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保健7部位
隨著季節變化氣溫轉涼,人體有些部位對氣溫下降特別敏感,應注意防寒保健。
頭部 頭部是氣血最旺盛,陽氣最集中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地方。由于氣溫低,人體血管收縮,頭部受涼容易發生頭痛、感冒、鼻炎等癥,中老年人極易引發腦中風。所以體弱的中老年人外出時最好戴帽子,注意保暖。
肩部 寒冷季節人體陽氣不足,肩周氣血運行不好,尤其在睡眠時肩膀外露受涼,易引起肩關節疼痛,甚至患肩周炎,給生活帶來不便。
胃部 胃病患者胃部受涼會使舊病復發或加重。體瘦的人胃壁較薄,受涼易痙攣,輕者胃疼和消化不良,重者可產生嘔吐,腹瀉等情況。
臍部 肚臍歷來是養生保健的要塞,而神闕穴是肚臍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精氣神之本,肚臍皮薄凹陷,無皮下脂肪組織,最易受寒邪侵襲,肚臍受涼全身寒,會引起肚痛、腹瀉。尤其是腰圍肥胖的人穿衣忽略對肚臍的防寒保暖,容易受寒濕的入侵而引發疾病。
腰部 腰是軀干承受重量最多、活動最頻繁的部位,患有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的人,受涼后會使病情加重,要注意防風寒避潮濕。氣溫轉涼,晝夜溫差大,要及時增添衣服,睡眠時注意腰部的保暖,勞動后出汗擦干身體時應避免受風,保護好腰。
腿部 膝關節是“皮包骨”,缺少肌肉和脂肪的保護,得不到充足的熱量供應,溫度比其他部位低,氣候變冷膝蓋先知。關節既怕風又怕冷,著涼易引起腿痛、麻木及關節炎的發生。
腳部 腳離心臟遠,脂肪薄,保溫差,血液供應較少,腳受涼可引起感冒、哮喘、氣管炎等舊病復發。氣溫低,腳部一定要保暖。
(摘自《天津老年時報》文/安康)
耄耋之年以“心”養身
我退休后就進入了老年大學,學過書法、聲樂等,時間安排得比較緊,每天忙得不亦樂乎,頗有“老夫猶發少年狂”之嫌。
古人說:“白首青絲來日短,切莫蹉跎寸光陰。”我以此為銘,從容面對青絲成白發,泰然自若迎老至。量力而行做點畫,來日雖短樂今朝。這些年我以學習陶情,以唱歌為樂,以書報充電,以寫作詮釋心情,非大故不可間斷。這是我晚年的精神寄托,也是“金秋”的收獲。
興許人們以為我身體很棒,其實我已是耄耋之年,老身抱恙。但我堅信辯證養身的理念,凡自己喜好的又有益身心的事,皆樂而為之,但不逞強、不比拼、不硬撐、不無度。為之有方,樂之有度。我對老年群體的一切學習科目、比賽活動,都重在參與,樂在過程。
再就是以心養身。我自感人到老年,性格易執拗,心態較脆弱,保持一顆平穩的心態至關重要。我采取分心法來調整心態,如聽聽音樂、哼哼歌曲或出去找老友談談心。我體會到,提高老人的心理承受力,主要靠自我。老人最忌足不出戶,蟄居簡出。我不因年老而摒棄精神追求,不因有病就脫離群體活動,也不因眼花就不讀書看報,每天晚上我還要打開電腦敲點所思所想。總之,我每月、每周、每天、每個時段都有安排,精神充實,怡然自得。
(摘自《中國老年報》文/韓學政)
樂以忘憂
“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意思是說,上了年紀的人應當有樂且樂、無樂找樂,其樂融融,必定健康長壽。
老年朋友應該學會自找其樂,樂而忘憂。人到晚年,回首往事,多想一些當年的“過五關、斬六將”,這也是一大快事;根據個人愛好,或習書作畫,或養魚養鳥,或養花藏石,或打拳練劍,或學點烹調技術等。這些都是為了找樂,也是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除此之外,也不要忽視了通過以下幾種途徑找樂:
與老伴找樂 幾十年風雨同舟甘苦共享的老伴,最知心不過了,兒女們已成家立業,平日成了二人世界,要經常啦啦呱、說些笑話,也可回憶年輕時的趣事,增加歡快氣氛;
與朋友找樂 清涼的早晚,晴暖的冬日,邀上三五位經常聊聊天,敘述各自的人生之路,談談創業的艱辛,說說幾十年的滄桑巨變,上下五千年,山南海北任意侃。一把蒲扇、一個馬扎子,夏日乘陰納涼,冬日避風曬太陽。這樣可抹去許多心頭不快,享受著晚年的歡樂;自找其樂就還要多交朋友、珍惜時光,要學會幽默風趣、歡快輕松;
與晚輩找樂 也就是天倫之樂,這是最樂的事情了。雖然子女們都成家立業,這是老年人所企盼的。每到星期天、節假日,與兒女和孫子或孫女歡聚一堂,兒媳、女婿喊聲爸爸媽媽別提多么高興了。給孫子或孫女講故事,也可以和兒女們回憶一下他們小時候的事,這就更增添了最珍貴的至愛親情。
自找其樂,就會寬宏博大、真誠熱情,有樂且樂,其樂無窮。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韓振奎)
養生跟著月亮“走”
中醫理論認為,每當月亮圓滿時,人體就會血氣充盈、肌肉壯實、皮膚致密、毛發堅韌。由于氣血旺盛,切勿大補大怒,如不注意解壓養心,可能誘發中風、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相反,到了月亮虧缺時,人體就會氣血轉虛,外形雖然如常,但肌肉消減、皮膚松弛。由于氣血虛衰,應適當補充營養以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養生也要跟著月亮走”的觀點不僅中醫有理論依據,現代醫學研究也有記載。月球引潮力與地磁場力對人體的干擾較大,會影響體內的激素、體液、電解質平衡,導致生理、心理上的各種變化,使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這種引潮力甚至會直接影響人的心腦血管,可使已狹窄的血管因受壓而變形,血壓波動幅度增大,血液流動受阻,以致發生血栓、動脈痙攣、腦血管破裂等情況。月缺月圓甚至對人的心理也有影響,滿月時人的情緒比平時緊張,容易激動和失眠,癲癇病發作的可能性也較大。
根據人體健康與月亮盈虧的關系,在疾病發生或加劇之前注意生活起居,避免情緒變化,進行非藥物治療,如動作輕緩的瑜伽,或進行適當的中醫調理和治療,就能達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變”的目的。
(摘自《家庭保健報》文/宋佳)
冬季養生應潛藏陽氣
醫學認為,入冬后,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而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于內,代謝也相對緩慢。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養生專家提醒,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入冬養生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人在冬天,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早睡可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后,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也逐漸升高,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
起床后可多曬太陽。因為冬天光照時間短,也是容易讓人產生抑郁情緒的一個原因。黑夜來臨時,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它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冬天常曬太陽,還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立冬后,人的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極易感冒而耗陽氣。室溫應保持恒定,堅持開窗換氣。此外,堅持晨練的老人則要注意,早晨人遇到寒冷刺激會引起血壓明顯升高,這對有高血壓的老人來說是危險的。因此提醒老人尤其是血壓高的人,天氣寒冷時最好在清晨測量血壓,測量血壓前至少休息15分鐘。
(摘自《老人報》文/袁民嘉)
擺正心態求高壽
老岳父去世了,享年88歲。按理說,這已是難得的歲數了,古人不是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嗎?但岳父如果不是心態不健康,還能更長壽。
岳父是體力勞動者,身體很好,一直干到70歲才退休。以岳父的身體,活到百歲沒有問題。岳父很要強,自從岳母去世后岳父便一個人住,不要兒女照顧。近年來,老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老了,活著沒有用了。”看著同齡老人不斷謝世,岳父竟自己覺得活得不好意思了。我們晚輩只能不停地勸說和安慰他。但這次老人不想活的決心似乎下定了,約有一個多月,老人有意識地不正常進食,終于因身體過分虛弱而病倒了,也終于因不積極配合治療而過世了。
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保持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是眾多長壽者延年益壽的秘訣。其實不必說遠,岳父有個老姐姐,年過九旬,不久前還摔了一跤,不幸腿骨骨折了。但這位老姐姐和弟弟不同,她頑強地活著,依靠拐杖還要出來鍛煉,發誓要活過百歲。
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希望每位老人都能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摘自《中國老年報》文/李斐章)
運動得當腦筋更靈
運動時也需要用腦思考。例如棒球手在投球時需要思考如何運用手臂的細微動作投出各種變幻莫測的球。長此以往,大腦便在運動中提高了控制、指揮能力。想讓腦筋更靈,運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強度避免過多、過量或充滿爆發力的劇烈運動,如50或100米的短跑,因為這類運動會使肌肉的需氧量急速增加,從而減少大腦血流,使大腦處于相對缺氧的狀態,影響其正常功能。
項目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蹬車、瑜伽等較好。此外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復雜運動,如爵士舞、拉丁舞、球類運動等需要依賴身體多個部位協調一致,有助于鍛煉大腦的控制力和指揮力。
時間理想的運動時間為下午兩三點之后到天黑前。因為此時運動能夠將白天的壓力轉換成晚上的愉悅,從而有助于你的睡眠。臨睡前的劇烈運動可引起大腦興奮,不僅不能幫助睡眠,反而可能會導致失眠。(摘自《解放日報》文/李軍)
用微笑留住健康
日本有多所“現代微笑學校”,學生來自于各行各業,每周固定上課3個小時,教大家如何微笑。印度也成立了上百家“大笑俱樂部”,市民經常在俱樂部內開懷大笑。
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風行“微笑療法”。之所以稱其為“療法”,這是因為微笑的確有治療功能。微笑可以緩解緊張、消除郁悶、促進體內各系統良性循環、改善免疫系統功能。輕松而發自肺腑的微笑,可使肺氣布散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群得到充分放松,排出毒氣。美國加利福尼亞一所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微笑有助于降低高血壓,消滅血液中的細菌。微笑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有利于皮膚細胞再生,減少皺紋、白發和老年斑,使皮膚細嫩有光澤。經常微笑,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減少腹部脂肪的沉積,使人線條勻稱,容光煥發。
微笑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因為,經常微笑的人,通常是那些快樂的且有安全感的人。俗話說:天天微笑容顏俏,七十八十人不老,相逢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摘自《光明日報》文/李祥輝)
自我檢測胃腸病
雖然胃腸疾病種類繁多,有時癥狀不是那么明顯,容易被忽視,但是還是有一些比較典型的癥狀是可以供借鑒的,您可據此進行自我檢查,看自己到底有沒有胃腸病。
●飯后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返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中老年人要想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飯后上中腹痛,或有惡心、嘔吐、積食感,有多年病史,常在秋季發作,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吃刺激性食物可誘發,可能是胃潰瘍。
●飯后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心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腹瀉為水樣,便秘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并未見消瘦,則慢性過敏性腸炎可能性大。
●常在飯后2小時開始胃痛,或半夜痛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返酸現象。在秋冬易發,疼痛在上腹偏右,常有節律性,要想到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癥、憩室。
●飯后腹部脹痛,常有惡心、嘔吐,偶可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突然發作的上腹劇烈疼痛,可能有飲食不潔或受涼史,坐臥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上中腹有硬塊但不能摸、可在1~2小時后自行緩解,可能是胃痙攣。肚子硬不能碰者可能是潰瘍病急性穿孔。
●進食時有胸骨后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吃東西不當心或受了涼后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腸胃炎、急性痢疾。
●行走或跑步時一側肚子痛,被迫停下,常在放屁或揉腹后緩解,局部或有包塊,不痛時包塊消失,這可能是結腸痙攣或肝脾曲綜合征。
什么是第三代硒
我國新研發的植物甲基源硒被稱為第三代硒產品,它比傳統的第一代硒(亞硒酸鈉)和第二代硒(硒蛋氨酸、硒酵母)更加安全、高效。經研究及臨床應用,證實植物甲基源硒是目前國際上活性最高、最安全的硒種類。植物甲基源硒即等同于又高于硒對人類的貢獻,它既可作為缺硒人群的補硒制劑,又可作為40余種重大慢性疾病的預防和干預制劑,無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