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大潮為商業銀行預埋了不可預知的風險伏筆。但為了經濟平穩持續發展,流動性也不會過快收緊
《財經》記者 喬曉會 王曉璐 胡敬艷 袁滿
1月15日,央行公布2009年1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去年全年主要的人民幣統計數據也一并披露:去年全年各項貸款增加9.59萬億元,同比多增4.69萬億元。
這一數據基本符合各方猜測:去年全年銀行業貸款不超過10萬億元。讓人意外的是,1月過半,商業銀行的新增貸款額度卻又呈洶涌之勢。
據《財經》記者向多位市場權威人士求證,到1月中旬,全國銀行業新增貸款將超過1萬億元,1月有可能超過2009年1月驚人的1.62萬億元新增信貸。
經過去年信貸大潮,商業銀行的風險防范已經成為監管重心。商業銀行如此迅猛的放貸沖動源自哪里?風險如何防范?央行接下來將如何動用貨幣政策工具收緊流動性?
潮涌的源頭
“1月新增貸款是一個工作日1000億元。”某金融領域的研究人士向《財經》記者直言1月的新增貸款速度,他認為,到本月中旬新增信貸超過1萬億元幾乎沒有問題。
接近央行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今年1月4日至9日,商業新增貸款的確超過6000億元;根據最新的數據,截至1月14日,新增貸款已超過9000億元。遠高于去年1月的同期信貸增速。
去年1月,由于中國經濟轉入增長放緩,寬松的貨幣政策剛剛實施,商業銀行的信貸沖動大增,整月新增貸款1.62萬億元,當時這令外界感到吃驚。
有對商業銀行信貸熟悉的金融機構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這樣的速度肯定不會持續,監管部門一定會加以遏制,所以后面的貸款增速應當不會像1月中旬這么快。
一位研究商業銀行的人士表示,今年1月份信貸增速過快,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12月有不少商業銀行已經承諾放貸的項目,到12月20日前后,整個信貸量預計有5000億-6000億元,最后為避免全年信貸規模突破10萬億元大關,而臨時壓縮至3700多億元。
該人士介紹說,“有些商業銀行承諾的貸款沒有放出來,他們把這些貸款挪到1月來了?!?/p>
按慣例,商業銀行年初都有加快放貸的沖動。為了爭奪優質貸款項目,“現在有的商業銀行1月的信貸額度已經用盡,甚至出現了同監管部門談判,要求增加額度的現象?!鄙鲜鋈耸勘硎?。
政策變化發生在1月12日晚,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增強支農資金實力,支持春耕備耕,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暫不上調。這是中國央行18個月后首次上調準備金率,上次上調是在2008年6月。
央行突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舉措,一方面壓縮了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存量,同時也釋放了貨幣政策的確會有所轉向的明確信號。商業銀行因此認為,更應該趕在政策全面轉向之前盡快放出貸款,該人士評論稱:“存款準備金率起到了雙重作用?!?/p>
華泰聯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磊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是央行貨幣政策結束2009年寬松的實際局面,開始朝向“中性化”邁進的顯著標桿。
“現在通脹的勢頭比較猛,政府就要給百姓釋放一定的信號。”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告訴《財經》記者,“央行在2010年度工作會議中就提出,要預防通脹預期?!?/p>
謝國忠認為,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對調整流動性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不涉及貨幣流入經濟實體。貨幣流入實體經濟,主要依靠信貸規模和利率的調整。
他說,“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票之間的區別不是很大,兩者都是央行貨幣回籠,只是準備金率提高,商業銀行放在央行的準備金更多,而央票是商業銀行按招標利率取得相應的利息。如果對利率提升沒有實質影響,就只是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之間平衡的問題?!?/p>
央行近來的舉動,被認為是在不斷釋放貨幣政策轉向的信號。1月初央行年度工作會議稱,將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變化,嚴格執行有關房地產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金融健康發展。此舉被看做是為房地產信貸定下收緊的基調。
年初央票大幅回籠,亦被解讀為貨幣政策起變端倪。1月4日至9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已經連續13周凈回籠。
1月7日,央行發行600億元3個月期央票,招標利率為1.3684%,較前一周招標利率上升4個基點,為四個多月以來首次調整。1月12日,一年期央票招標利率走高8個基點,至1.8434%,為20周以來首次上調。央票招標利率上調,進一步加重了市場對貨幣政策由寬松轉向適度寬松的預期。
據《財經》記者了解,去年四季度,很多商業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基本暫停,觀望新的貨幣政策。
流動性矛盾
金融危機造成外部環境惡化,中國在2008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出現回落,2008年11月政府推出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隨即貨幣政策轉向寬松。
今年1月15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59萬億元,同比多增4.69萬億元。
去年全年的流動性釋放,已經造成了目前的通脹壓力,2009年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其中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6%,首次由負轉正。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熠輝表示,存款準備金率的提升,今年伊始報復性放貸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最關鍵的因素是強烈的通脹壓力預期。
除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外,1月13日晚間,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督檢查指引》,確立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狀況應當與其風險狀況相適應的原則,要求商業銀行審慎評估銀行或銀行集團的表內和表外主要風險,實施資本規劃管理。實際上自去年12月份以來,銀監會發布了一系列與商業銀行控制風險有關的規定。
1月15日,銀監會年度工作會議結束,會議重點強調內容就包括要“優化信貸結構,提高信貸質量,增強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際上,銀監會一直以審慎原則對商業銀行進行管理,防范商業銀行風險也是銀監會未來一段時間工作的重點。不過,劉熠輝表示,去年以來的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大部分是中長期貸款,對未來兩年的貸款風險壓力不大。
但商業銀行的快速擴張性信貸策略,卻把風險留在了未來。1月7日,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就曾表示,2009年經濟的回升是信貸大量投放所導致的,可以說信貸在支撐著財政。而地方政府償債的能力不容樂觀,目前地方配套經濟的到賬率只有45%。如果政府地方配套的資金無法到位,將來肯定會成為銀行的壞賬。
前述銀行業研究人士表示,2009年上半年放貸過猛,下半年收得并不夠緊,很多地方項目沒砍,可能會在最后拖累政府。下半年房價高漲,政策沒有及時打壓,現在打壓又可能會引起房價崩盤,同樣會拖累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貨幣政策目前幾乎陷入了兩難窘境。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央行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短期可能對信貸有所影響,但并不會對全年經濟增長造成壓力,超過9%的GDP增速仍然可以期待。
關于宏觀經濟走向,目前各方看法存在分歧,一種聲音認為,如果流動性收得過緊,中國經濟有陷入硬著陸的危險,一種聲音認為,中國經濟會平穩運行。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研究人士表示,“我們宏觀研究部現在都不敢輕易發表對未來宏觀經濟走勢的看法,主要是因為內部存在兩種相反的意見,誰都怕預測錯誤?!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