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康熙年間著名學者、詩人、貴州文化名人周起渭字漁璜,號桐埜,別號載公,貴陽青巖騎龍村(貴陽府屬白納長官司所在地奇隆,現屬黔陶鄉)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21歲鄉試第一名解元,三十三年(1694)甲戌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四十四年(1705)任浙江鄉試正考官,才壓江南學子精英,為當時文化落后的貴州爭氣“長臉”。毛奇齡贊:“先生奉簡主文兩浙……悉力厘正,使是科墨藝超然獨絕于天下?!饼埲赈x《周桐埜評傳》:“以一剪插梁間……日:‘此貴州人所常讀《千字文》中起翦頗牧句也。’命從事研濃墨數甕,卷有不當意者,輒投甕中。及揭曉,僅錄定額三之一。啟程時,士子聚眾遮留,各攜硯池,意將得而甘心。周分別召問,一一背其試卷,指責其瑕疵。群相錯愕,罔知所措?!笔廊艘栽╊A言家劉伯溫語“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貴勝江南?!狈Q康熙朝才子“前三十年江南勝云貴,后三十年云貴賽江南”應讖周漁璜身上。四十九年(1710),擢升翰林院侍讀,五十年簡任順天學政。五十一年升侍讀學士。四月,74歲的大學士陳廷敬回鄉臨終前,舉薦周漁璜接班。(陳康祺《郎潛記聞》:“相國予告陛辭,復問將來誰可代者,相國舉周名以對。惜起渭始進宮坊,未肩大任(去世太早),僅以詩集傳耳。”)五十二年(1713)晉升詹事府詹事,是清代也是中國最后的一個實質意義上掌管太子宮的老師。五月,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代天巡狩”檢閱浙江、江南諸省兵;以懲貪奏斬iE--品的江淮總兵,驚震朝野。五十三年(1714)??滴醯蹨蕚渥屍鋼攪麓笕危軡O璜臥病不起,48歲逝世于任上。按碑文記:“公……生于康熙乙巳年十二月初七日(公元1666年1月11日)已時卒于康熙甲午年九月二十一日(1714年10月28日)未時”。舊時以康熙四年至五十三年為享年五十歲。
周漁璜才華橫溢,在清初詩壇有極高地位。幼年工詩,十四歲曾賦《燈花詩》一首,傳誦鄉里。前輩名家王士禎(漁洋)、朱尊彝(竹坨)、田雯(山薑)等對其推崇倍至,田雯稱贊周漁璜“嘆其人之奇,詩之工……”在貴州任巡撫時,與少年周漁璜結為忘年交。漁璜幼時是“不可控勤,讀十行下,過目成誦,遐邇皆驚其早慧”的天才;成年后,如他在詩句中自豪地所說,是“名傳冀北三千里。地近蓬萊尺五天”的一代詩人與天下奇才!清初詩壇門戶之見陋習嚴重,周漁璜博采眾長,獨樹一幟,詩以新、奇見長,開一代風氣??滴趸实墼鴨栁臏Y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當代詩人數誰?”陳廷敬回答:“周起渭和史申義。”而史申義盛贊周漁璜:“誰與夜郎爭漢大,手攜玉尺上金臺?!边@被當時視為定評,可見周漁璜在全國詩壇上已是數一數二的頂尖詩人。周漁璜在京城二十多年,初以一首名為“詠鐘”,實為詠史的《分詠京師古跡得明成祖華嚴經大鐘》名震京華。詩中鞭撻了明成祖朱棣奪取皇位“當年殺戮成丘墟”,對待建文帝的“南兵百萬”,就像“到(割殺)”豬羊一樣;更以“鐘聲夜發老狐鳴,頭戴髑髏暗中聽”,賦寫這樣幽深可怖的慘境作為血淚的控訴!全詩述史得要,析理深切,磅礴大氣,意境幽曠,沉宏悲壯。
查為仁《蓮坡詩話》中把周漁璜的《泛舟西湖夜半始歸》置為卷首開篇,稱“較東坡別是一格”。袁枚《隨園詩話》把“直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廣寒宮”,贊為“斷句入耳”,使人“終身不忘”的佳句。《清詩話》稱此旬可與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之句并讀。周漁璜的《南堤踏青因留觀音寺小飲》詩中的“柳煙開處見漁村”和《山陰舟中》的“乳燕銜泥半帶花”是當時文人雅士贊口不絕、認為是唐詩中少有,可以傳世的“集句”、佳甸。周漁璜的古體詩《赤壁避風登蘇公臺放歌》,起勢大氣磅礴,造景雄奇;中間夾敘夾贊,歷述一代“大家”蘇軾被謫之后的親民灑脫之情狀;最后直抒胸臆,一唱三嘆,寄以無限感慨之情,借古人之陳釀,澆自己心中之塊壘。周漁璜在詩中融古風、歌行、柏梁體于一爐,平仄韻交替使用,使詩的音樂感大大增強。在詩腹處連用九平韻,使人情動于中而不感壓抑,而結尾四語,卻改用仄韻,有如“四弦一聲如裂帛”,使人愀然。其《齊東婦》“擔荷能追健兒走……塵埃面目飛篷首”,世人爭相傳唱,被選人《清詩記事》。周漁璜的詩不但造詣很深,而且才氣和成就都很高,至今膾炙人口。樸學大家、傲居文壇一向咄咄逼人的《明史》編纂者毛奇齡(西河)以八十六歲高齡在《桐墊詩集》序中極贊周漁璜為“損天(光芒照天)之才,力持大雅”、“風雅之宗”、“領袖群彥者”。從此,海內方知遐荒的貴州有詩人。沈德潛《清詩別裁集》,于貴州只取漁璜一家。《清史稿·文苑傳》稱“清代學術超漢越宋,論者至欲特立‘清學’之名,而文學并重,亦足于漢、唐、宋、明以外,別樹一宗。”稱周漁璜是“詩才雋逸”的“翰苑詩人”;“尤肆力于蘇軾、元好問、高啟諸家。貴州自明始隸版圖,清詩人以起渭為冠”。時人對周詩的評價,認為遠比蘇東坡、陸放翁別具一格,近在“南朱(彝尊)北王(士禎)”之上,“華妙不減漁洋,穎特豈遜竹坨?”
晚清“西南大儒”鄭珍在瞻仰周漁璜的遺像后贊日:“詩當康熙,如日正中。起問漢大,惟漁璜公。桐墊一篇,眉山放翁。經緯宮商,繼盛長通。”認為周漁璜是繼承盛覽(長通)之后,堪與蘇東坡(眉山)、陸游(放翁)媲美的詩人。鄭荔鄉在《桐埜詩抄小傳》中說周漁璜是“異軍特起。乃拔戟自成一隊?!?/p>
莫友芝寫詩贊周漁璜:“極盛朱王后,詞壇不易崇;先生起天末,孤旅對群雄?!?/p>
當代美術大師劉海粟《詩人周漁璜小傳》中集諸家評論,稱他為“黔中詩帥”,“開一代風氣的人物”。
周漁璜把“夜郎自大”這一貶義詞變為了當時文壇認為有理由與“漢”爭大的褒義。漁璜有詩“安得世人盡聾聵,憑君高座說文章”,寫照出他在當時的瀟灑狂放。他是清初貴州文化問鼎華夏的領軍帶頭人。以后的貴州文化名人鄭珍、丁寶禎、莫友芝、黎庶昌……無不因其影響,受其沾溉。
周漁璜的《桐埜詩集》,清代有四種刻本流傳:初名《回青山房》,又名《稼雨軒》,又名《燕山塵土》,后定名為《桐壁詩集》。其弟周起濂刻于北京,稱北本;周漁璜的朋友、同榜進士汪千波再刻于江蘇吳縣(蘇州),稱為南本;三刻于貴陽,為貴筑人謝廷薰所刻,稱為謝本;四刻于獨山莫友芝,咸豐二年(1852年)印于貴陽?!锻┍谠娂贩譃樗木?,第一卷68首,第二卷77首,第三卷89首,第四卷lJ8首,總計352首詩,記錄了周漁璜在翰林院供職期間的見聞和感想,堪為詩中精品!1999年11月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校注本《桐壁詩集》。周漁璜在翰林院的另一些學術成就是奉詔參與編篡《皇輿表》、《康熙字典》、《淵鑒內涵》等書與典籍?!痘瘦洷怼芳础洞笄宓剌泩D》、《大清皇輿圖》,是清初編成的最早地圖與地理學重要圖籍;《康熙字典》是當時排名首位(首輔)的大學士張玉書和排名第二的大學士陳廷敬等奉旨編篡的,周漁璜以詹事府詹事銜名列二十八名篡修者之第三,是實際的主編,可見其擔當之重任。該書收字47053個,是《中華大字典》出版前我國最大的一部字典,是查找漢字的古音、古義和生僻怪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書,在我國學術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稖Y鑒內涵》是一部類書,采自《唐內涵》、《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玉?!返仁卟抗蓬悤?,分為天、歲時、地、帝王、文學、武功、人、草、木、鳥、獸等四十五部,共四百五十卷,集我國清代以前類書之大成。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年僅26歲的周漁璜參加了貴州巡撫衛既齊組織的《貴州通志》修纂工作,擔任分纂。主持該項工作的貴州著名文人吳中蕃十分器重周漁璜的才能,贈詩云:“欲覓替人欣已得,可知倒屣自難禁。原將絕俗超凡事,慰我相期無限心。”周漁璜擔任分纂的(康熙)《貴州通志》,全書三十六卷,后又增《雜記》,總計三十七卷,史料豐富。篇幅浩大,是貴州省地方志的重要著作。周漁璜是黔靈山開山祖僧赤松的忘年詩友,應開山祖僧赤松之請,曾為《黔靈山志》撰寫序言。他也撰寫了家鄉花仡佬(花溪)河上的應子碑文。康熙四十年二月,周漁璜離家啟程北上回京供職。在《寄別賈五鐵齋》詩中有“春城桃李開,香風散原濕。別酒含君意,頓覺酒味澀”句。這是最早認定與歌頌貴陽“春城”的詩句。
周漁璜的《詠塵》詩以“塵”喻官場群小,自豪地宣告內心清白,“賴我胸懷一點清”,一塵不染!在《好諸同仁慈仁寺看海棠五絕句》中自喻“愛花吾輩兩三人,心凈如花不受塵”。《秋懷絕句》中的“不戀微官只戀詩”,寫出了他做官與作詩的種種感受。周漁璜詩中寫道:“我懷南山歸草廬,荒園五畝親耕耘”;“寧知我婦子,曉夜躬犁耙。我耕出膏血,官用為泥沙。屢見溝塍間,父老死催科”;“我本扶犁人……赤腳騎牛最瀟灑”。周漁璜憫農愛農,不失農家子本色。周漁璜為官正直清廉,雖然身在翰林院,卻關心民間疾苦,為天下百姓辦了許多實事。周漁璜終身無子嗣,雖與夫人不睦,婚姻是他一生之中的痛,他在遺書寫到,這是他嗜酒致病的緣由,以致即將位及人臣之時,英年早逝,但他卻終身沒有納妾?!安涣⒌?,豈能立身、立言”的美德,足可傳世。他一生節儉,死后遺書把20年所積薪俸全捐給家鄉興建一座儲谷三百石的義倉,以資助鄉里貧困和荒年救濟災民;拿一部分修擴書屋并置田數十畝為恒產,免費教育鄉里子弟;捐一部分修葺寨門東南石譜寺;剩下的用來修建家鄉通往青巖趙司河上的高車橋和蒙貢河上的“宮詹橋”。并把他在京城櫻桃胡同的住宅房屋46間捐為貴州會館……深為聞里世代稱頌??滴跷迨吣?1718),周漁璜捐廉倡建的花溪“宮詹橋”建成。貴州清代唯一的武狀元曹維誠書寫了修建碑記。
周漁璜是一代傳奇的“對子5E\",在京倒背皇歷贏書店……300年來在民間留下了諸多文化傳奇故事。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