是什么樣的壟斷。對于自然壟斷及允許的行政壟斷是如何監管的問題。對于不允許的行政壟斷則要消除,方式就是取消行政上的市場準入障礙。對于經濟壟斷,如果是有效率的,則應該允許其存在。如果影響了效率,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就要對壟斷者進行拆分或者確保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