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國如何變強國等六則
博聞
汽車大國如何變強國等
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榮登全球汽車銷量之首,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
2010年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布數據稱,中國汽車2009年產銷量分別為1379.10萬輛和1364.48萬輛,同比增長48.30%和46.15%。相比之下,2008年中國汽車銷售量僅為938萬輛,同比增長6.7%。
對于中國汽車迅速發展的原因,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相對于其他國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另外,國務院靠內需和消費拉動經濟的措施,使得2009年中國汽車業平穩較快增長。
工信部副部長苗圩1月9日在北大光華論壇上演講時表示,“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出現大幅增長,政府政策支持是主要推動因素。” 這包括,2009年開始取消養路費,實施1.6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實施“汽車下鄉”政策,年中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出臺。
2010年,國家政策對汽車業支持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居民購車需求依舊十分旺盛。董揚預測2010年汽車產銷有望達到1500萬輛。
盡管如此,中國依然還不能被稱做汽車強國。董揚稱,“目前我國只能說是全球產銷量第一,汽車工業在技術開發水平上與世界汽車強國還有差距。”
品牌缺失、市場成熟度不夠、政策引導等諸多要素,仍然是中國汽車業發展道路上的重要瓶頸,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韓鐳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汽車企業在整個造車技術的發展趨勢和零部件基礎建設上與汽車強國還有明顯差距,汽車業變強并非一朝一夕,這不僅需要擁有大批量生產的能力,同時也應該保持我國汽車的質量。”
韓鐳認為,汽車業的發展不單是某一行業的問題,而是整個現代化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汽車行業的生產是多種行業發展水平的共同體現。
目前,與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相比,在資源利用、產品水平、科技含量、車型品種、海外營銷和用戶服務等方面,中國尚沒有達到成為世界強國的標準,仍須努力。
但中國內地汽車制造企業已開始調整。2009年,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就以2億美元成功收購瑞典薩博汽車公司相關知識產權;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目前也與全球高檔汽車品牌瑞典沃爾沃汽車達成收購框架協議。
這表明中國汽車業在努力向汽車強國邁進。
作者為《財經》記者
他說
董愛民:鹽業體制改革
應該穩妥推進
中國鹽業總公司食鹽專營部部長董愛民1月8日表示,對鹽業體制進行改革,既要保障人民群眾食用合格的碘鹽,建立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的長效機制,又要加快推進制鹽工業結構調整、產業集中和食鹽流通體系建設。有必要考慮分步實施,先引入有限競爭,待時機成熟再全面放開。
快報
中國鐵路運營里程世界第二
截至2009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達到8.6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位。根據規劃,到2012年,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1萬公里。
中石油與澳能源公司
液化天然氣框架協議到期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1月5日宣布,該公司與澳大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關于布勞斯(Browse)項目液化天然氣供應的框架協議到期。
2010年北美國際汽車展開幕
2010年北美國際汽車展于1月11日在美國底特律拉開帷幕,電動汽車、危機后汽車業復蘇以及中國元素成為本次展會的三大看點。
聯想推出多款移動互聯網終端產品
聯想集團1月6日在美國舉行發布會,公布了其全球移動互聯網戰略,并推出了多款移動互聯網終端產品:智能手機樂Phone,智能本Skylight以及雙模筆記本電腦IdeaPad 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