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0年開始,車臣 “黑寡婦”就以其讓人不寒而栗的自殺式襲擊,
讓俄羅斯心悸,讓全世界震驚。
3月29日,莫斯科地鐵里發生的連環自殺式爆炸襲擊
使這道黑色的陰影又一次籠罩俄羅斯——
莫斯科地鐵是俄首都重要交通工具和觀光景點,是全球最早建造的地鐵之一,旅客人數繼東京地鐵之后排名第二,而它卻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地鐵,參觀過的人都稱它是地下宮殿。但這座宏偉的地下宮殿,卻因3月29日早晨繁忙時段的連環自殺式爆炸襲擊,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這一天中午,在49分鐘內發生兩次爆炸,造成39人死亡,73人受傷。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稱,此次莫斯科地鐵連環爆炸案是由與北高加索地區伊斯蘭叛亂組織有關聯的兩名女性自殺式恐怖襲擊者實施的。接著在31日,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基茲利亞爾市,又發生兩起爆炸,已造成包括9名警察在內的至少12人死亡,而第二起爆炸也是由自殺式襲擊者實施的。
看來,讓俄人聞之色變的“黑寡婦”又要卷土重來再戰江湖。
“黑寡婦”讓俄羅斯不寒而栗
“黑寡婦”的名號其實由來已久。在俄文中,這些女人被稱作shakhidki,是阿拉伯語“自我獻身的神圣斗士”的陰性俄文變體。媒體給她們一個駭人聽聞的稱謂:“黑寡婦”。車臣戰爭后,很多婦女失去了自己的父親、丈夫和兒子,車臣叛軍利用這些“黑寡婦”的悲情和復仇心理,從她們中間招募和訓練“女人彈”,多次發動恐怖襲擊。車臣共和國內政部官員介紹說,這些“視死如歸”的車臣婦女在當地分離主義勢力蠱惑下,都深信這樣的話:自己應該踏上丈夫和兄弟走過的道路,并將發動自殺性襲擊活動當作其既定使命。強烈的復仇欲望,致使背負在“黑寡婦”名下的血債多得讓人不寒而栗,此次的地鐵爆炸襲擊,只不過為她們的“戰績”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她們震驚世界的第一擊,就發生在莫斯科人眼皮底下。8年前,全世界觀眾通過俄羅斯NTV電視臺拍攝的畫面,第一次看到了作為恐怖分子出現的本國女性形象:在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內,她們穿著傳統的黑色長袍,從頭罩到腳,有些人蒙著臉,只露出陰郁、仇恨的雙眼,身上綁著炸藥,態度兇狠決絕。俄羅斯《生意人報》記錄了這一震撼人心的細節:在對峙數日后,俄安全部隊放完催眠氣體實施強攻行動解救人質時,女綁匪共有19人被斃,其中一人引爆身上的炸藥后并未即時斃命。當軍警圍上前詢問其名字時,奄奄一息的女人彈毫無求救之意,怒視對方直至自己氣絕身亡。
分析人士指出,恐怖分子利用婦女進行自殺式襲擊可謂用心險惡:
首先,婦女愛動感情,比較容易受心理訓練和極端思想擺布;
其次,弱女子不容易招人耳目,便于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守衛嚴密的要害目標;
其三,車臣的穆斯林婦女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絕對服從男人的旨意;
其四,車臣恐怖分子把男子看做可“多次使用”的武器,而婦女無非是“一次性”工具,只能充當“自殺式炸彈”;
最重要的也許是第五條,在這些女“肉彈”中,絕大多數是已經在同聯邦軍隊戰斗中喪命的車臣非法武裝分子的妻子或姐妹。車臣恐怖分子頭目利用人類固有的親情,煽動她們為親人復仇的狂熱激情,把她們變成不惜屠戮老弱婦孺的冷血殺手。
“黑寡婦”是怎樣煉成的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記者尤里婭·尤季科曾通過一年多的實地走訪和調查,掌握了恐怖組織招募和培訓“黑寡婦”的鮮為人知的內幕:原來“黑寡婦”是這樣煉成的——
名為招募實則非騙即搶。恐怖組織嗅覺非常靈敏,能敏銳地發現可以培養成為“黑寡婦”的婦女。最有可能成為“黑寡婦”的婦女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30歲~40歲的寡婦或生活不幸的婦女。她們因戰爭失去父親、丈夫和兒子,生活困苦,飽受心靈創傷后,對社會產生憤恨,因而成為恐怖組織招募“黑寡婦”的首選。二是17歲~25歲的女子,她們大部分生于比較窮的人家或單親家庭。她們一般曾被恐怖組織搶去充當性工具或拍淫穢錄像賺錢,為鄉鄰所不恥,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只能繼續受制于恐怖組織。
招募者一般是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婦女和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做搭檔。他們確定目標后,就找到女子家,先是中年婦女花言巧語勸女子加入恐怖組織,如果她同意了?,招募者就扔給她的家屬點錢,最多28美元,然后把人帶走。如果不行,小伙子就動手搶人,家屬怕報復,不敢反抗。一個招募者可獲得20萬美元的賞金。
洗腦不成就逼其吸毒。被招募來的女子會被送到偏遠的小村子,村口有人放哨,外人根本無法進入,甚至俄安全部門人員也不敢擅自闖入。放哨的一般是個小男孩,他一旦發現可疑的陌生車輛接近村子,就發出報警信號,很快這輛車就會被尾隨,甚至遭到槍擊。
?這些女子被安置在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民宅里。在完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她們在訓導者的監視下摒棄世俗生活,接受洗腦。在煽動性極強的音樂中,訓導者向她們灌輸這樣的思想:她們的苦難都緣于俄軍發動的戰爭,要想為親人報仇,制止戰爭,就得犧牲自己,充當人體炸彈,否則苦難永無盡頭。犧牲自己的同時,她們也就成了“安拉的新娘”。這些女子時刻在訓導者的監視下,而且村子封鎖嚴密,她們根本沒機會逃出去。
如果洗腦不成功,恐怖組織就使出最骯臟和最可怕的一招——誘逼她們吸食毒品,以此來達到完全控制其行動的目的。經調查,今年車臣各地以及北奧塞梯共和國莫茲多克市、莫斯科圖什諾機場、特維爾大街等處發生的多起恐怖爆炸事件中,爆炸執行者“黑寡婦”的血液里都發現有毒品成分。據目擊者稱,有不少“黑寡婦”在作案時神志是不清楚的。
恐怖分子遙控爆炸人都是熱愛生命的,“黑寡婦”也不例外。記者調查發現,10個“黑寡婦”中,只有1個是真正甘愿去死的,其他人在作案時都想臨陣而逃。但當腰纏炸藥包的“黑寡婦”被運到目的地并接近目標時,她們身上的炸藥包還有一個控制按鈕掌握在躲在不遠處的恐怖分子手中。他們注視著“黑寡婦”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她們膽怯想后退時,就會按動按鈕,引爆她們身上的炸藥。
2003年7月10月,“黑寡婦”木扎科庫耶娃受命帶著一公文包的炸藥來到了莫斯科準備實施自殺式襲擊。作為交換生命的報酬,自殺式襲擊組織者允諾為她償還巨額債款。到達莫斯科后,她的意志開始發生動搖?,心中突然產生了求生的欲望,于是她的腦中升起了第二種念頭——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動作以期吸引別人的注意,從而讓襲擊計劃敗露。最后她主動表示身份,她告訴保安自己公文包里正裝著炸藥,她立即被帶到了警局,最后她被判處20年徒刑。
莫斯科政府必然選擇強硬
“黑寡婦”們在復仇的欲望中,無情的殺戮蔓延到了俄羅斯的腹地莫斯科,她們要俄羅斯人償還自己親人的血債。而俄羅斯政府也不會放任恐怖分子繼續制造悲劇,必將采取一貫的鐵血政策給予制裁。俄羅斯總理普京30日發表態度強硬的講話,命令安全部隊找出制造莫斯科地鐵連環爆炸案的組織策劃者,矢言要將這些人“從陰溝里挖出來”。他說,“我們知道他們(襲擊事件組織策劃者)現在已經隱藏了起來,”“但將他們從陰溝里挖出來并將其置于陽光之下事關安全部隊的榮譽。”看來,俄羅斯的“定期剿匪”已然要演變成“誓報血仇”了。
但此次莫斯科地鐵爆炸案顯示出,俄羅斯政府有必要對過去在北高加索地區實施的反恐政策進行重新審視,以便防止新一波恐怖主義襲擊。
英國《衛報》評論稱,過去11年,俄羅斯前總統普京和現任總統梅德韋杰夫均對北高加索地區采取了強硬政策。盡管車臣和北高加索地區這幾年的確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貧窮、腐敗和分離主義情緒仍然在該地區滋生,由此產生了新一代極端分子。評論稱,此次襲擊如確系來自北高加索地區的武裝分子所為,那克里姆林宮就有必要對該地區的人權、貧窮和腐敗予以更多的重視,并對過去的政策進行反思。
民族分裂勢力特別是極端勢力對一個國家的傷害還遠不止表面看起來的那些:歷史上,分裂會使民眾傾向選擇強人政治,而威權政治也通常不會放棄通過渲染分裂威脅的程度以壓制民主吁求的機會。
而“黑寡婦”,只是恐怖襲擊中層出不窮的一種手段,民族分裂分子手中的一枚棋子,對于她們,是否可以采取解救并教育的方法,從根源上化解她們的仇恨,讓“黑寡婦”一詞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中國有句老話叫冤冤相報何時了,到底是誰該償還誰的血債,繼續演變下去,將是一個雞與雞蛋般永遠無解的問題。俄政府一系列強有力的反恐出擊中,對于“黑寡婦”或許應該添上一抹柔軟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