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當陸濟洪在靜安區膠州路農貿市場以不到1平方米的蔥姜攤為生的時候,他不可能想到將來有一天會成為一個年銷售額達5億元的上海濟洪蔬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1984年,跟著全家下放到安徽農村的26歲的陸濟洪終于回到了上海。為維持生計,他在靜安區膠州路農貿市場的一隅,擺了一個不足1平方米的蔥姜小攤。但就為了這么一個不起眼的臨時小攤,每天還得起早占位。陸濟洪很珍惜這一切,攤上的蔥姜總是洗得干干凈凈,擺放得整整齊齊,如同他的為人,清清白白,老少無欺。
在有了小小的資金積累后,陸濟洪開始做起了蔬菜買賣,攤位也租得大一些了,并換成了水泥柜臺。他每天凌晨兩三點鐘得趕到十六鋪碼頭批一些蔬菜,在天亮前再趕回膠州路。后來為了多批一些蔬菜,陸濟洪自制了一輛拖車。從十六鋪拖到膠州路,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就得三個多小時。那些年的起早摸黑,陸濟洪說這輩子都忘記不了,但苦難是成功的基石。
一天,一位老太太提著兩只爛了芯的冬筍,氣沖沖地來到菜場要求調換。可看著一溜排開的蔬菜攤,老太太不能確定是在哪個攤位買的。攤主們誰也不吭聲,環顧左右,避之不及。望著又氣又急的老太太,陸濟洪動了惻隱之心,他從自己的冬筍堆里挑了兩只新鮮飽滿的冬筍塞到老太太手中,老人心滿意足地回去了。
過了幾天,老太太與女兒再次來到菜場,女兒發現那冬筍并不是從陸濟洪的攤點買的。驚訝之余,兩人十分感動,也記住了陸濟洪。沒多久,老太太要回香港了。臨走前,她特意來到陸濟洪的攤位前,提出要買30斤冬筍。見有大生意,不少攤販極力壓價,想撬走這筆生意。可老太太就是認定了陸濟洪,對誰的價格也不為所動。此時的陸濟洪當然高興,不僅為得到一筆大生意,更為自己樸實的善心能被人理解。他從沒想過自己的命運將因此而改變。
不久,有人主動找到陸濟洪,介紹他去給一家五星級酒店定點供應蔬菜。原來,老太太的女婿正是那家大酒店的采購經理。陸濟洪萬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小心地挑選酒店所要的蔬菜,不敢有半點疏忽,一開始就獲得了酒店的信任。這也意味著無論是酷暑臺風,還是嚴寒雨雪,訂好的價格都不能改變,還要保證貨源充足、品質新鮮。不多久,陸濟洪的名聲就在一些星級酒店中傳開了,錦滄文華、華亭賓館等一些知名的大賓館都請他做蔬菜供應商,梅龍鎮、人民飯店、綠楊村等品牌飯店也專購他的蔬菜。現在連金茂君悅、香格里拉、柏悅等五星級酒店都成了他的固定客戶。
此時,陸濟洪深深地感到,當你真正把客戶當上帝的時候,上帝是不會怠慢你的。如果每一筆生意都要計較盈虧,必定做不長。
陸濟洪的業務迅猛發展起來,他在1997年成立了個體戶性質的上海市靜安區陸氏蔬菜配送中心。
陸濟洪“以誠待人,恪守信譽,質量為上”的美譽度在業內名聲鵲起。1998年 ,上海的第一家外資大賣場——麥德龍主動請他做麥德龍的特約供應商,這一做就是十多年,直到今天。而后,樂購、大潤發、農工商、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賣場也都請陸濟洪做他們的供應商。2002年,陸氏蔬菜配送中心成功轉制,成為私營性質的上海濟洪蔬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越滾越大的雪球,使“濟洪”牌蔬菜進入了全國160多家大賣場,2009年銷售額近5億元。陸濟洪也多次被上海市政府和靜安區政府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及“優秀創業者”,成為靜安區政協委員。公司也獲得“上海市靜安區和諧企業”稱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