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珠:上海女作家,雜志編審。已出版《東洋金銀夢》、《上海閨秀》、《孔娘子廚房》、《七大姑八大姨》、《上海妹妹》、《煮物之味》等著作。作品以小說、散文、隨筆創作為主,近年在多家報刊開設專欄。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等。
過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習慣,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給小孩涂雄黃,飲雄黃酒,吃粽子等。現在上海有些老人還買菖蒲、艾草懸掛在門上,大多數人只記得吃粽子這一件事了。
端午節要到了,這些天吃了很多粽子。有鮮肉的和蜜棗的,可是吃得卻不過癮。我買的是長樂路一條弄堂口一個老婆婆包的粽子,她每天蹲在那里包,很多人圍觀,好像行為藝術展覽。肉塊大大的,夾精夾肥,每個粽子放一塊肉的賣1.5元,放兩塊肉的賣1.8元。還有其他如赤豆、紅棗、蜜棗的。我們家都喜歡吃肉粽子,買了6個回家。
到家放下包迫不及待就吃了,沒有預料中的鮮,可能是太咸了,也可能肉太精了。第二天早上也是吃粽子。晚上回家路過,看她包粽子的人更多了,一個上海女人與老婆婆一塊蹲在地上,定做肉粽子。每包一個還要用尖手指指定盆中的那塊肉。“這這……那那……”的選肥肉放進去。看得我眼睛冒火。上海女人的精明到了不顧臉面的地步,出一點點錢,頤指氣使的,當街出丑,真是可悲。
我想象當中的紅棗粽是那樣的甜美,可惜沒有賣,老婆婆說有蜜棗的,1元一個。我問她:“你放幾個蜜棗進去呀?”她瞪大眼睛說:“當然是一個啦,還放幾個?放那么多蜜棗,米放到哪里去啊!”明明是蜜棗成本高。我偷偷笑,買3個吃吃看。也是到家一放包就吃。咬了好幾口才咬到個蜜棗,分明是白米粽子嘛!也沒有辦法,只要1元錢,就是這樣了。同事說要吃多的,讓我買了蜜棗拿去讓老婆婆包……
星期天早晨醒來,非常非常想包粽子。我想念粽葉飄香的時節,想念家里一口大鍋里煮很多粽子的香和暖。
小時候我常常包粽子,端午節一到,爸爸就會把一幅鐘馗像立軸掛出來,據說是鎮鬼的。媽媽去藥房買來雄黃涂在我的眉心,姐姐織了香囊給我掛在脖子上。保姆去菜場買來菖蒲和艾草佩在門上避邪,然后大家一起包粽子。我從小就心靈手巧愛勞動,包粽子歡天喜地。
結婚以后和婆婆最談得攏的就是煮飯心得。有一年電話里談得歡,星期天她老人家提著幾斤鮮肉,買了幾疊粽葉乘公共汽車跑來我家,差點沒把糯米也提過來。
我和婆婆一起包肉粽子,我包的是新式的方粽,比較簡單可學,有點松。婆婆包的是小腳粽,好復雜,一頭尖尖的,上面是長方的,不用繩子綁,用粽葉尖尖三穿兩穿,就完成了,碰上去很硬很硬。兩個人比賽,誰也不服誰。老公看到我們忙得歡,溜出去打斯諾克了,女兒做會功課,溜出來看看。她也是動手能力很強的女孩,我讓她包,一學就會。奶奶做了一串很小很小的小腳粽,開玩笑說等會兒煮好了讓女兒掛在脖子上,就像過去打仗的人將餅圈在脖子上一樣。
包好粽子,我們拿出最大號的鋁鍋,坐在煤氣灶上煮。我和婆婆就拖了兩把小椅子坐在廚房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不一會兒,廚房間飄開了粽子香,水汽氤氳,我們被裹在里面,舒服到說不出話來。
現在,我好想包粽子,問老公好嗎?他說不愛吃,要胃酸的。問女兒,女兒說,學校一年四季有粽子賣,同學們說,人都要吃成粽子了。唉,他們說得也對,我想來想去,如果包了一大鍋,給誰去吃呢?給婆婆送去吧?她能吃幾個呢?估計她和我一樣,包粽子的念頭強過吃粽子的想法。
現在的人們怎么這樣提不起精神來呢?啥都有了,都能輕易獲得,誰還在乎過程?而我為什么這樣留戀到了包粽子季節,買不到粽葉的焦急心情,糯米配給的日子,豬肉吃不起的時候。我最最留戀的是煤氣灶上坐著那口天下最大的大鍋,里面裝滿了我親手包的鮮綠的粽子,水開了,粽葉飄香了,火開小了,慢慢煮著……
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品種很多,有去皮綠豆、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淮揚特色粽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瓣咸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
北京的小棗粽子、山東的黃米粽子、上海的豬油夾豆沙粽子、嘉興的鮮肉粽、湖州豬油豆沙粽、陜西的蜂蜜涼粽子、四川的椒鹽粽子等都很有名氣。
上海人把粽葉叫“粽箬殼”,它其實是新鮮的蘆葦葉,碧綠透青,一寸半到兩寸寬,長長的,頭上為尖尖的須,根部有從蘆葦稈子上剝離下來的大半圈深色的圍印記。“粽箬殼”泡在冷水中,用剪刀平行地修剪掉那根部深色的圍印記,清理好,大的一片就可以,小的兩片拼起來一折,就能夠包裹粽子。如果不夠長,中途可以插進去更小的葉子。包粽子一般用棉線,以前扎鞋底的棉線,上海人叫鞋底線,抽得緊最好用了。
結果我躺在沙發上光是想啊想,沒有下樓去買計劃中的粽葉、糯米、紅棗、蜜棗和鮮肉,沒有粽子包的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老公看我悶悶不樂的樣子,也不理睬。過了一個星期,那天早晨老公出去買菜,回來說看見有粽葉賣,我發出一聲驚叫。意思是“到現在還有得賣?”“還沒有賣光啊?”那語氣不知算是開心還是遺憾。
老公很貼心,再次出門時自作主張,幫我買回來兩疊粽葉。看見綠油油的粽葉,我頓時來了勁,馬上下樓去買鮮肉、蜜棗和紅棗、糯米。自來水下,手觸摸到久違的柔柔的糯米粒,淘啊淘,就像進入了溫柔鄉。家里一個人也沒有,我也不舍得有其他電視、音樂聲來打擾我的思舊之情,房間里只有粽葉沙沙、剪刀嚓嚓聲,糯米歡快地裹住大塊肉,蜜棗紛紛跳進白米中,我連牙齒也用上,緊緊地把粽子攔腰捆住,盡力將它們裹得美觀一點。
我獨自慢慢地安靜地包完了兩鍋粽子。肉粽子一鍋,蜜棗粽子一鍋。到站起身時,腰都僵硬得直不起來了。且慢且慢,將半成品拍照留念,然后上煤氣灶燒……
西窗的太陽照射進來,落上我的肩頭,我仍然穿著圍裙,傻乎乎地倚在門框上,等粽子煮熟,等老公、女兒回家。
烤麩為什么要用手撕
烤麩用手撕成不規則的塊狀,用開水煮,煮開后用冷水沖,把黏乎乎的乳白液體擠干……有時間就吹干,太陽底下曬到半干也可以,然后大油鍋炸。手撕是為了讓烤麩燒的過程中更加入味,因為它本身淡而無味。如用刀切,截面太光,纖維的吃口不好。
香菇的浸發
香菇先用冷水沖一下,再用稍熱的溫水浸泡,待漲發開后,將香菇取出洗凈備用。那浸泡香菇的水切不可丟棄,待沉淀后倒入燒烤麩的鍋內。此為素鮮湯。
還有速成的泡香菇法:用一個塑料密封盒,干香菇放入,加一杯溫水,蓋緊盒蓋,用力搖晃。5分鐘左右,香菇就軟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