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病,服用藥丸、藥片是生活中的“小事”、“常事”,但卻是治療上的“大事”、“要事”。很多人在服藥的過程中有一些不好的習慣,認為這只是細枝末節,并無大礙。其實,這些細節雖小,處置不當卻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服藥不要“漫不經心”
一些人在服藥的時候還在干著別的事,或是在接電話,或是在談天說地,或正被電視節目所吸引,或正是怒氣沖沖……旁人一聲“該吃藥了”,不及細看,抓起藥就吃,這往往容易吃錯藥(種類或量)。近日遇一患者在看電視正緊張的時候匆匆服藥,竟連藥片的硬質塑料包裝膜也一起吞了下去,待作食管鏡時就見像一塊刀片卡在食管之中,取出來可費了大勁。
正確方法:集中注意力服藥,先清點,再入口,一心不可二用。
不要躺著、半躺著服藥
處于臥位服藥,藥片易于停留在食管狹窄處,造成梗噎。
正確方法:站立或端坐服藥。即使是臥床不起者,也應該由醫護人員或家屬扶著以坐位服藥,數分鐘后再躺下。
切勿干吞藥片
干吞藥片,或飲水甚少,藥片可能粘在食管壁上,損傷食管黏膜。
正確方法:送服的開水宜多不宜少,這樣才能借著水流一沖而下,把藥片送到胃里。
當心“用水不當”
送服的水不當,或過燙,或用茶水,或以牛奶代水,多有弊端。過熱的水可能破壞藥物成分(如益生菌類制劑,用水過熱可能殺死藥物中的活性益生菌)。茶水中鞣酸含量高,可與某些藥物起反應。牛奶在胃內凝固將影響藥物吸收。但牛奶與益生菌同服卻可幫助益生菌生長,當屬例外。
正確方法:用溫水或涼開水送服最佳。
忌隨意破壞藥物的劑型
掰碎、研末、將膠囊內容物倒出服用等,都是應該被禁止的做法。因為,藥物劑型與藥效有密切關系,例如研碎羅紅霉素分散片口服更苦,咬碎氯化鉀腸溶片可能引起口腔或食管潰瘍。而膠囊是保證藥物在準確部位釋放的“護身符”,當然不能隨意去掉。敲碎注射安瓿直接喝針劑(如喝慶大霉素針劑)則更加不妥,不但有吞進玻璃渣的危險,還容易產生難以預料的不良反應。
正確方法:按照藥品說明書或醫囑服藥。
不要一次大把服藥
常見有人一把一把地服藥片,像往嘴里送花生米一樣。這樣做有不少壞處:易造成梗噎;藥物之間可能發生有害的相互作用;容易吃錯藥(數量或種類)。
正確方法:一次少服幾片,寧可多服幾次,最好隔上幾分鐘。哪些藥片先服,哪些后服,最好向醫生或藥師詢問清楚后照辦。
特殊情況須加倍小心
心臟擴大、進行過心臟手術、主動脈弓突出、嚴重駝背者,食管可受到外壓而不通暢。另外食管進行過手術、放療,食管放過支架,或有食管憩室、賁門失弛緩癥等食管腔內有狹窄或岔道,藥片難以入胃,均應主動向醫生提出,請醫生或藥師酌情考慮給藥方式。萬一有服藥梗阻發生,應到消化內科或胃鏡室請醫生處理,切勿自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