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小沙彌,對什么都好奇。秋天,禪院里紅葉飛舞,小沙彌跑去問師父:“紅葉這么美,為什么會掉呢?”
師父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么多葉子,只好舍。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來了,小沙彌看見師兄們把院子里的水缸扣過來,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么要倒掉呢?”
師父笑笑:“因為冬天冷,水結冰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倒干凈。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紛飛,厚厚的,一層又一層,積在幾棵盆栽的龍柏上,師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讓樹躺下來。小和尚又不解了,急著問:“龍柏好好的,為什么弄倒?”
師父臉一沉:“誰說好好的?你沒見雪把柏葉都壓塌了嗎?再壓就斷了。那不是‘弄倒’,是‘放平’,為了保護它,教它躺平休息休息,等雪霽(注:雪后天晴叫雪霽)再扶起來。”
天寒,香客和游人少了,香油收入少多了,小沙彌感到緊張,跑去問師父怎么辦。
“少你吃?少你穿了嗎?”師父瞪一眼:“數數!柜里還掛了多少衣服?柴房里還堆了多少柴?倉房里還積了多少土豆?別想沒有的,想想還有的;苦日子總會過去,春天總會來。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頓。”
春天果然跟著來了,大概因為冬天的雪水特別多,春花漫爛,更勝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漸漸恢復往日的盛況。師父要出遠門了,小沙彌追到山門:“師父您走了,我們怎么辦?”
師父笑著揮揮手:“你們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還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它提醒人們做人不要過于執著于身外之物,該放手時且放手。
但審視一下我們自己,也許會發現,做到這一點并非容易,該“放”的時候仍然未“放”: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有人費盡心思,利用各種機會去大撈一把,結果常常作繭自縛;因為放不下對權利的占有,有些人熱衷于溜須拍馬、行賄受賄,不惜丟掉人格的尊嚴,一旦事情敗露,后悔莫及……
太多的物欲和虛榮只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沉重,反而得不償失。生命如舟,人的一生中不能有太多的負載之物,否則生命的小舟就會在通往彼岸的航途中擱淺或沉沒。所以,拿得起,放得下,不為虛名所累,不為執著所苦,才是真正的幸福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