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結構,就像一棵倒置的樹,每一根氣管向下“分枝”,形成下一級的支氣管。可是一旦患了肺癌,人體的這棵“生命之樹”卻瀕臨枯死的危險。
很多肺癌患者本來手術十分成功,卻因為術后未能盡早開始鍛煉肺部,或鍛煉不得法(如因疼痛而不敢咳嗽等),耽誤了肺功能的恢復。其實,經常在游戲和廣播操里出現的呼氣、擴胸等運動,就是簡便而行之有效的肺部鍛煉法,運用得當,完全可以讓肺重獲生機。
臨床上,為避免肺癌患者術后出現呼吸困難、肺不張、墜積性肺炎等病癥,醫生常鼓勵其吹氣球;或在玻璃瓶中裝入半瓶水,囑其對著吸管吹氣泡,以幫助胸腔內積液和氣體排出。
呼吸功能鍛煉也應盡早進行。如可作擴胸運動(方法可參照廣播體操的章節),以增加通氣功能。建議患者手術次日就開始作腹式深呼吸,呼吸過程要慢并盡自己最大努力,這樣才有助改善胸腔的有效容量和呼吸功能。一般每天進行這種呼吸5~6次即可,不應貪快貪多。家屬也要幫助患者多拍背,幫助痰液順利排出。
不少肺癌患者在術后喜歡借助呼吸機來恢復肺功能,其實那不是很好的選擇。因為他們此時呼吸功能往往比較衰弱,一旦長期使用呼吸機,可能會產生依賴,從而給康復帶來困難。
下面是幾種有利于肺癌術后患者恢復肺功能的呼吸方法,術后患者清醒且病情平穩后即可開始練習。
縮唇呼氣患者用鼻吸氣并持續2秒,然后將口唇縮成哨狀(以不感到費力為宜),緩緩呼氣(力度應能將自制懸掛的小紙鶴輕輕吹起),呼氣時間逐漸延長或保持10秒鐘以上。此法最好每天多加練習。
深度呼氣患者取坐位、臥位或側臥位,集中精神,放松肌肉,緩慢深吸氣到最大程度后憋氣(開始持續2~5秒,后逐漸增加至10秒),然后緩慢呼出。每天早晚可分別訓練10~20次。
局部呼氣患者可將雙手緊壓在肺葉切除的部位,吸氣時使被壓部位鼓起,同時加壓的手逐漸減壓,吸氣末保持2~3秒,然后呼出。此練習可使余肺膨脹,充填空腔,避免術后遺留殘腔而繼發肺部感染,同時還可緩解局部創面疼痛。
靜態呼氣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吸氣,有意識地想象空氣是朝前額流去的。當肺部空氣飽和時,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氣10秒鐘再呼出,然后按住左鼻孔重新開始。訓練時每邊各做5次。
此外,當醫生允許下地活動后,患者可一手扶持站立,雙下肢交替彎曲上抬,同時吸氣,還原時則呼氣。還可用啞鈴、沙袋和松緊帶等強化肩胸部等呼吸輔助肌肉的練習。
早期肺癌術后如能正確使用上述鍛煉方法,再結合放化療、中醫藥等治療手段,將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肺癌復發,獲得滿意療效。
編輯/李宇杰liyujie@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