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已經從邊緣走向主流,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影響力不斷增強,對傳統媒體的沖擊也越來越大。手機媒體作為新媒體中的一種,其影響面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強,而微博客的出現改變了媒體版圖,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溝通正是微博的理念,通過綁定手機進行收發信息與IM軟件相互鏈接,這些都是傳統博客無法媲美的優點。手機媒體與微博客的融合,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給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很大運作空間。
一、手機媒體的特性
早在2005年的時候,就有一些平面媒體開始涉足手機報,那時都還屬于嘗試階段,而現在,不僅許許多多的平面媒體在做手機報,很多移動互聯網企業也在成為手機媒體的生力軍。由于大部分這樣的企業與運營商有合作,有良好的拓展渠道,起步非常快。目前國內面向用戶推出的手機媒體類業務主要是三大塊:手機報、手機電視和手機互聯網。
手機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它可以融合網絡媒體的一切資源,然而卻比網絡媒體擁有更大的便攜性,小巧靈便的設備讓人們隨時隨地隨意選擇收看節目成為可能。手機成熟的攝像與錄音功能也使手機用戶成為隨時隨地的信息制造者和傳播者。而這種傳播比之傳統媒體的大眾傳播,具有更多的私密性,更大的互動性。基于這些特性,視聽黃金時間發生了變化,對于手機媒體的受眾而言,上下班途中的時間,閉合空間活動時間,甚至夜半難寐時,都成為手機媒體的可視聽時間。
手機媒體是借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3G時代的來臨將使手機媒體具有網絡媒體的許多特征,成為一種小巧的特殊電腦,并成為網絡的延伸。3G技術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從而支持手機提供無線上網、視頻電話、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廣告、手機廣播等多種信息服務。進入3G時代以后,新媒體將會以數倍于原來的速度前進,而傳統的新聞媒體則會漸漸向手機媒體靠攏,媒介融合將在各個領域上演。
二、微博客的興起
微博客的始祖是Twitter,它是一項為朋友、家人、同事等各種關系集群溝通、聯系的綜合服務,它把點到點的交流形式展現在Web上,可實現異步交流。打開一個屬于自己的頁面,使用者不必考慮起什么標題、如何展開敘述等“繁文縟節”,只需要用一個或幾個短句(通常不超過140個字)將心中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就可以了,通過手機、IM軟件(MSN、QQ)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徑發布消息,隨時隨地與人分享,其最大的特點是集成化和開放化。140個字符的微博客已成為當下不少年輕人的網絡生活新方式。 而國內的飯否、滔滔、無聊客、做啥等微博客,都可以說是Twitter的效仿者,主要功能也是隨時隨地記錄。
2006年,微博Twitter就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根據調研公司尼爾森在線的數據,2009年6月,Twitter在美國市場的獨立用戶訪問量已達2100萬,同比增長1928%,是增速最快的社交網站,它的方便、快捷受到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廣泛歡迎。微博客,作為傳統博客的延續和補充,與SNS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和國內其他SNS產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微博”從一開始就把手機用戶和PC用戶連接到一起。注冊用戶不但可以通過短信同步更新自己的“微博”,也可以通過手機上網訪問微博頁面。由于功能簡單,通過手機操作和通過PC操作的用戶體驗幾乎完全一致。相比博客的高門檻,微博更簡單,門檻更低,發布方式更多樣。
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大批微博客網站,老牌的如“飯否”、“嘰歪”、新興的微博客網站如“雷猴”、“ 聚友9911”等,一些微博客網站已有用戶上百萬人。新浪網等門戶網站也推出了自己的微博,連受到不少白領和學生人群歡迎的社交網站“開心網”上,也出現了“你正在做什么(What are you doing?)”的欄目,在形式上和微博客很相似。由此可以看出,微博客將是互聯網行業未來兩三年引導創新的熱點。
1.展示互聯網生活新方式
從新浪到用戶群廣泛的騰訊滔滔等國內微博客網站,中文微博客仿佛如雨后春筍般在國內IT市場遍地開花。據了解,絕大多數微博客用戶一般會選擇建立自己的好友圈子。這樣,每次打開微博客,他將首先看到自己所關注的人發布的消息。微博客的“關注”已經成為每天被人使用最多的功能。很多用戶因為頻繁大量地發送引人注目的消息贏得更多人的關注,如此一來,呈現在一個微博客用戶眼前的就可能是一個大型綜合論壇。而幾乎所有的新聞事件都在微博里有所體現,從李開復離職,到張怡寧大婚,從微博里可以看到許多名人和草根對新聞事件的看法。
2.明星企業新的營銷方式
微博客是最優秀的蜂窩式營銷陣地,在上屆美國大選中,希拉里和奧巴馬都在twitter上建立了微博客主頁,并都經常更新自己的競選消息、競選口號和綱領。可希拉里主動追蹤回復別人的數量為零,而奧巴馬的回復高達15萬次。美國總統奧巴馬利用twitter號召更多人為他捐款和投票,并最終戰勝希拉里,而且獲得互聯網總統的美譽。
微博客走紅之后,企業也開始關注“圍脖營銷”,一些企業安排專人在新浪微博客開博,與粉絲積極互動,起到了很好的營銷效果。比如2009年服裝網購企業VANCL(凡客誠品)聯合新浪開展了“送圍脖”活動,將“圍脖營銷”推升到一個高潮。“VANCL粉絲團”依靠互動話題、搶樓送VANCL產品等營銷手段,成為VANCL宣傳企業品牌,與用戶零距離溝通的有效工具,凡客誠品也成為最先使用微博客營銷的中國企業之一,被業界資深評論家譽為最好的企業微博。
三、手機媒體與微博客的融合
微博客能代表新媒體趨勢符合兩個特點:一是雙向互動的交流傳播;二是個性化。目前,微博客雖然倚重于互聯網,但離不開手機作為便捷發布終端之一。在網絡媒體與手機媒體之間的微博客,其最大的特征是內容發布的方便快捷和信息更新的即時性,這就賦予了其時效性的特征,同時還是UGC理念下更有潛力可挖的微內容生產系統。因此,微博客雖然可以是媒體,可以是工具,也可以像twitter這般集多種角色功能于一體。
1.信息傳播的新陣地
根據統計發現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養成了通過手機閱讀時政、財經、體育等新聞信息的習慣,手機媒體正在成為新聞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傳統新聞媒體企業也已經或正在向新媒體戰略轉型。微博客可以稱為“融媒體”,它可以和目前大多數通訊工具實現平滑對接,這是博客、論壇等所不具備的。它有最快的信息傳輸工具——手機、即時通訊軟件;最龐大的通訊員隊伍——新聞事件的親歷者、目擊者。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見聞發到網上,雖然都是只言片語,但綜合起來卻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以Twitter為例,每5秒鐘就能通過手機短信發送消息達80條,速度驚人。在2008年12月20日美國丹佛國際機場的飛機脫離跑道時,飛機上的乘客發出了第一條消息傳到Twitter上:“真倒霉,我竟然碰到了飛機失事。”中國網友也使用國內的微博客為突發事件傳播提供線索。2009年3月20日下午2時48分,吉林省四平市發生了4.3級地震,有網友在地震現場用彩信將照片發到嘀咕網并配發文字,隨后直播了事件的全過程。
今年“兩會”上,根據人大代表審議和政協委員討論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國務院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反復推敲和認真修改,這些修改幾乎都是代表委員們認真審議、敢講真話、不避交鋒的結果。而網絡、微博與手持DV等新興媒體的介入,使代表委員的意見迅速向社會公開,使兩會與百姓走得越來越近。微博客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化媒體,比傳統媒體更迅速地提供信息,同時它促進了公民新聞寫作的蓬勃發展。利用微博客進行現場報道,讓人們感覺自己越來越接近媒介、接近新聞領域,這培養了公民參與新聞傳播活動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微博客成為了全民新聞活動的一個實踐實訓基地。
2.信息分享的新平臺
用戶對分享、交流的渴求,在互聯網環境中早已有所顯現,微博客、即時通訊工具等互聯網業務都將在手機媒體平臺上得到充分實現。手機平臺即將成為移動的互聯網平臺。假如你坐在電腦前面,有突如其來的創意想法,你可以馬上用IM軟件及時記錄下來;假如當你沒有使用電腦或沒有瀏覽網頁的時候,微博客服務依然可以為你工作。你可以通過綁定手機進行收發信息與你的IM軟件相互鏈接。這些都是傳統博客無法媲美的優點。還有連接手機和IM程序到你的賬號中是非常簡單的,更重要的是,綁定完全免費,通過手機收發信息只需要支付運營商的費用。
四、對新媒體融合引發的思考
手機盡管在通信業內有二十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在媒體領域還絕對是一個新鮮事物。理解手機新媒體,首先是技術上的變革,數字化浪潮是動力;其次是媒介經營形態的革新,受眾的主觀意愿上升,互動性強;再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從依托廣告為主的盈利模式向用戶付費的雙軌兼營模式過渡。
新媒體的出現必然給傳統大眾媒體帶來一定的沖擊和競爭,比如打破傳統媒體的信息壟斷,帶來話語權的分散;比如改變原有媒體發行周期、黃金時段的概念等。但是任何一種新媒體的誕生都不能從根本上取原來的媒體而代之,如果僅余個性化媒體的聲音,勢必引發權威信息缺失的恐慌。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大眾媒體更多是一種促進,傳統媒體在既有優勢的基礎上,整合新技術的長處,提升綜合能力,更好地貼近受眾和市場的需求,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手機新媒體作為新興領域,有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還很多。可以肯定的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共生、競爭、互補將推動媒體事業的新邁進。
對中國微博客的發展來說只有創新其前景才有可能越來越好。比如怎么把微博客的搜索做得更好,因為漢語的魅力是無窮的,140字的限制之內,能表達的東西很多,遠勝過英語;比如怎樣做好手機與微博客的綁定,因為中國有大量的手機用戶,手機用戶遠遠多于電腦用戶。很遺憾的是去年7月,國內“飯否”網遭到政府關閉,有媒體猜測是該網絡涉及到敏感話題,由此導致很多業內人士并不看好微博客在中國的發展。的確,中國對互聯網的監管比較嚴,這是已經或將來在微博客領域進行創業的人要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高難度的走鋼絲的行為,必須做好在政府監管政策下、在正常經營和滿足新一代網絡用戶的需求這兩者之間的微妙平衡。
在全球大趨勢下,微博客是一種有著廣闊成長前景的網絡交流工具。但目前,微博客在中國怎么發展,無論從技術還是政策上來講,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對微博客的需求已經有了一個強有力的勢頭,我們希望中國有能滿足網民需求的微博客,同時,也希望政府在管理微博客的時候抱一個更寬容的姿態,甚至是要進行一些更長遠的考量。實際上,微博客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但能否成為持續的潮流,眾人將拭目以待。有需求,還需要有與此相適應的市場環境。新媒體的融合能否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一種新業態,恐怕只能等待市場來檢驗。相信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注釋
①新華網(news.xinhuanet.com)
②news.10jqka.com.cn,2009年9月11日
③新浪微博網(T.Sina.com.cn?)
④《新周刊》,2010年1月15日,第315期
(作者系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2008級廣播電視藝術學藝術與傳播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