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10年“后危機時代”之際,歐元區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風險使有放晴跡象的全球經濟又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財經》記者 金焱
在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冰島因懸于“國家破產”邊緣而成為歐洲隱憂的序幕。如今,陰云再次籠罩歐洲上空。而這次的焦點,是希臘。
被媒體形容為“冰島第二”的希臘,在2009年最后一個月內連遭三大評級機構降級。3000億歐元的債務,達到了希臘現代史中債務水平的最高。希臘的財政赤字已占其GDP的12.7%,公共債務占GDP的113.4%,兩項指標遠遠超出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上限的3%和60%。
瑞銀集團經濟學家史蒂芬迪歐(Stephane Deo)對《財經》記者分析說,如果希臘政府不厲行財政紀律,其公共債務在下一年度會占到GDP的118%,在這個十年結束時則要接近170%。
同時,希臘危機令人們驚覺,歐元區國家債務也如此深重,歐洲經濟復蘇分化的現象開始凸顯。
希臘泡沫
希臘經濟經歷了十年的強勁增長,讓人們一直忽略另一個事實:希臘的財政赤字、公共債務、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明顯高于歐元區的平均值。
從1992年開始,希臘成為歐盟國家中債務負擔最重的國家,用于債務利息支付的比例是其他成員國的2倍。盡管如此,政府的開支還是年年攀升。
因未經歷過深入而廣泛的工業化和科技革命,希臘經濟基礎相當薄弱。國民經濟高度依賴于農業,出口仍以傳統的農產品和制造業產品為主,出口競爭力很弱。從1995年至2004年,希臘工業在歐盟15國中規模最小、最分散。
瑞典國際投資集團Proventus投資總監安德斯瑟林(Anders Thelin)對《財經》記者指出,過去希臘的虛假繁榮(有一段時間GDP甚至達到歐盟平均水平的2倍),部分原因是經濟過熱。南歐也經歷了類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如今泡沫散去,債務臨頭。經濟對外依賴程度很高的希臘,自身產業結構存在先天性的缺陷。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旅游業、海運業和僑匯,而金融危機使希臘旅游業和航運業收入在2009年上半年度前后分別下降了14.7%和28.4%,入不敷出的現象更加嚴重。
希臘人談起本國的經濟問題時,還會提到背后的政治因素。希臘的“客戶政治”根深蒂固,國內行政效率較低、透明度不高、腐敗狀況比較嚴重,導致政策多變。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解讀說,如果某國政府債務太多,化解渠道可以靠本幣貶值或發行貨幣。而最好的方法是推動經濟增長,提高財政收入,使得政府有能力逐步償還債務。但對于希臘來說,前兩種渠道不可行,經濟又難以短期內有起色,因此希臘政府的債務問題很難處理。好在穆迪對希臘的降級較為溫和,加之希臘議會在年底通過了政府提出的2010年度縮減財政赤字的預算,希臘主權評級風險沒有肆虐。
希臘的評級懸于A級的臨界點上——若三大評級機構都給希臘低于A級的評級,那么歐洲央行將從2011年起不再接受希臘國債作為抵押品,這對希臘的融資成本及銀行系統的影響難以估量。
歐盟委員會最新發布的歐元區季度經濟報告指出,歐元區大多數國家GDP都有顯著彈升,只有塞浦路斯、希臘,西班牙三個國家的經濟還在萎縮。歐盟統計局1月10日發布報告稱,希臘政府有關財政預算和公共債務的統計數字“不可靠”和“質量低下”,并且至今仍有大量沒有“解釋明白的問題”。
面對質疑和不安,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近日承諾,將盡快公布修改后的希臘穩定和發展規劃,并在1月底前提交歐盟委員會。
評級陰云
希臘并非歐洲的惟一包袱。在淡出觀察家視線近一年之后,冰島又起波瀾。
2010年1月8日,冰島議會同意由全民公決來決定,是否執行政府提出的向英國及荷蘭儲戶賠償損失的議案。這一公告的背景是,冰島總統拒絕簽署已獲冰島國會批準的海外儲戶賠償法案,評級機構惠譽(Fitch)將冰島長期外幣違約評級下調至“垃圾級”。
曾幾何時,冰島驕傲于其60余年建國史從未拖欠一分錢本金和利息的紀錄。然而,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冰島銀行業賴以生存的短期貸款因突然枯竭而陷入困境。冰島人選擇靠外部救助渡過危機,代價是背負39億歐元的沉重債務。現在,每個冰島人要負擔平攤下來的1.2萬歐元的債務。而不按時賠償損失,冰島可能面對全面的金融孤立。
在去年12月9日,標準普爾將西班牙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并警告西班牙將面臨長期經濟不景氣。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的愛爾蘭、意大利以及東歐的拉脫維亞、烏克蘭等國也都在主權評級下調的風險榜上留名。歐洲中央銀行也在去年把警告送給了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等國。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告訴《財經》記者,因為經濟衰退和救市財政支出大幅增加,歐盟27國中大多數國家2009年的財政赤字嚴重超標,其中包括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等歐盟經濟大國。被奉為歐元區財政紀律基石的德國2010年公共債務占GDP比例可能達到78%,而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在2009年第三季度的公共債務占GDP比例就已跳升至紀錄高點75.8%。惠譽國際評級去年12月提及非歐元區國家英國和歐元區國家西班牙和法國,三個國家的財政狀況惡化的速度引人注目。如果未來一年沒有更可信的財政整合方案,三個國家也有評級下調的風險。
而更令人擔憂的還是歐元區的Pigs國家——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Pigs這種暗諷的稱謂,傳遞出公共債務問題所引發的不滿。
1月11日,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分析師警告說:若葡萄牙不采取可靠的措施控制赤字,穆迪或許會下調其債信評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對《財經》記者解釋說,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共性是經濟缺乏財政紀律,沒有主導行業,養老金開支龐大。
在瑞典國際投資集團Proventus投資總監安德斯瑟林看來,Pigs國家債務問題的出現,說明地中海國家的經濟模式是失敗的。
歐盟難題
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報告認為,歐盟如何處理希臘問題及其衍生出的爭執會影響歐元區的穩定,事件成敗將直接為2010年歐元區的發展定調。
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對《財經》記者說,“商業信用和金融信用被破壞后比較容易恢復,但是主權信用比較麻煩,因為國家是沒法破產的。主權信用被破壞只有重組債務、延期還債或減息三種辦法,但是不管哪種做法對債權人都會有影響。”
歐盟和歐洲央行多次呼吁問題國家削減預算赤字,維持公眾對公共財政的信心。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報告對前景不表樂觀。分析指出,要在2013年前重拾3%的赤字上限,有關國家必須在2011年起實現至少3%的經濟增長速度,“如果不采取堅決果斷的措施,我們認為(2011年前實現3%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性非常小。”
安德斯瑟林則覺得歐盟委員會處理財政問題的能力相當弱,如今只能寄希望于歐盟成員國財長會議有所定奪。而只有在失業率有所改觀時,財長們才能對債務問題痛下決心。
現實情況是,數據顯示:歐元區的失業率2011年將升至10.9%,歐盟則將達到10.3%,這還沒算上歐洲居高不下的隱形失業率。
而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是否存在債務違約的風險?史蒂芬迪歐認為,無論是希臘還是其他負債國家當中,只要有一個國家違約,整個歐盟金融體系都將連帶受到影響。而主權債務問題之復雜,讓他無法完全排除五年內出現違約的可能。
他進而指出,一旦有違約,希臘中標的可能性很大。而將希臘踢出歐盟的代價和高成本救助的代價之間,得失難以評判。
以希臘為代表的歐元區邊緣國家,2010年無疑要面對更大的緊縮壓力。霍 特(hult)國際商學院教授尼科斯索拉柯迪斯(Nikos Tsorakidis)對《財經》記者說,歐盟國家需要新的經濟模式來應對和金融領域出現的問題。
而樂觀的聲音來自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他對《財經》記者表示,因為財政刺激的力度較小,歐洲的平均財政赤字比美國要小。此外,有公共債務問題的國家,并非歐盟國家的主體。■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歐洲研究》編輯部主任宋曉敏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