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的因素,并探討了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環境 監測 質量 數據 控制
一、引言
環境監測是為實現保障人類健康、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環保目標。通過對環境監測,能夠準確、及時、全面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學依據。監測目的可歸納為4個方面:(1)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評價環境質量;(2)根據污染分布情況,追蹤尋找、判定污染源,為實現環境監督管理,控制污染源提供依據;(3)收集本底數據,積累長期監測資料,為研究環境容量,實施總量控制、目標管理、預測預報環境質量提供數據,積累監測資料;(4)提供環境管理依據,為制訂環境法規、標準、規劃等綜合性服務。質量控制是整個環境監測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包含了保證環境監測數據正確可靠的全部活動和措施,是環境監測工作中重要的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的因素
環境監測涉及到監測布點、采樣、測試系統、儀器、測試環境、分析方法、人員素質等諸多因素。如:樣本的代表性、分析方法的選擇、使用的儀器、試劑、量具、工作地點、環境、數據處理的模式等,這些要素都將影響測試結果。
1. 監測布點方面。監測布點是監測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受排污口所在地理位置、周邊環境以及天氣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實現理論上的完美布點,只能因地制宜地選取其他點位來代替,有時候這種點位可能與理論要求相差較遠。在這種監測點位布設不規范、具有一定程度隨意性的情況下,所采集的樣品、測得的數據均不能真實反映環境狀況。
2. 采樣方面。采樣容器的材質、采樣的深度或厚度、樣品的儲存方法、氣象條件和采樣的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采樣的質量。例如:在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中,測定同一水體溶解氧的含量時,采集水樣的深度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同一水體同一斷面溶解氧的含量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再如,采集水樣分析其石油類的含量時,水樣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會吸附石油類使分析結果偏低。
3. 測試系統方面。由于分析方法不完善、所用儀器未經校準、所用試劑含有雜質、測量時的環境因素、操作人員感覺器官的差異、反應的靈敏度及固有的習慣均會產生系統誤差。
4. 分析方法方面。任何一個環境監測方法都有它的適用范圍,即有它的適用濃度范圍、干擾物的種類以及允許的限量,如果分析方法選取不當,都會直接影響監測結果的質量。
5. 人員素質方面。環境監測分析、質控及采樣等人員操作技能的高低、責任心的強弱、工作態度的好壞都會主觀地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目前環保系統所屬的環境監測機構均為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少人存在理論水平和應變能力較差的問題,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環境監測任務,從而影響環境監測質量。
三、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的對策
1. 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完善規章制度。環境監測是準確地測取數據,科學地解釋數據和合理地綜合運用數據的過程,其目的是為環境管理服務。準確、可靠、可比的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諸如制定環境標準、條例、法規和政策的依據。為了獲得所采取樣品具有代表性,測量所得有效數據的完整性,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和精密性,各組數據的可比性以及綜合分析評價的客觀性,勢必要建立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
2. 保證監測數據的質量,優質為環境管理服務。環境監測擔負著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監測、為八項環境管理制度服務監測、為污染事故及污染糾紛仲裁監測等四項主要任務,是市場經濟形勢下實施各項環境執法管理、進一步提高環境管理水平的重要陣地。提高環境監測技術水平,完善監測質量機制,保證監測數據公正、權威、可靠,優質為環境管理服務,是新形勢下環境監測工作的關鍵。因此,環境監測工作要面向環境管理,深化改革,充分發揮自我優勢和潛力,強化質量意識,抓好質量保證的綜合管理,全面落實各項質量控制措施,把監測數據所產生的誤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許范圍內,為環境管理提供高效能的技術支持、技術監督和技術服務。為此,要重點抓好監測過程的全程序質量控制。從監測點位的布設、樣品采集、運輸、保存、分析測試數據處理到結果審核以至綜合分析的數據復核,均必須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層層把關。
如利用 Excel軟件來代替傳統的質控圖制作。傳統的質控圖制作多以手工方式計算大量的繁雜數據,再用手工繪制在坐標紙或控制圖專用紙上,較為繁瑣且不容易保存。Excel克服了手工繪制的缺點,大幅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方便快捷易于管理和保存,可以方便各個協作實驗室了解質控情況,也可就質控中遇到的問題互相交流、互相探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便高質量地完成監測項目。
如在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過程中應用數理統計方法。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是一種保證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的方法,其中許多指標都可以由統計方法得出。數理統計方法滲透于質量控制的各個環節,從實驗室基礎分析,到測試結果的分析判斷,都要應用數理統計方法具體可以從檢測限估算、剩余標準偏差等方面進行分析。
3. 加強隊伍素質自身建設,自覺適應環境管理的需求。環境監測工作以人為本,人員素質是監測質量的關鍵因素。在當今環境保護工作深化改革的形勢下,監督管理和執法要求環境監測隊伍人員精、素質高、活力強,能及時、準確地掌握環境質量和污染源動態變化。同時,監測技術及分析方法不斷發展,監測工作所面臨的任務日益擴大和深化,也勢必要求監測人員積極進取,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提高業務水平,掌握新技術和方法以解決環境監測中的新問題。因此,不斷加強隊伍素質的自身建設,自覺適應環境管理越來越嚴格的需求是各級環境監測站提高整體能力和服務效能的必由之路。監測站應根據工作實際制訂監測人員繼續教育、業務培訓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詳細計劃,以此推進自身建設。
四、結束語
環境監測是準確地測取數據,科學地解釋數據和合理地綜合運用數據的過程,其目的是為環境管理服務。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提高檢測水平是關系檢測站生死存亡的大事,這就要求監測人員開拓思路,改變以往質控的狹隘思想,從監測的源頭到報告的發出,每一步都要進行質量控制,對每一個相關的監測人員都要進行控制,對每一臺儀器都要進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使監測質量越來越高,監測工作得到更大的發展,環境監測更好地為環境保護工作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健.闡述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的四大因素.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1)
[2]方舟.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環境科學文摘.2006,(3)
[3]孫德生;湯慧蘭.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中國環保產業.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