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西方書業的強勢沖擊,童書率先“走出去”不失為一種策略。縱觀本屆書展,中國各家專業少兒社版貿活動頻密,成果卓著,似乎完成了一次陽光之旅,而對于中國童書走向世界、爭取國際市場而言,這又僅僅是未來之路的發端和開始。
法蘭克福,這個美茵河畔的會展之都,因承辦一年一度的出版嘉年華,而發散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又因主賓國中國的到來,倍添翰墨書香。本屆書展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300家展商,參展出版物多達40萬種。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在本屆法蘭克福書展中收獲頗豐。程瑋“至真小說散文”系列中的《藍五角星》、《白色的貝殼》被德國埃斯克出版社購買德語版權,書展期間我們舉辦了德文版新書首發式,程瑋成為我們成功輸出到非華語地區的第4位兒童文學作家。截至會展結束,我們社2009年度版權輸出品種計47項,其中向非華語地區的輸出達20項。
通過會展期間六個批次的貿易洽談,以及對國內外參展書的觀察了解,我對中國童書外向出版有了一點感受和思考。我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西方書業的強勢沖擊,童書率先“走出去”不失為一種策略。縱觀本屆書展,中國各家專業少兒社版貿活動頻密,成果卓著,似乎完成了一次陽光之旅,而對于中國童書走向世界、爭取國際市場而言,這又僅僅是未來之路的發端和開始。
近年來,少兒圖書占國內圖書市場的比例逐年攀升,這與中國國力增強,家庭對教育的重視與投入有著密切關聯。目前,全國579家出版社中涉足少兒圖書出版的已達519家,這就使得童書的創作和出版日趨多元,童書的內在品質與外在形式在競爭中得以快速提升。因此我們應該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版產業的新一輪角逐中,中國童書具備了率先“走出去”的現實基礎和條件。
首先,中國擁有龐大的少兒讀者群,擁有大批優秀的童書文字及插畫作者隊伍。從消費層面看,中國童書閱讀總人次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難以企及的一個巨大的常量。閱讀人數眾多導致閱讀口味多元,并促動了童書作品的產能擴大和質量提升。從創作層面看,中國的原創作品和國外相比,無論是故事內容還是插圖裝幀,品位品質并不遜色。中國兒童原創圖書在法蘭克福書展上版權輸出表現活躍,即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為出版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印刷復制技術的進步及設備的更新與世界發達國家幾乎同步。來自柏林的一位參展商坦言,其印制精美的參展書中,約半數是由中國內地承印的,他同時認可中國一些品牌紙業的供貨水平。所有這些,為出版產業走出國門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也使得對視覺呈現有著高要求的童書制品,在國際平臺上具備了競爭的先決條件。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除國內仍在增長的市場需求外,以母語文化為紐帶的海外華人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據統計,目前全球學漢語人數逾4000萬,100多個國家的2500所大學和眾多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接力出版社的總編輯白冰認為,童心沒有國界,兒童共有的天性全世界都一樣。業界普遍認同這個觀點。也正因如此,近年來童書領域的對外合作與交流頻繁。大量引進版圖書給中國出版商諸多有益啟示,使之具備了更開闊的視野、更寬廣的思路;同時,引進版也讓中國作家開拓了眼界,并從中吸納了更豐富更先進的創作元素,這就使得中國的原創童書成長較快,其與國際書業接軌、實現版權輸出亦屬必然。在本屆法蘭克福書展上,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德文版對話交流會、《狼圖騰》誦讀會、云南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展示,之所以吸引了眾多國外媒體及展商的眼球,就因為中國童書、中國文化具有著獨特魅力,并由此折射}H世界渴望了解中國的需求。
然而,當我們站在世界書業的前沿回望,就會發現中國童書與發達國家讀者的閱讀習慣、閱讀需求及成品標準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出版社的整體實力、策劃運作能力、把握市場需求的能力明顯不足。這就需要政策扶持,產業資金鏈支持,以及內容創新戰略的支撐,一流作家作者隊伍的儲備與保障。多位來自不同國別的參展商在和我交流時都指出,中國出版社商業意識、選題敏感度不夠,譬如歐洲市場走俏的配圖版童話書、中國書法、中國畫為主題的掛歷在圣誕節前極受歡迎,而《三國演義》德文版賣到脫銷,單本標價上百歐元。這些賣點及應時節點卻很少被中國出版社捕捉把握。意大利米蘭一家公司的版權經理則提示,呈現形式尤為重要,過多的版面文字會干擾兒童受眾的思考,圖片和版式已成為童書的第二語言。
我還注意到,新技術新業態催生的各種視聽介質,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童書的載體形式。歐美各國青少年讀物展區,幾乎讓人無法區分這是書展還是現代科技產品展,所有童書代理向我們展示的樣書,也幾乎都配有電子讀本。因此,大力提高童書出版的技術含量,加快內容與形式的創新,不僅是國際市場的外在需求,更是中國童書提高競爭力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