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中國超市,都會感到 一種莫名的激動,因為只有在那,我可以忘記身處海外,忘記自己游子的身份。來自中國的食品,不僅慰藉了思鄉之情,也縮短了我們和故鄉的距離。
我喜歡在中國超市貨架之間漫步,左手拿起香港李錦記的調料,卻看到了右邊的臺灣三洋肉松。老干媽的辣椒醬是我廚房的鎮山之寶,不怕吃得喉嚨疼,早已買好了同仁堂的川貝枇杷膏。我在貨架穿梭,瓶瓶罐罐,零零種種,眼花繚亂,有時拿起了合上海人口味的醬油,又戀戀不舍香港人的至愛老抽。我敢說,如此豐富齊全,來自兩岸三地的食品,卻未必在兩岸三地的任何一家超市有同樣情景出現。加州的中國人真是有福!
那一天,找到了康元北美有限公司的林恩波先生和我說食品故事。我也要向他說說我對食品的喜和憂。
依沙貝爾的故事
幾年不見,林先生還是那樣精力充沛,以為見到的他,會風塵仆仆,是坐下沒五分鐘就手機響個不停的繁忙生意人。所以一坐下我就趕快把想說的話先說了,感謝他介紹我認識了依沙貝爾(Isabelle)。盒裝餅干依沙貝爾是臺灣的名牌喜餅,在臺灣沒有人不知道的。
沒過多久,我們全家要回大陸過中國新年,那么買什么樣的禮物,拿回家時看上去像樣,熱鬧又稀奇,還要真讓我媽喜歡的,更要讓鄰居們都看得到的。雖然我的行李之中有一個包都裝滿了給她帶的養生保健品,但我心目中還是想一份可以提在手上的大份的禮物,完全符合上海人過年上門拜年的習慣,因為要長途旅行,分量重的還不能考慮。記得我走入超市,心里想的是這一下給自己找麻煩了,哪可能找到這樣合適的禮物,直在那兒埋怨自己。誰知一眼就看見放在顯眼之處那華麗包裝又結實的紙盒,正是幾個月前我剛認識的依沙貝爾,大的有普通月餅盒的兩倍,且設計得非常有新意,內盒采用傳統的年盒的款式,有不同形狀小格子,里面是獨立包裝的各式小點心。
我媽在臺灣住過很久,但因為年老體弱,移居上海后,已很多年沒踏足過臺灣了。她會懂這份禮物的意義,所以我買了一大一小兩盒。我媽看到依沙貝爾那份驚喜真是不能言表,開頭她還以為我托人專程從臺灣買的呢,當她知道真相后感嘆說:“你們真是有口福。”
林先生高興地聽完了我的故事,告訴我說,依沙貝爾在美國重建了品牌的形象。因為某地的一個品牌到了一個新地方,如果不做足功夫,未必可以保持自己的身價。所以當依沙貝爾剛來的時候,只放在高級的茶餅店出售,當她的品質被顧客認可后,又恰逢中國新年,才開始出現在中國超市。如灣區出名的Cheesecake Factory的蛋糕,在Cheesecake Factory店里買一小塊新鮮的要七塊多美金,還要排隊,但你也可以去Casco買到急凍的盒裝Cheesecake Factory的蛋糕,一盒十塊美金還不到,這就是名牌走平民路線的典范,旨在讓所有人都可以品嘗到品牌的滋味,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如有時間,重情調,講考究,那就必須去排隊付更多的錢,否則Casco的盒裝,也能使全家人心滿意足。
海南雞飯配料的故事
事情起源也是在幾年前,那時康元公司剛代理了一個新加坡的醬料“海南雞飯配料”,林先生知道我喜歡烹調,就隨手給了我一瓶,讓我試著煮煮雞飯。
說實話,雞飯倒沒有時間煮過,卻發現這個醬料真是廚房一寶。這種配料其實就是姜蓉做成的調料,我是姜蓉的狂熱愛好者,這一下可讓我有了發揮的余地。小時候在上海生活的時候,我們家廚師在夏天做的一道私房菜就是蒸茄子,茄子切成細長條,疊放在盤子里,上籠蒸軟,然后把姜剁成細末撒在上面,再淋上醬麻油,那個滋味,美得一想起就流口水。我成了家里廚子后,要兼顧工作和其他閑職,所以根本沒有時間去剁姜,就這樣和蒸茄子“絕緣”了好多年,拿到這瓶醬的第一時間,就和茄子恢復邦交了。潮州人喜歡吃的蠔餅和臺灣人喜歡的蚵仔煎在我們家都受到歡迎,但蠔非常腥,很難處理,我就用這姜蓉去腌拌蠔,既簡便效果又非常好。這樣好的醬料,還有啥要抱怨的呢。因為不是想買就買得到的。
林先生承認我說的是事實,但事出有因。因為這個配料里用了一種雞粉,而符合美國HACCP標準(美國的肉類安全衛生控制策略)的雞類加工廠東南亞只有一家, 所以新加坡生產商必須向那家要貨,才有可能把貨品進口到美國,因為雞粉的貨源有限,往往在時間上很難配合,所以有時會出現斷檔的現象。
原來是為了食品的安全。話說回來,美國現在復雜、詳盡的各種食品安全法規,也是在經歷了一場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后才得以陸續制定。如今美國已有了相當完善的法規制度,但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資料仍顯示,每年還有6700萬左右的美國人因食品安全問題得病,所以不能掉以輕心。不過我暗自得意,知道內幕消息了,以后買這個牌子的醬料,不會一次只買一瓶了。
康元的故事
康元其實是新加坡餅干的鼻祖,是生產商。那為什么會成為食品代理商呢?林先生嘆了一口氣說,那是被逼的。因為當時南北兩家代理商為了爭奪市場,居然都拿了康元這個牌子的餅干去打壓對方。作為生產商當然不忍心自己的產品被當槍使了,所以毅然拿回了代理權自己做,就這樣,康元起步了。
作為食品代理商,不是做一個產品從廠商的倉庫到出售的商店中間的橋梁那么簡單,這么多年,康元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見錢眼開,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生意,現在已經代理南北貨和中國土產上千種,生意遍布美國東西兩岸。
他說起了一件趣事,經常出差的他,一次坐小巴去機場和同車人談天,大家習慣在車上談吃的,對方介紹了某一種薄餅,說是馬來西亞的產品,有蔥油和原味兩種,他一聽就問,是不是原味那種是紫色的包裝,對方連忙點頭說:“就是就是,怎么,你也喜歡?”林先生頓時覺得一種滿足的幸福感,因為這種薄餅正是他應馬來西亞政府之邀,在他們兩千多種食品中,為灣區大眾精心挑選的其中一款。
為了這款薄餅的進口,他不知花了多少時間和心血。最初是為了這兒的馬來西亞人挑選了這款薄餅,但既然要做,沒理由只做一款,所以考慮了在灣區中國人的口味,發展了蔥油這個新品種,然后還要設計包裝,連產品名字都重新改過。真巧,這款餅也是我至愛早餐。薄餅有很多種,但這種餅非常精致,煎熟之后,會分成許多層次,又香又脆,而且正好是一個人的分量,一包五個,才一元多一包,非常符合我美味但一定要經濟的原則。每天早上,香濃咖啡加香脆薄餅,開始了我朝氣蓬勃的一天!
談吃的,永遠談不完,只顧說話,原來餐廳已人去屋空,我也只好放他回去,不過臨走,我還要對著他遠去的車大叫一聲:別忘了,多去找些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