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美食會年度晚宴上,坐在對面的一對夫婦引起了我的注意:丈夫是日本人山崎皓,妻子是曾留學日本的上海姑娘施雯,他倆在興國路開設了一家法餐廳“Mardi Gras”。山崎自小跟隨父親在上海生活,后來又往來日本和上海之間長達30多年之久,直至遇見了施雯。喜結連理后,來上海定居。因此他的上海話之純熟,絕不亞于我這個生在上海的婺源人,所用單詞也是我們那個時代流行的。
餐館在興國路372弄1號,位于淮海路和泰安路之間。山崎夫婦精心打造,在花園洋房里深藏了一家好吃的餐館。座位很舒適,院子里的大傘下還有“雅座”。坐定喝了幾口很香的紅茶,又抿了兩口開胃的干白葡萄酒,前菜上桌,那是“薄切水晶豬手佐蘭豆醋汁”:用豬手和香料煮成肉凍,切成薄片,澆上蘭豆醋汁并添上切成薄片的瑞士芝士和意大利火腿。切成薄片的豬手凍澆上葡萄醋汁后,口感更輕。閉著眼睛靜靜地欣賞這款同樣開胃的前菜,忽然有冬天在蘇州吃“羊糕”的感覺。法國人和中國人一樣會享受,知道肉凍多么“惹味”。不過法國人似更考究,佐以醋汁蘭豆,一面還嚼著瑞士芝士和生吃的帕爾瑪火腿。接著是“海鮮濃湯(Bouillabaisse)”:使用大量的波士頓龍蝦、蟹、鮮魚熬制成濃湯,并附上一盤小面包片和蛋黃醬、芝士粉。蛋黃醬用蒜、蛋黃、橄欖油、藏紅花配制,食用時,將芝士粉、蛋黃醬涂在面包片上,然后將面包浸入海鮮濃湯中,猶如“羊肉泡饃”。這道湯“吃”點有二:一是不要叫法國人“喝”湯,因為他們只“吃”湯;二是“法式蝦肉泡饃”也很精彩,而且肯定比羊肉泡饃更香、更鮮。
山崎補充到:“Mardi Gras的石橋主廚曾在法國馬賽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小尼斯餐廳’工作,它所出品的海鮮濃湯被稱為法國最佳海鮮濃湯。”
Mardi Gras出品的洋蔥湯是另一款經典的法國菜。洋蔥湯從洋蔥的炒制開始,直到洋蔥焦糖化,需要近兩個小時,再將炒制好的洋蔥在湯中熬制。裝盤上桌前,在湯碗上放入面包,撒上芝士在烤箱中烤制。讓面包吸滿湯汁。
然后是“酒汁鵝肝”。鵝肝的等級千差萬別,口味也因質而異。Mardi Gras使用高質量的進口鵝肝,制后,澆上用酒(Port wine)濃縮制成的酒汁,外焦內嫩。鵝肝好不好,可一刀切下去,看其是否碎;再就是入口是否一包油(鵝肥肝里的油),而后是齒感的絕嫩。所以“焦”只是脆而微焦。
牛排家家西餐廳均有,但要在上海吃到好的牛排實屬不易,煎烤工藝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采用哪個等級的牛排。不同等級的牛排,價格千差萬別。好的牛排煎得很嫩卻非常有嚼頭。餐廳二樓有個酒吧,連著雪茄吧,存有“卡斯特羅級”的雪茄。
Mardi Gras,應該算是一家Bistro式的法餐廳。Bistro在法國可以是街邊供應經典家常菜的小餐廳,也可以是提供各式新潮法菜的小型高級餐廳。Bistro沒有宮殿或美術館式的華麗,但無需為一頓晚餐付出使人徹夜難眠的價格。Bistro又是藏龍臥虎之地,主廚往往在著名法餐廳工作過,受過嚴格訓練而富有創作力的廚師。Mardi Gras的理念是在法國經典菜肴的厚重基礎上用高質量的食材,對經典的演繹,創作出經典而又具有時新感的菜式。真是庭院深藏花園中,老派法菜也精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