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醫學是門高深的學問,生了病往往手足無措,病急亂投醫的現象時有發生。能不能把醫學知識簡單化,讓普通人也掌握一點診斷常識呢?回答是肯定的。“看圖辨病”就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本刊2004年就辟有“看圖辨病”專欄,從癥狀入手,圖文相配,通過通俗易懂的鑒別、引導,讓您學會給自己和家人“看病”。雖然這一點診療知識還不能代替醫生,但在去醫院之前,您至少可以做到心里“有譜”,也不至于病急亂投醫!從本期起,特將此欄目加以充實、完善,重新推出。
好,下面就按圖索驥,開啟您的“學醫之旅”吧!
如果您認為鼻子只是一個空氣進出的通道的話,那可小看它了。因為鼻子還有加溫、過濾、分泌、嗅覺等多種功能。因此,它的結構也相當復雜,有很多血管、神經、分泌腺在這里交錯。彈丸之地,負擔這么多功能,出現一些意外狀況也是在所難免的。其中最常見的事故之一就是“交通堵塞”——鼻塞,鼻子通氣不暢。
鼻塞有兩種情況。人體在傷風感冒時,為杜絕外界致病因子進入呼吸道,這就好比城市中實行暫時的交通管制,導致短時間的鼻塞;鼻腔發生炎癥時,人體免疫細胞和外界細菌病毒展開“激戰”,就像城市中發生游行示威,占據了主干道,也會引發交通堵塞,這和鼻塞的發生原理也是一樣的。


就診指南
科室選擇首選耳鼻喉科。
診療提示出現鼻塞,最忌胡亂用滴鼻劑。滴鼻凈(萘甲唑啉)或麻黃素滴鼻液都具有較強的收縮血管作用。應用后,能使鼻黏膜血管收縮,暫時改善鼻子的通氣狀況。但如果用藥過量,血管收縮過度,持續時間過久,就會出現“反跳充血”現象,引發藥物性鼻炎,鼻子就會堵得更厲害。因此,滴鼻劑不可連用超過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