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的企業都提到希望按照結果或者效果來進行合作,我認為是可行的。既值得思考,更值得我們反省,不覺想起了行業的尷尬境地:
我們服務企業,指點江山,卻少有先將自己定位清晰的;我們服務企業,但很多同行發展舉步為艱,生存困難;我們服務企業的生意,但自己并不了解生意。
每天接受新事物,每天面對不同的企業家,每天積累不同的信息、魅力不小、服務企業,成就感突出。
曾在16年前,人們因為一個點子的神奇的為智力行業樂道。經過十多年行業發展,市場依然需求旺盛,但這行業成了競爭多樣,魚龍混雜的行業,也包含我自己,一直在探索中。
之前我們的主流業務在廣東,當時主要是媒介代理,不斷見到同行之間互相攻擊,說自己最具備優勢的說法。有一次,我的一個客戶朋友說到:那家公司說了,你們擅長理論,但理論不適合企業,我百思不得其解,他怎知道我擅長理論,按照我們的發展,應該是實踐中開始思考總結,后來在廣東的媒介代理圈子首先出版書籍和進行系統專業研究才對啊。
還有一次,所謂的一個行業公司,他總是稱呼我為陳老師,其實本來是認識的一個朋友,希望能交流一起學習。但后來一面對溝通企業合作的時候立刻攻擊到我們,說我們是騙子公司,沒有代理資格。我哭笑不得,也沒有說話,還有甚至為了競爭1個業務先虧損的營業合作來搶奪1個業務。但先簽合同先收錢,最后就采取偷工減料執行,此時的企業就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后來很多合作的企業問我們,我們的資源優勢是哪些,我甚至開玩笑說我們沒有優勢,一點都沒有。那優勢的定義是哪些?是推銷的人說的一面之詞嗎?企業面對這些公司,不知道如何選擇,最后選擇拒絕接待,把做廣告的等同于拉皮條。
后來聽到所謂在國內有點知名度的上游營銷類如策劃,管理類公司他們的生意經聽起來非常嚇人:“營銷策劃案子的首期是利潤最豐厚的,我們壓根沒有想過與客戶長期合作,也從來沒有想過能夠收取到尾款……”更有許多業內知名記者一次喝醉透漏:“你知道么?老x公司曾經3個月同時接了40多個案子,當時招人的狀況是,只要口齒還行,會寫東西就要……”,沒有幾個像你這樣傻了,你做你們這個行當要想透徹和明白!像你這樣干太辛苦還賺不太多錢!因為越后期服務越困難,大方向好想,實際操作的過程技巧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聽到所謂的“營銷策劃界的經營真諦”,我們尷尬思考著:“是誰讓客戶對我們不信賴,認為我們是騙子……”今年都接觸的企業老板也感嘆到,北有葉茂中,南有朱玉童,沒想到花300萬,啥也沒做。
周圍太多的所謂“營銷學會會長、十大營銷策劃專家、資深營銷專家、xx創始人”,乃至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愛慕虛名的階段,其實自己心虛的很,掛的頭銜越多,就代表越沒有實力和自信。
我一直比較討厭策劃這個詞,某某設計策劃,廣告策劃,來公司面試的人也說我的專長就是營銷策劃,連初入社會的學生也自稱自己是策劃人。
針對行業現狀,我們不能退縮,只有去面對和解決。
有人說“營銷策劃一忽悠”
究其原因是因為許多從事這個行業的營銷策劃人只會說大話,說起來天花亂墜,做起來無能為力的一種“概括”,怪不得別人,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必須得檢討自己,尤其當別人說“忽悠”這個詞時,沒有必要爭辯,你只要告訴他“有些人是”即可,不用多說。
有人說“營銷策劃=騙子”
此說法主要緣于所謂策劃點子大王何陽等人與某些企業的糾紛。這樣的營銷策劃人主要表現為三拍“見面拍胸脯說自己包治百病,做策劃是拍腦袋,露餡就拍屁股走人”,這種人很容易甄別,那些你問他什么問題,他都不懂裝懂的,沒有任何責任感的就是了。
也有人說“營銷策劃=點子”
曾幾何時,營銷策劃確實是靠點子或者炒作起家的,也正是因為強有力的點子而引發的經濟效益,才使得有段時間,營銷策劃曾是一個令人羨慕和崇拜的職業,可隨著企業的發展,競爭的加劇,僅僅是靠點子無法對一個企業經濟體產生一個真正的改變,或者扭轉狀況,而有些營銷策劃人到現在仍然停留在賣點子階段,你說你的身價和實際成效如何?能贏得企業家的尊敬嗎?
站在現代社會客觀上看來,營銷策劃公司,廣告傳播公司,咨詢策劃顧問公司等智力行業應該是一個很務實、系統的讓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門科學。最近有不少客戶提出按照結果付費的要求。這個行業應該最終能有結果為導向的模式。
評論家、事后諸葛亮、口水大王都應該壽終正寢,沒有結果的營銷策劃是無效的,哪怕方案再漂亮,創意再精彩,不能產生有效的結果,一切都是空談。
醫生看錯了病,都有責任在身,怎么輪到營銷策劃行業,都變成了是客戶的原因了?什么客戶思想落后,什么客戶執行有問題,客戶預算不到位等等,就是沒有自己的責任。敢于向結果承諾和負責任應該成為營銷策劃行業的出路。
國內著名策劃大師葉茂中曾總結營銷行業最終是門藝術,我就極不認同,這個行業應該是門科學而非藝術。營銷這類智力行業乃至經濟行為不是藝術而是一門“做生意的科學”,生意的成敗不是靠拍腦袋或者興奮,相反,是依賴長期的數據觀察、挖掘、分析和需求管理而進行系統、細致、專注、持續的經濟行為。但目前營銷策劃行業內確實有很多人成天只顧拍腦袋,客戶情況、消費者、競爭對手不了解他已經“經過數日輾轉反側而獲得大創意、大想法”了,許多動作僅僅是給客戶看的。
落地、貼身、共同上戰場而不是在背后指手畫腳的營銷策劃團隊才能值得信賴。
業內從業20年的第一代策劃人孔繁任在新書《品牌是門生意》中感嘆:做咨詢是一種苦難。在最近一屆中國策劃大會上,面對幾百雙策劃人熱切的眼睛,我直言相告,做策劃要過四關:
第一,道德的問責。太多的策劃人賣的是假冒偽劣產品,而且失去了知識分子謙虛、自省的品德,自吹自擂。
第二,行業的回歸。術業有專攻,天下沒有萬能的策劃人。
第三,專業的挑戰。時代在變。市場變難了,客戶變牛了,理論變雜了,技術變新了。我們不飛快地進步,專業的很快就不如業余的了。
第四,生意的突破。不是我們自己的生意,而是客戶的生意,不能幫助客戶擺脫生存、發展和競爭的困境,我們自己就會陷入困境,以至砸掉飯碗。
筆者認為對策劃,廣告,咨詢,管理服務企業的行業在某種意義上擔負著企業發展的使命,甚至國家的經濟發展。個人態度,責任心,學習知識經歷,實踐操作積累,專業素養判斷,自身角色縮小,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