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的個人主義傳統
“個人主義”一詞產生于19世紀20年代,首先是貶義的,最早出現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由圣西門派發明出來表達19世紀社會中人的處境特點——“他們的失落無根,他們的缺乏理想和共同信仰,他們的社會斷裂,以及他們無情的競爭和剝削態度,這種態度源于合法的無政府狀態。”在19世紀40年代,法國政治學家、思想家托克維爾在考察了美國9個多月后寫下了《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他在此書中提出了“個人主義”這一概念,并對它作了詳細系統的闡釋。
個人主義的內涵,一般來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個人主義,是泛指西方從文藝復興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隨著反封建壓迫和神權統治的斗爭而形成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狹義的個人主義,主要是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這一概念出現以后的個人主義思想體系及其理論,也即是西方的一種政治哲學和社會哲學。其主要內容是:人是價值的主體,相信每個人都具有價值,高度重視個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自我發展。一句話,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本位的人生哲學。
作為美國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的個人主義,在美國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美國政治文化的一個主旨和特色,構成了美國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它最雄辯和直接地表述了美國思想,其要義是:“個人先于社會而存在”。即個人是本源的,社會是派生的。社會和國家是個人為了保障自己的某種權利或利益而組成的人為的機構。在英屬殖民地時期,各種教會誓約和殖民地誓約都充斥著個人主義的理念,而美國《獨立宣言》提出的不言而喻的“真理”,開始也是強調個人主義的價值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這些權利”。
個人主義在二百年中經歷了英國傳統、清教時期、殖民自治、革命政治、憲法政治、杰斐遜啟蒙時期和杰克遜大眾實踐等諸多發展階段,逐漸在美國生根、開花和結果,并在美國的社會實踐中獲得積極的含義,并被賦予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主精神。
美國的早期移民把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歐洲新思想帶到了美洲,在新大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這些新思想逐漸孕育著個人主義和民主思想傾向,而無論是最早移民新大陸以求建立新的“伊甸園”的清教徒,還是后來不斷向西部開拓邊疆的美國人,都以個人奮斗為精神支柱,從而形成了兩種主要的個人主義傳統——新英格蘭個人主義和邊疆個人主義——兩者匯合成一股強大的潮流,成為鮮明的美國特色和民族理想。其中,本杰明·富蘭克林的個人成功和發家史,為一代又一代美國人樹立了榜樣,是個人主義思想意識在社會實踐中的成功例證。
在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個人的權利和利益得到了保障,個人的才智和創造力得以充分地發揮出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又很快后來居上超越西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個人主義的政治文化。美國的成功反過來又強化了個人主義,使之成為美國身份認同的主要特征之一和美國社會的最高理想。
13世紀30、40年代興起的以愛默生為代表的超靈主義思想,在美國個人主義傳統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哲學思想體系奠定了新英格蘭個人主義的理論基礎。
二、愛默生超靈主義思想中的“個人”
1836年9月,愛默生發表了被稱為“超靈主義宣言”的《自然》一書,他的超靈主義哲學直接奠定了其個人主義思想的基本框架,是對美國個人主義傳統的充實和發展,并賦予了它鮮明的美國特色,成為美國個人主義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階段。
它強調,宇宙是單一精神(即“超靈”或“上帝”)的體現,上帝是超靈的,但他就存在于這個世界之中,這樣世間萬物就具備了內在的“神性”。由此,每一個人的心靈就是整個世界的靈魂,因此人和自然界都具有內在的“神性”,人與人之間從根本上應當是平等的,應受到同樣的承認和尊重,這從而形成了美國個人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他強調了個人的三個方面:
第一,個人的神圣性。愛默生認為自然界和人的心靈充滿了精神的存在,物質本身便是精神的象征,整個自然界就是精神的象征,這種精神便是世界萬物的內涵,一種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力量,愛默生稱之為“超靈”,即絕對精神或上帝。它存在于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是人心靈發展的最高階段,而人只能通過直覺的內省,達到與“超靈”的溝通。因此,作為“超靈”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與其他的個人一樣具有神圣性。
第二,個人的價值。在愛默生看來,普遍性只有當它以每一個個人的特殊性的形式出現時才有意義。社會或任何其他機構化了的組織,也只有當其成員是一個個具體的、獨立的個人時才具有最理想的形態和功能。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以每一個人的發展與進步為標志。他認為,在世間萬物中,個人是最神圣的,國家政府團體不能束縛個人的發展。任何既有的思想觀念都不能束縛個人的發展。
第三,個人的無限潛能。愛默生認為“人不是造得像盒子那樣,千篇一律的,一樣的向度,一樣的能力;不是的,他們是經過令人驚訝的九個月才來到世上,每個人都有一種不可估量的性格和無限的可能性。”他號召人在各方面要充分實現自己的潛能,尤其是智力的潛能。他鼓勵年輕人發掘自己,感受靈魂和超靈的力量,努力奮斗。
三、愛默生的哲學思想中的“自立”精神
1837年8月31日,愛默生在哈佛大學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上以《論美國學者》為題發表演講,號召發揚民族自尊心,反對一味追隨外國學說。這一演講轟動一時,對美國民族文化的興起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譽為是美國“思想上的獨立宣言”,其中提出的“自立”精神是愛默生超靈主義哲學思想的中心,其基本出發點是反對權威,崇尚直覺,主張個性解放,打破神學和外國教條束縛,核心是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直接認識真理。他的超靈主義觀點摒棄了加爾文教派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吸取了康德先驗論和歐洲浪漫派理論家的思想,提出人能夠憑直覺認識真理。
“自立”是愛默生超靈主義哲學的關鍵,是維系其全部思想的中心環節。“自立”同時宣告了人對上帝的獨立和個人對社會的獨立。 方面,“自立”使人的真理并立于上帝的真理,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另一方面,“自立”寄希望于個人,“對民主制度中的多數專制構成種抗衡”。人可以從各種桎梏中解脫出來,比如上帝、教會、政府、歷史、陳規、習俗等。“自立”是對一切外在權威的總拒絕,是人在精神上的徹底解放。人有理由不去盲從任何既定的規范與教義,甚至原則,應祟尚“自立”精神,他說,“人應當學會的是捕捉、觀察發自內心的閃光,而不是詩人和偉人們的圣光。”他呼吁,“我們要用自己的腳走路,用自己的手操作,說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愛默生的“自立”思想反映了美國在獲得政治和民族獨立之后,努力擺脫歐洲傳統的影響,是美國文化和文學以獨立形象出現在世界舞臺之上的時代趨勢,是爭取政治、民族、文化、文學獨立的美國革命在思想領域內的必然結果。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時代精神:“一個人一定能夠成為他想成為的人。”這種自立精神,被稱為美國式的宗教,激勵著美國民族精神的發展和完善。
以“自立”為核心的愛默生式個人主義在美國個人主義思想的發展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當時資本主義工業化和社會大生產已經開始在擠壓和湮沒個人。愛默生在為個人進行吶喊。他的個人主義旨在通過提高人的靈魂和精神來戰勝物質主義和拜金主義。另一方面,美國民主制中的多數專制對個人的壓迫也日漸明顯,提倡個人主義旨在保護個人的權利不受侵犯。梭羅的“論公民的不服從”理論最好的體現了這一精神。
四、愛默生與美國民族文化的建立
愛默生的時代正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西進運動時期。西進運動既是一個政治、經濟、地理的概念,同時也是美國文化本土化的發展歷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弗雷得里克·杰克遜·特納說:西進運動和邊疆推進過程是美國逐漸擺脫歐洲影響、實現美國化的過程,是美國自由、民主和個性的源泉。西進運動對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早期美國社會繼承的是歐洲文化傳統,北美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尤其是廣闊的西部,使歐洲傳統文化在這里逐漸演變成獨特的美國文化。美國文學就是美國文化本土化的一個重要佐證,同時又深刻地反映出時代的精神和要求。
愛默生的“自立”思想有助于打破當時的神學思想和外國教條的束縛,建立民族文化,集中體現時代精神,為美國政治上的民主主義和經濟上的資本主義發展提供理論根據,使他成為美國文學和文化木土化的積極推動者之一。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主張不要被傳統所束縛,作者應描寫身邊卑微而平凡的生活,他大聲疾呼,“堅持自己的東兩,決不要模仿別人”。模仿、追隨,是愛默生的個人主義最不能容忍的。他說,“愚蠢地堅持從眾隨俗是心胸狹小的幽靈的表現,是低級的政客及哲學家和神學家們崇拜的對象。”愛默生高度重視教育,他的關于教育的警句在今天都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他認為,“世界上一切偉大光輝的事業都比不上人的教育。”在著名散文《論自助》中,他告誡人們,“每個人在受教育過程中,總有一天會認識到:嫉妒是無知,模仿是自殺。”他的主張蘊涵著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創新教育精神,值得我們當代教育工作者反思。
雖然愛默生在哲學上是唯心主義者,但他的主張與19世紀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在思想文化上的要求相一致。于半個世紀前掙脫了宗主國的枷鎖,獲得政治和民族獨立之后的美國,此時正努力掙脫歐洲傳統的影響,使美國文化和文學以獨立的形象出現于世界舞臺之上。愛默生的“自立”思想正是這一時代趨勢在思想領域的響應,是爭取政治、民族、文化、文學獨立的美國革命在思想領域內的必然結果。他的思想對同時代(如梭羅、惠特曼)以及后來的作家(如埃米莉、迪金森、弗羅斯特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正是這些作家形成了美國的文藝復興。
五、結語
以“自立”精神為核心的愛默生式個人主義思想推動了美國民族精神的確立和發展。走近愛默生的思想,我們發現,我們熟知的物欲橫流、追求金錢與時尚的美國,還有其神圣、自然、沉靜的一面。當今,世界各國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考驗和挑戰,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和文明的古國,也必須思考如何應對外來文化的強大沖擊,保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讓我們的民族精神永遠保持青春和活力,而愛默生的思想恰好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和答案。
正如溫家寶總理出訪美國時在哈佛大學所講,“愛默生的思想不僅沒有失去時效,反而在當下的環境中顯得更加堅強有力而難能可貴!”愛默生式思想猶如照亮前路的燈塔,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黑暗,發現自我的價值和力量源泉,從而發現、創造真正的自己!今天,我們紀念這位偉大的美國思想家,重讀他的作品,重溫他的思想,意義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