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在古代一直被作為“硬通貨”,是財富的象征。人們將它用作貨幣、打造成飾物、制作成器皿,也有人用它作信物、宗教標志物、驗毒工具等。古人認為,隨身攜帶白銀制成的飾物,會給人帶來健康和富貴。這不僅是因為它貴重,在醫學上,銀對人體健康的效能比黃金更珍貴,因此歷來為世人所珍愛。
銀質餐具,有益健康
古往今來,舉行隆重宴會招待貴賓時常使用銀質餐具,這不僅顯示出對客人的尊崇,炫耀主人的富有,還有現實的保健價值。因為用銀器存放食物,能防止細菌生長,延緩食品變質,延長食物儲存期。
我國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早就注意到,用銀碗盛放的馬奶,幾天后也不會變酸。現代研究進一步揭開其中的奧秘:銀能殺菌。有關學者發現,銀、銅、鋅等重金屬元素的離子,都有一定的殺菌功能,而銀離子則獨占鰲頭,殺菌能力相當突出。據測定,白銀能以離子形式溶于水中,帶有正電荷的銀離子能吸附細菌,并使其起呼吸作用的酶失去功能,從而對細菌有強大的殺傷能力。只要有微量的銀溶入水中,變成銀離子后,即有高強的殺菌本領。用銀粉做水的殺菌劑,要比加氯滅菌的功效高10倍以上,人們在制造凈水器和礦泉壺時,其過濾器與滅菌劑中經常使用含銀材料。
醫療領域,銀無處不在
我國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生銀味辛性寒,無毒,銀屑有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堅骨、鎮心、明目、除邪氣等作用。
不單中醫用銀診治有關疾病,西醫用銀治病的記載至今也有100余年的歷史。1884年德國產科醫生克萊地把濃度1%的硝酸銀溶液滴入新生兒眼中,預防新生兒結膜炎,使嬰兒的失明率從10%降至0.2%。直到今天,許多國家仍在使用這種方法,我國也不例外。
哥倫比亞大學福克斯教授將銀與磺胺嘧啶化合,產生磺胺嘧啶銀,其活性比單獨的磺胺活性至少強50倍。自1968年磺胺嘧啶銀引入市場后,由于它對各種細菌、真菌都有高效的殺滅作用,已成為治療外傷(如燒傷)的重要藥物,目前已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此外,0.5%的硝酸銀是醫治燒傷和創傷的標準溶液,10%~20%硝酸銀涂抹可治療子宮糜爛。人們還陸續開發出鍍銀縫合線、鍍銀導尿管等,有效地減少了感染的發生。現在市面上還出現了一種混合銀纖維織成的襪子,具有很好的殺菌功能,特別適用于糖尿病患者用于糖尿病足的預防和治療。
可見,白銀雖然比不上黃金、鉑金貴重,但卻多了一層有益健康的功效。如果您想送心愛的人一件首飾,不妨用銀飾來表達您的心意。
小知識:銀器果真能驗毒嗎
在民間,銀器能驗毒的說法廣為流傳。早在宋代,著名法醫學家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就有用銀針驗尸的記載。時至今日,還有些人常用銀筷子來檢驗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著銀器能驗毒的傳統觀念。銀器果真能驗毒嗎?
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劇毒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產技術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與銀接觸,就可起化學反應,使銀制品的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但到了現代,生產砒霜的技術比古代要進步得多,不再含有硫和硫化物,銀也就失去了驗毒的作用。
此外,有的物品并不含毒,但卻含許多硫,比如雞蛋黃,銀制品插進去也會變黑。相反,有些是很毒的物品,但卻不含硫,比如亞硝酸鹽、農藥、毒鼠藥、氰化物等,銀制品與它們接觸,也不會出現黑色反應。因此,銀制品不能用來作為驗毒的工具。
編輯/張宇 zhangyu@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