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戰略任務。改革開放30余年來我國GDP以年均9.8%的速度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但高速增長的背后
經濟結構失衡、資源消耗過多、環境污染加重等問題也逐步累積。
■中央在今年兩會前舉辦了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題的省部級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胡錦濤總書記在開班式上罕見地用50個“加快”,督促省部級高官在轉變上下功夫。在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次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現在“動員令”已經發出,任務也已經明確,今年務必要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見到明顯的成效。
今年全國兩會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最強音,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繼2月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之后,在兩會上看望政協委員、參加多個代表團審議時再次縱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強調進一步增強加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感,著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各地方領導、代表委員們在參加審議時,也深入探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重中之重,可以說,兩會奏響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號角,使2010年成為中國科學發展、方式轉變的“決戰之年”。
1
中央領導齊動員:在“加快”上下功夫、“轉變”上動真格、“發展”上見實效
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按慣例奔赴各代表團,與代表共商發展大計,他們的中心話題、談論最多的就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如胡錦濤總書記3月5日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事關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事關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事關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問題。3月10日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他再次強調,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加強規劃引導,突出戰略重點,明確主要任務,兼顧當前長遠,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在“加快”上下功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其他中央領導在參加審議時,也紛紛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頭號任務、重中之重。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戰略任務。改革開放30余年來,我國GDP以年均9.8%的速度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但高速增長的背后,經濟結構失衡、資源消耗過多、環境污染加重等問題也逐步累積。我國“九五”計劃中就提出經濟增長方式要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效果一直不大明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發展方式的沖擊,充分暴露了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第二產業帶動、增加物質資源消耗的傳統發展方式的脆弱性,從而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正因為如此,中央在今年兩會前舉辦了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題的省部級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胡錦濤總書記在開班式上罕見地用50個“加快”,督促省部級高官在“加快”轉變上下功夫。
在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次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報告從繼續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發展服務業、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及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6個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現在,“動員令”已經發出,任務也已經明確,今年務必要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見到明顯的成效。
2 代表委員共把脈:轉變方式不能紙上談兵、走老路,要跑起來
中央關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號召得到了代表委員們的熱烈呼應,他們通過議案提案和發言就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出方方面而的意見和建議。
對于中央特別強調的“加快”,一些代表委員很有同感,如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總裁常德傳就發出了這樣呼聲:“能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張考卷。現在就要跑起來啊,再不轉變,就要被淘汰,必須要動真格!”一些代表委員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了二十多年進展不明顯,強調現在轉變方式不能再走老路。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呼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痛下決心,不能沿用老一套。在3月8日全國政協舉行的“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案辦理協商會上,黃孟復發言時批評相關政府部門,在調整經濟結構工作方面醒得早,起得遲;說得多、做得少;投人多、效果少。“雖然我們國家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十幾年了,調整經濟結構也調整了十兒年了,為什么沒有轉變過來、調整過來呢?”黃孟復認為,首要問題是政府工作不到位,沒有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他批評參加協商會的八大部委介紹各自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政策,“雖然談得很好,但感覺還是過去老一套,要是這樣干,還是調整不過來經濟結構,不能夠振興新興產業”。他指出,政府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將引導、扶植新興產業的資金從行政化轉為社會化。同時出臺政策保證新興產業能夠賺到錢、賺大錢。“你空談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沒有用,因為我們不是計劃經濟了,我們是市場經濟。如果搞新能源的、搞新技術的大把賺鈔票,大家就都主動轉過來了,但是現在房地產大把賺鈔票,政府再怎么弄,他也不會轉”。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這次政協有360多件提案集中反映了委員們對新興戰略產業的高度重視。多數委員在3月8口的提案辦理協商會上發言時均不約而同地建議,成立一個統一和專門的政府部門或者領導小組來主管本行業的事務,并在各相關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如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在關于低碳生物質復合工程材料提案發言中提出,在國家層面成立一個專門的低碳國家機構。全國政協委員徐小蘭在闡述關于推動物聯網發展的一份提案時也表示,希望能由一個部委牽頭做行業標準和規劃,避免多個部委牽頭,否則也不利于行業的發展。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隨后也在發言中表示,將“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他同時表示,由發改委等部委組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部際協調小組,已經開始著手編制“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
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一個新的著眼點,低碳經濟成為今年兩會最大亮點之一。今年全國政協會議的一號提案,就是九三學社提交的《關于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此外,致公黨也提交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中國特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提案,農工黨提交了《關于合理開發新能源發展綠色經濟的建議》,臺盟則提交了《關于推進我國低碳產業發展的提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建議,應結合“十二五”規劃的編制,早日制定國家中長期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和路線圖。
更值得關注的是,代表、委員們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考和建議,并不局限于傳統的經濟領域,如何通過社會領域的發展和改革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成為新的關注重點。收人分配改革是進一步擴大消費的源頭所在,統籌城鄉、積極推進城鎮化是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所在,加快發展科技教育事業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基礎所在……代表委員們紛紛獻計獻策。
3 地方領導談落實:淡化GDP、不怕犧牲“政績”、解決“不會轉”的問題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方向和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地方如何體現到“執行力”上。全國兩會期間,地方領導紛紛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表達堅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心,并提出了未來發展的新思路。
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推動優勢企業兼并困難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在這方面,山西堪稱“壯士斷腕”之標本。作為全國唯一沒有“保八”的省份,山西成為今年兩會媒體聚焦最多的代表團之一。2009年,山西開始了煤炭行業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在“國進民退”的巨大爭議之中,關停煤礦1500多座,上半年GDP負增長,下半年全力“護盤”,才勉強實現全年增速5.5%,在全國排名墊底。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在全國兩會上坦承,如果說轉變發展方式是一次深刻的革命,那么對于山西這樣的資源性地區來講,確實是一次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的改造。但“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與山西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內蒙古,連續第八年實現全國GDP增速第一,去年達到16.9%。晉級“煤炭第一大省”。但“高處不勝寒”,而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任,今年內蒙古也把GDP增速做適當的調減,宣布放棄追求GDP增速第一的目標,主要的考慮還是為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方式的轉變,留出空間來。另外,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排頭兵,今年廣東將正式對各級黨委、政府實行新的指標評價,經濟發展指標考核在考核體系中的比例最高不超過30%,不同地區將不同對待。廣東省委書記江洋呼吁要“頭腦清醒”,把更多精力放到轉變發展方式上來,切實防止在經濟形勢回暖向好的時候,傳統發展模式復歸。汪洋提醒,“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面臨‘不愿轉、不會轉、不能轉’的制約因素,今年有可能出現傳統經濟模式的復歸。為了防止反轉,廣東將采川倒逼機制等促進地方經濟轉型。
調整經濟結構,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新的理念和思路,關鍵是要打破依賴資源的老思維。陜西省省長袁純清在全國兩會上表示,陜西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主線,在加快發展上不放松,在調整結構上下功夫,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上做文章。作為全國的唯一循環經濟示范省區,甘肅全省十四個市州劃分為七個大的循環區,建立了16條產業鏈,總投入2133億元打造循環經濟。與之相比,作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浙江和山東等省則更突出地域特色,不約而同地把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瞄準“藍色”海洋。今年初,“加快形成海洋經濟等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大產業”首次被寫人了浙江政府工作報告,目前,浙江省正在抓緊做好海洋經濟發展帶規劃編制工作,國家發改委也將牽頭組織對相關規劃的編制論證工作。:山東省省長姜大明也提出了類似政見。姜大明表示,希望山東平島藍色經濟區取得國家的重視和支持,能夠列入“十二五規劃”。據悉,山東省現已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正在編制藍色經濟區的規劃綱要和專業規劃。
在轉變方式的問題上,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浙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試驗區”概念已經進人國家戰略。3月6日,浙江省政府負責人在浙江代表團舉行的“轉型升級關注民生”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浙江省已得到有關部門的批復,成為全國首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試驗區”的試點省份。試點內容具體包括加快推動以中心鎮新型城市化,大力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推進義烏國際商貿綜合改革試點,加強產業集聚區戰略規劃和布局引導,促進民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等。
(來源:《領導決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