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增加值、對外貿易、CPI、PPI均由負轉正,“退出策略第一階段”將僅限于微調政策措施
暴雪、寒流。2009年歲末遭遇了60年不遇的最寒冷的冬季,但這個冬季,陸續公布的宏觀數據卻似“小陽春”給人們帶來一絲溫暖。
幾個關鍵數據由“零度”以下轉為“零度”以上。工業增加值、對外貿易、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均出現了期待已久的由負轉正。PPI(生產者價格指數)也有望由2009年11月的-2.1%轉正。
“國民經濟正處于企穩向好狀態。”國家統計局首席經濟師姚景源對《財經》記者表示。
按慣例,國家統計局將在每月11日發布宏觀數據。1月14日國家統計局稱,將于21日舉行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屆時將公布2009年全年包括GDP、CPI等一系列經濟運行數據。
數據尚未正式公布,經濟學家已普遍對宏觀經濟形勢表示樂觀。“2009年全年中國GDP增幅可能收攏在8.5%左右。”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對《財經》記者表示。
高盛、中信等多家券商的年度報告,都把2009年中國GDP增速設定在8%以上。哈繼銘對未來經濟增長更有信心:“2010年全年GDP增幅將在10%左右。”
三大指標轉正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去年中國出臺了一攬子刺激計劃,扭轉了2008年四季度經濟快速下滑的頹勢,經濟回升態勢逐步確立。
中國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四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30.6,比上季度提高6.2點。得益于4萬億元刺激計劃與海量信貸,大型企業延續了良好態勢,而中小企業信心也在提振,這種變化也為2010年經濟調結構、產業升級贏得了時間。
美林預測,2009年12月宏觀經濟數據將呈現三大拐點,即出口、PPI轉正、貨幣增長則觸頂下行。
各大機構均預估2009年12月CPI繼續維持正值。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交通銀行、國泰君安、聯合證券、安信證券給出的預估數據分別是1.6%、1.6%、1.5%、1.5%、1.8%和1.5%,均屬溫和通脹。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胡少維對《財經》記者分析說,2009年11月CPI由負轉正,其主要推動力在于食品價格的上漲。僅此一項,就拉動CPI增長了1個百分點,這是漲幅轉正的關鍵。
另外,2009年12月以來,全國范圍內的強降雪天氣使得運輸成本、生活必需品和原材料價格雙漲,也構成了CPI上漲的推力。
《財經》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預計,基于2009年年初的CPI基數偏低,2010年CPI增長將進一步加快。而南方多雨、北方多雪的極端天氣很可能持續。加上春節消費高峰,諸多因素將共同推動CPI繼續上行。
出口轉正則出乎大多學者預料。海關總署1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12月,進出口總值2430.2億美元,同比增長32.7%,環比增長16.7%。其中出口1307.3億美元,為歷史上月度出口值的第四高位,同比增長17.7%,環比增長15%;進口1122.9億美元,創造了月度進口值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5.9%,環比增長18.8%。
這一數據掃去了出口連續為負的陰霾。業內人士認為,此一轉勢得益于中國自2008年8月起連續七次調整出口退稅率,以及降低出口信保費率、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等寬松政策。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向《財經》介紹,退稅率是調節出口的重要杠桿。從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中國在九個月內六次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告訴《財經》記者,外貿由負轉正,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是外需止跌企穩。另外,去年同期外貿正處于低谷,基數偏低,也使得今年同期數據更加好看。“雖然數據一直不佳,但實際上,國家政策還是對出口漸漸發揮了實效。”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發布的貿易數據,中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中國出口額一年多來在下降,但全球市場份額卻在上升。
不過,張燕生認為,是否會出現外需陡降第二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部環境。商務部國際經貿研究院國際市場部副主任白明對《財經》表示,目前稅率空間已釋放殆盡,17%的出口退稅率意味著稅率杠桿已基本用到盡頭,去年增長屬于政策性刺激增長,含金量和危機前相比有些不足。
PPI轉正被看做是宏觀經濟復蘇確認的一大因素。美林證券1月4日發布中國2009年12月宏觀數據預測, PPI指數可能出現拐點。由于基數較低,加之中國商品及公用事業相關價格上漲,預計PPI將由11月的-2.1%轉為年比增長零。
從數據上分析,去年年中到年底世界經濟形勢轉好,主要經濟體開始復蘇,最重要的數據,如美國就業率亦開始回暖。外需增加會撬動國內生產,進一步刺激PPI。
繃緊通脹弦
美林證券預測,貨幣增長轉為下行。由于比較基數不斷上行,M0、M1及M2年比增長可能在11月即已觸及峰值,12月這三個數據將分別由11月的15.0%、34.6%及29.7%放緩至13.8%、32.0%及27.5%。
美林證券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博士表示,2010年春天之前對于資產價格泡沫和CPI通脹的擔憂將不會導致政策向緊縮顯著改變, “退出策略第一階段”將僅限于微調政策措施。美林證券認為,正如價格年比為負并不必然表示通縮,CPI轉而為正并不必然顯示通脹。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宏觀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預測,2010年CPI指數在3%,甚至有可能突破 3%。但即便突破3%也無需過于擔心,在GDP保持在8%-9%的增速下,CPI維持在3%-5%的區間是正常的。
國家統計局首席經濟師姚景源也認為,近期不太可能出現嚴重通脹。
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胡少維向《財經》記者分析,從短期看,目前很多商品物價屬于呈現非理性態勢,有很多人利用通脹預期炒作,在房地產等行業累積泡沫,構成超現實預期因素,與實際供求關系背離。“這種情況雖然只出現在部分行業,規模有限,但影響很大,必須警惕。”胡少維說。
實際上,央行已經“警惕”,并適時出手給出溫和信號。1月12日下午,央行發布公告,從2010年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向《財經》表示,此次調整準備金率,結合去年年底銀監會對資本充足率11%的規定,顯示受通脹預期影響,貨幣政策由寬松趨于謹慎。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預計,央行最早會在2月加息27個基點,以避免負實際利率的出現,此后央行將在2010年余下時間累計加息54個基點,2010年二季度存款準備金率將再度上調50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