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jié)沒過好,過了正月十五還失眠呢。不是玩得太High了,而是潛心研究了一下北京的房子,隨之就徹底心灰意冷。在過去的一年里,房地產成為有錢人的投資對象,北京房價足足翻了一番,讓買房絕對屬于實實在在“剛性需求”的我,徹底放棄了這個念頭。2009年,與房子一樣炙手可熱的是汽車——產銷雙破1200萬輛,隨之而來的卻是更低的價格,更多的選擇。
突然想起陳奕迅的《十年》。“十年之前”,買一輛上海大眾帕薩特B5和買一套北京市區(qū)60多平米的房子是差不多的價錢,都不到30萬元:“十年之后”,同樣30萬元,完全可以買到更高級別的奧迪A4L和寶馬320i,但在北京城你卻連不到20平方米的絕對“蝸居”戶型都根本買不到。真是“拒絕蝸居”啊,就這樣“被”拒絕了。
在中國人看來,買房與買車算得上人生的兩大要事。如今房價與車價明顯背離,買個奔馳開十年,那是什么感覺?弄個小破房子一輩子翻不了身,那又是什么感覺?同樣是花錢,差距就是這么大。所以說,高房價的刺激對車市是一個利好。眼看買房無望,那么購車就必然成為提高生活品質的主流方式之一了。
以北京四環(huán)以內接近3萬元每平方米的房價來算,1平方米可以放個馬桶,也能買輛QQ;一個雙人床的面積(3平方米)相當于一輛伊蘭特悅動1.6L;一個廚房(5平方米)可以買輛新高爾夫1.4TSI;一個給小孩子的臥室(10平方米)就是一輛奧迪A4L 1.8TFSI;一個體面點的客廳(30平方米)足能買輛新款BMW 730Li。勞斯萊斯貴不貴?那在北京也就相當于一個普通的三室兩廳(130平方米),要在市中心的話面積還得打個對折!
即便這樣,仍然有很多人蜂擁買房,對他們來說買車輕而易舉。而像我這樣買不起房的人,就只能通過買車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要事了。對于那些從小就夢想奔馳寶馬的人來說,他們應該感謝房價上漲,正是這種可望而不可求,讓他們發(fā)現(xiàn),在高昂的房價面前,車價是多么地“白菜”,夢想是多么地觸手可及。
我跟同事開玩笑說,買房之前,天天吃肉,買房之后,天天割肉。如今放棄了買房的念頭,頓感一身輕松,又可以安安心心吃肉,輕輕松松逛“淘寶”,還能暢想一下未來的坐駕。
在即將寫完這篇稿子的時候,我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由2010年央視春晚改編的“樓市春晚”,聽時是共鳴,聽后是無奈。與其“房貸在,人已老”,不如享受在今宵。若有“車市春晚”,想必笑聲一片。對一部分人來說,買不起房,就去買車吧。它不僅是我們第二個家,而且還可以帶來駕駛的樂趣,讓我們忘卻高房價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