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我國變頻器技術的發展形勢和我國變頻器市場被國外企業壟斷原因,同時分析了我國變頻器企業要向縱深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指出了我國變頻器技術向縱深方向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變頻技術 縱深發展 必要性 策略
一、我國變頻器技術的發展形勢
變頻器自20世紀60年代左右在西方工業化國家問世以來,到現在已經在中國得到了大面積的普及,并已形成60億元以上的年銷售規模。正確地說,我國變頻器的市場化始于80年代后期,第一家商品化的變頻器當屬日本三墾變頻器,香港力達公司作為三墾的總代理,在國內巡回講座變頻技術(當時是SVF型)。緊接著,日本富士變頻器推入中國(富士5型)。所以說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的變頻市場是被三墾、富士占領著,盡管在這以前,機械部的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研制電流型變頻器,天津電氣傳動研究所研制著電壓型變頻器,大連電機廠買了日本東芝技術,都沒形成規模。那么,到現在,除了日本三墾、富士變頻器,還有三菱、東芝、安川、明電舍、日立、春日、松下、東洋、AB、羅賓康、通用、KB、摩托托尼、西門子、倫茨、ABB、丹佛斯、西技來克、阿爾斯通、施耐德、安薩爾多、SEW、住友、三木、CT、VACON、KEB、RELIANCE、TE、伊林、歐陸、三星、LG、天傳、西電子等八十多個品牌。好似龍爭虎躍,其中在中國建立合資廠的有:富士(無錫)、ABB(北京)、西門子(天津)、三墾(江陰)。可喜的是,中國涌現不少變頻器生產廠家,除臺灣外,如安圣、佳靈、利德華福等。但是,市場調研可知,我國的變頻器市場基本被國外企業所壟斷,這是不得不令人深思的問題。
能源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極為重要。溫家寶總理在關于國務院機構設置的說明中指出,能源關系國民經濟、關系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妥善應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復雜的國際能源形勢,是我們必須長期面臨的戰略性問題。為加強能源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方案提出設立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負責研究擬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審議能源安全和能源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新一屆國務院機構設置、能源管理得到了加強,能源管理體制將進一步健全。為加強能源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新一屆中國政府設立了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同時組建了國家能源局,負責擬定和組織實施能源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并承擔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的工作。由此可見,能源問題已成為我國今后的一項重要問題。其中電能作為我國的一項主要能源之一,其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作為我國耗電大戶電動機的節電問題就自然成為了我國關于能源政策的一項重要問題。
在高速增長的經濟環境下,中國能源工業面臨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有資料表明,受資金、技術、能源價格的影響,中國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低很多。20世紀90年代中國高耗能產品的耗能量一般比發達國家高12%-55%左右,90%以上的能源在開采、加工轉換、儲運和終端利用過程中損失和浪費。如果進行單位GNP能耗(噸標準煤/千美元)的國家比較(90年代中期),中國分別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和4.2倍。1995年,中國火電廠煤耗為412克標準煤/kWh,是國際先進水平的1.27倍。由此可見,對能源的有效利用在我國已經非常迫切。作為能源消耗大戶之一的電機在節能方面是大有潛力可挖的。據國家《電動機調速技術產業化途徑與對策的研究》的報告,我國發電總量的66%消耗在電動機上。截止到1999年,我國3KV以上高壓電動機的總容量已達到1.44億KW,且每年以500∽600萬KW的速度增長,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這其中1/3電動機(35%)需要調速,那么在10年時間內,則為2.10×35%億KW=0.74億KW=1100億元,考慮價格等其它因素,實際總額在800億∽900億元之間。年平均數應在80∽90億元之間,當然這是在市場穩定之后的年平均市場總量。由此可見作為耗電大戶電動機的節電問題已成為我國關于能源政策成敗的一項重要問題。然而目前能夠解決電動機耗電問題的變頻技術的核心——變頻器技術卻被國外壟斷,這是一個不得不引起所有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深思的問題。雖然我國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這種局面卻沒有很多實質的改變。
二、我國變頻器技術向縱深發展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變頻器企業眾多,然而有實力與國外企業抗衡的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問題:
1. 廣告傳播危機:資金不足,痛失媒介話語權
國際巨頭在強大的資金實力支撐下,主流媒體傳播資源幾乎盡入外企之手。目前,國外變頻器企業廣告在各電視臺已牢牢掌握住話語權。我國企業因資金不足,進退兩難,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滿盤皆輸。
2. 渠道掌控危機:短兵相接,終端策略舉步維艱
在渠道掌控上,國際品牌不僅在一級城市高端市場占據絕對優勢,還向二三級城市和農村市場步步滲透。而高額的終端建設費用讓我國企業望而卻步,本土企業與外資短兵相接,對渠道分銷商和終端的掌控能力的嚴重缺乏,終端策略舉步維艱
3. 產品研發困境:人才缺失,固步不前難長遠
外資企業通過提供優勢的學習平臺與成長空間,更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引領消費潮流。而本土企業由于戰略性人才的流動和缺失,品牌及產品戰略飄移不定,缺乏系統性和可執行性,制約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 品牌建設危機:缺少忠誠,想要被愛不容易
日本三墾、富士變頻器、德國西電子等國際巨頭都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發展歷程,通過長期系統的品牌規劃,消費者的心智資源已俘獲殆盡。而本土企業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風甚烈,品牌戰略飄移不定,產品及服務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深層次需求,難以形成品牌忠誠,發展極不穩定。
這些問題都制約著我國變頻器企業的發展壯大,也是我國變頻器市場被國外企業壟斷甚至其壟斷的范圍還不斷被擴大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見,我國變頻器企業已經到了繼續發展還是被吞食的選擇關口。
三、我國變頻器向縱深發展的方向和策略
我國變頻器技術被國外企業壟斷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國變頻器技術也不是沒有機會的。
首先,我國具有與世界所不同的市場情況。在我國電機使用的類型多種多樣,分布到各個行業。這就決定了國外企業生產的變頻器無法滿足我國所有行業所需,這其中一定存在有一定的市場空缺,而這些市場就是我國變頻器企業可以作為發展的重點。其次:去年的金融危機使國外許多變頻器企業遭到重創,許多企業也在變頻器研究方面處于停止或半停止狀態。而我國各級政府對變頻器企業也給予大力支持包括政策上、資金上、人力上等。
這就需要我國變頻器企業找準方向,找準突破口,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機會是有機會趕上國外企業的,至少差距可以進一步的縮小。
根據變頻器在不同行業的應用特點,很多廠家都推出非常新穎的變頻器,并將個性化發揮的淋漓盡致。所謂變頻器個性化就是指變頻器本體按照各自特定的方式發展自己的風格,并完善變頻器本體,從而形成相對穩定而獨特的變頻器特性。變頻器個性化的提出是變頻器廠商針對目前蒸蒸日上的銷售市場和龐大的OEM訂單。任何廠家的變頻器,要想提前擺脫只有在通用變頻器市場中有所作為的陰影,必須做出更為貼近OEM廠商的合作計劃。當OEM制造商將變頻器作為標準配置時,變頻器的個性化將更不易被忽視,否則變頻器廠商將隨時作好面臨被更換出局的尷尬局面。
個性化變頻器不僅是國外變頻器技術的發展方向,我國變頻器技術也是如此。而且我國行業覆蓋面大,個性化變頻器需求的地方也眾多。我國變頻器技術可以根據我國的特點設計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個性化變頻器。
我國這幾年經濟發展水平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因此交通工具也得到不斷改善。當然交通工具的節能技術也成為老百姓關注的。因此,對交通工具中的節能技術就具有廣闊的市場。我國變頻器企業就可以選擇這方面為突破口。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交通工具上專用變頻器來。同樣家電設備、通信設備、電力設備包括工業設備等都具有市場空缺,這就需要我國變頻器企業作出適合自己企業特點的方向并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個性化變頻器。這樣,在國外企業的重重包圍中走出來,而且會很勝利的走出來,成為我國變頻器技術發展的典范。我國變頻器市場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就可以打破了,我國變頻器技術走向世界就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陳永漢《從國內市場狀況分析當前我國變頻技術的發展潛力》 商業時代 2009.11 第31期 第116頁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科學技術部等《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2006
[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2003
[4]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市場化節能新機制—— 合同能源管理》 2006
[5]《電氣傳動自動化手冊》機工版
[6]丁斗章編著《變頻調速技術與系統應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7]張燕賓主編《變頻調速應用實踐》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8]吳忠智主編,吳加林編著《變頻器應用手冊》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