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貸工廠”業務模式是一種類似工廠生產流水線作業和管理的,以小企業為對象的標準化、批處理、流程化的貸款模式。它對每種貸款業務規定了標準化的作業程序和工作要求,各主要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實踐表明,該模式可有效提高對小企業貸款業務的效率和企業的貸款滿足率,并得到了廣大小企業的認可。
關鍵詞:小企業貸款;“信貸工廠”業務模式;標準化;批處理;流程化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0)03-0048-02
近年來各家金融機構都著力探究破解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其中對小企業“信貸工廠”模式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在此,就該模式的運作機理及其推廣應用方面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信貸工廠”業務模式
“信貸工廠”業務模式最早是由新加坡淡馬錫金融控股集團在業務經辦過程中摸索并逐漸成型的,是一種以小企業為對象的標準化、批處理、流程化的貸款模式。具體做法是:銀行在對小企業授信業務進行管理時,設計標準化產品,對不同產品的信貸作業過程——從前期接觸客戶開始,到授信的調查、審查、審批,貸款的發放,貸后維護、管理以及貸款的回收等工作,像工廠的產品生產一樣采取流水線作業、標準化管理。它的每一個“生產”流程都有專人負責,批量發放;有專人每天每月每季對“準次品”進行預警,對“次品”進行“軟回收”、再組合或通過法院渠道“硬回收”。我國自2008年以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富登擔保公司等開始引進“信貸工廠”模式。實踐表明,該模式可有效提高對小企業貸款業務的效率和企業的貸款滿足率,并得到了廣大小企業的認可。
(一)小企業“信貸工廠”業務模式的基本架構
小企業“信貸工廠”模式的業務操作流程,按照號業原則實行分工,將市場營銷業務和信貸業務相分離,實現信貸中后臺業務集中、標準化操作。對每個環節涉及的操作人員、工作職責、質量標準、考核評價等進行清晰界定。
1.建立專業化的組織架構。為實現業務經營和管理的專業化,盡量減少管理層次,構建“總行小企業中心——一級分行小企業中心——二級分行小企業經營中心”三級基本組織結構,形成層級管理下相對獨立的業務考核單元。總行和一級分行設立小企業中心,重在歸口管理工作,負責小企業業務的發展規劃、制度安排、資源配置、計劃考核、產品研發、營銷推進、風險控制、業務監督等工作。小企業經營中心則是各個區域小企業業務的集中經營部門,配備專職的小企業客戶經理,負責客戶營銷拓展工作。
2.構建標準化的業務流程。針對小企業金融需求特點,實施有別于大中型企業的差別化的信貸業務流程,在小企業經營中心建立“信貸工廠”,將客戶營銷和信貸業務操作相分離,實行中后臺業務集中處理,采用標準化、流水線的信貸業務運作模式。“信貸工廠”主要負責評價授信、信貸審批、信貸執行、早期預警、委婉回收、信貸恢復、硬回收7個環節。客戶營銷工作由專職的客戶經理負責。同時,制定各業務環節的操作標準和限時要求,保證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3.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在深入分析小企業客戶金融需求的基礎上,加強對信貸產品和非信貸產品的優化和組合,實行交叉銷售,提高產品的操作效率;積極推進產品創新工作,引導和適應客戶需求,不斷豐富小企業金融產品體系;介入小企業的全面金融服務業務,加強業務經營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控,做小企業客戶的主辦行,為小企業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二)實行差別化的風險管理政策
1.制定專門的小企業客戶評級體系和評價辦法。針對不同類型小企業的風險特征和經營規律,構建小企業客戶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結合小企業區別于大中型企業的獨特特征,實施以統計模型、打分法或二者相結合的小企業客戶評價辦法。
2.完善小企業信貸風險限額管理。風險限額的測算不僅依據客戶自身的財務指標,同時也考慮第二還款來源情況。重點是根據抵質押物的足額有效性確定貸款額度,并在根據第一還款來源測算貸款償還能力的基礎上,依據客戶提供的不同擔保方式及提供的抵質押物可變現價值情況,確定小企業的貸款風險限額。
3.實施專門的信貸審批制度。實行小企業貸款審批人員“派駐制”,在小企業經營中心現場辦公,簡化申報材料和審批流程,采用分級授權、個人簽批和限時審批制度,提高審批效率;增強面向市場的小企業貸款定價授權,對于市場競爭激烈、信用環境好的地區分支行,貸款利率底限可適當放寬。
4.明確小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一般規定當年純新發放小企業貸款不良率控制在0.2%以內,兩年內累計純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3年內累計純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控制在2%以內。對于貸款不良率持續較高水平,超過貸款風險容忍度的小企業經營中心,采取減少授權額度、停辦業務等方式予以懲罰。
5.制定小企業授信業務盡職免責辦法。規范授信環節、崗位職責和盡職要求,保護授信部門和相關授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解除后顧之憂。
在“信貸工廠”模式下,信貸審批發放先要做到標準化;在貸款過程中,客戶經理、審批人員和貸后監督人員實行專業化分工;為了監控風險采用產業鏈調查方法,從不同角度對借貸企業進行交叉印證。
二、對小企業“信貸工廠”業務模式實踐推廣的幾點建議
根據我們在小企業“信貸工廠”模式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成立專業經營機構,提高小企業信貸業務經辦效率。“信貸工廠”業務模式打破了傳統的部門制銀行的機構設置,把客戶調查、客戶授信材料的撰寫、信貸業務審批、貸款的執行和發放統一到一個專業的機構,實現對小企業信貸業務的專業化經營。把經辦行的職能定位到客戶綜合營銷和管理上來。把客戶這個“初級原料”送到“信貸工廠”——小企業經營中心,由其采用標準化、專業化、流水線作業方式,完成信貸業務從調查到審批通過的產品“深加工”,再由專業的信貸執行人員組織簽訂合同和完成貸款發放這個“最終產品”。集約化的操作是“信貸工廠”模式的核心,是體現生產效率的關鍵所在。
2.打造專業團隊,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服務小企業的專業技能。在“信貸工廠”業務模式下,分工明確,專業性強,但是各個環節、崗位之間的銜接直接制約著“信貸工廠”的整體效能。因此在“信貸工廠”模式推廣過程中,第一,務必加強環節間溝通,必要時可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化。第二,建立專業化的人員培訓機制。小企業經營中心內部應建立學習制度,定期學習最新的文件、產品、政策,并組織內部討論,互通有無,提高學習的效果;對經辦機構,通過邀請上級行或自行組織業務培訓,提高客戶經理營銷客戶、管理客戶的綜合能力。第三,建立客戶持續跟蹤機制,不斷利用掌握的政策,定期梳理客戶,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3.審批人派駐經營中心,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小企業貸款的特點是“短、急、頻”,業務的效率高低是能否讓客戶滿意的檢驗標準。在實現小企業貸款業務專業化、標準化的流程式操作基礎上,要采取審批人派駐制度。審批人實行雙條線匯報制度,既對中小企業經營中心負責,又對風險審批部門負責。派駐制使中心客戶經理在經辦業務的各個環節加強了與審批人的溝通,在發展業務的同時也會考慮采取哪些風險防范措施;審批人在防范風險的同時也會考慮如何有利于業務發展。風險管理部門要出臺審批限時服務,在申報材料齊全的前提下,可實現當日審批。
“信貸工廠”業務模式隨著推進的逐漸深入,不斷會有新的變化,一定要因地制宜,不僅要把握“信貸工廠”的核心理念,還要結合自身實際、市場情況、客戶習慣等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信貸工廠”的效率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小企業。
責任編輯:郄彥平;校對:龍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