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邊界的東段,正位于孟加拉灣水汽向北輸送到我國青藏高原的天然通道上,這個水汽通道乃是中國水資源的命脈所在。
中國現在內地大旱,與很多因素有關,但我認為,有一個因素大家沒有考慮到,那就是中國西南地區高山峽谷里建造水庫大壩。這種人造地形對下游水汽向上游輸送將產生嚴重的風阻效應。也就是說,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庫大壩,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印度洋水汽和南太平洋水汽向我國西南地區(包括三江源)的輸送量,從而造成西南地區(包括長江中上游地區、黃河上游地區)水資源的萎縮。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工程技術手段,在青藏高原南部適當地點或區域,改變那里的地形地貌,就可以把藏南水汽更多地調到五江源。為此,中國要在藏南實施空中調水工程:把印度洋水汽調到五江源,并體現中國對藏南的領土管轄權。
藏南是孟加拉灣水汽北上的戰略通道
我國是全球水資源最匱乏的13個國家之一,水資源匱乏已成為威脅我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水資源多少,取決于兩個水循環過程:海洋與陸地間的水汽大循環,以及陸地內水汽小循環。亞洲水汽中,約1.8萬立方千米來自印度洋,1.3萬立方千米來自太平洋,5500立方千米來自北冰洋,3300立方千米來自大西洋,僅約864立方千米來自大陸。
中國水資源的命脈,就是我國西南的橫斷山脈大峽谷和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國的水資源大約有2/3來自印度洋北上的水汽供應,黃河源、長江(金沙江)源、瀾滄江源、怒江源、雅魯藏布江源(合稱五江源)的水資源均源于此。
喜馬拉雅山是地球最高山脈,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它們是大氣環流中水汽通道的天然屏障。喜馬拉雅山脈上的諸多大峽谷為青藏高原腹地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水汽,南北向的橫斷山脈大峽谷則源源不斷地把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水汽輸送到長江和黃河上游,在自西向東的高層大氣環流的帶動下轉移到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黃淮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國水資源的一半以上來自印度洋的水汽。7月份,我國南方67%的水汽來自孟加拉灣,其主要通道就是橫斷山脈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孟加拉灣的喇叭口地形正對著我國西部,印度洋水汽經由喇叭口匯集,強勁深入我國西部腹地。我國西南地區上空的水汽活動非常頻繁,其分布范圍正好在橫斷山脈大峽谷和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上空,順著上述大峽谷向北延伸,水汽滲透到長江上游、黃河上游或更北地區,遇北方冷空氣就能形成降水,我國北方降水和水資源主要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和南太平洋的水汽。我國考察組幾年前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考察已經充分表明,它是重要的水汽通道,沒有這個峽谷就沒有拉薩和日喀則及藏南富饒之地。
有必要強調指出的是,中印邊界的東段,正位于孟加拉灣水汽向北輸送到我國青藏高原的天然通道上,這個水汽通道乃是中國水資源的命脈所在。氣象戰已經成為國際爭端中越來越現實的威脅,切不可掉以輕心。
有鑒于此,筆者建議:
1、在中國與印度的邊界談判上,需要特別關注邊界東段對中國水資源戰略安全的價值。特別是那些涉及孟加拉灣水汽北上青藏高原水汽通道的地段,絕對要寸土不讓!因為在這些地方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增加孟加拉灣水汽對我國的輸送量。
2、對邊界東段的山區,即便現在是不毛之地,但事關水資源輸送命脈,絕對不能讓步!如果落在印度手中,他們如果在山區水汽通道峽谷建起大壩,將阻攔我國的空中水資源通道,后果極其嚴重。
3、在中國與印度的邊界談判中,對我國堅持掌控東段山區領土的理由時,沒有必要涉及該區域水汽通道價值,以免增大談判難度。如果我們掌控了這些山區峽谷,印度邊界區為平原,即便以后印度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但在平原地區就難以阻攔水汽通道了。
在藏南實施空中調水工程實驗
藏南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同時也是中國水資源的命門所在。進一步說,由于藏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在這里有條件實施空中調水工程。
空中調水工程主要有兩種技術手段,第一種是通過改變地貌達到增加水汽定向輸送的目的,簡稱為“地貌空中調水工程”。第二種是通過改變地形達到增加水汽定向輸送的目的,簡稱為“地形空中調水工程”。
1、在藏南地區可采用“地貌空中調水工程”,即在達旺、德讓宗、邦迪拉、尼烏木、南英、格刀、阿帕龍、上察隅、下察隅、瓦弄等地,空投黑色粉末(例如碳黑),增加該區域吸收陽光的能力,提高地面溫度,形成上升的熱氣流,從而幫助來自印度洋的水汽更多地翻越喜瑪拉雅山脈,輸送到青藏高原的五江源上空,在那里水汽遇冷會自行轉化為可利用的降水資源。
空投黑色粉末的工作,可由民用飛機承擔,也可采用無人機。鑒于藏南地區的具體情況,需要有空軍予以護航,以提供“藏南地貌空中調水工程”空投作業的安全保障。與此同時,也要在臨近藏南地區修建公路,以提供“藏南地貌空中調水工程”空投作業的交通運輸和后勤保障,并在必要時迅速提供地面支持。
2、在唐古拉山脈、巴顏喀拉山脈的適當地點,可實施“地形空中調水工程”,把藏南水汽更多地輸送到唐古拉山脈以北的長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的源頭,以及巴顏喀拉山脈以北的黃河源頭,在那里水汽遇冷會自行轉化為可利用的降水資源。例如,在察隅河上游的伯舒拉嶺(這里是察隅河與怒江的分水嶺),采用定向爆破技術,開鑿出一個大山口,就有助于讓藏南地區的水汽向北進入怒江峽谷,并沿著怒江峽谷繼續向青藏高原內陸滲透,從而增加怒江上游地區的水資源供應量。
3、在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等地區實施“地貌空中調水工程”,即在這些區域大規模空投白色粉末(例如石灰),提高該區域反光率,從而降低該區域的氣溫,增加青藏高原與印度洋的溫差,拉動更多的印度洋水汽輸送到青藏高原,并轉化為可利用的降水資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藏南開展空中調水工程實驗,既有利于增加中國水資源總量,也有助于中國在現階段就對藏南地區行使領土管轄權,而且這是一種非戰爭手段,屬于科學研究工作,容易取得國際社會支持和理解,因此建議中國有關部門盡早論證實施。
(此文為一名民間學者的見解,立意高遠,不同凡俗。詳文可見: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