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公司的老總,干嗎非要去干登山這么辛苦又沒意思的事?是不是性格特別擰巴?還是做秀?真的,我當時完全不理解?!?/p>
剛剛在印尼查亞峰闖了趟鬼門關,孫冕又計劃著3月底去攀登珠峰。這個57歲的男人,登山上了癮。
也許你想不到,現在以“登山愛好者”自居的孫冕,在50歲前沒有登過一座山。生平第一次正式登山,孫冕碰巧與王石住在同一間帳篷。那是2003年的“激情攀越哈巴雪山”活動,作為主辦方《新周刊》雜志的社長,孫冕不過是去“湊個熱鬧”。
在那之前,他對登山這種運動一點也不感冒,對王石這面“業余登山的旗幟”很不理解:“一個大公司的老總,干嗎非要去干登山這么辛苦又沒意思的事?是不是性格特別擰巴?還是做秀?真的,我當時完全不理解。”
沒想到,一趟哈巴雪山下來,孫冕自己也迷上了登山。從云南到四川、從俄羅斯到新疆、從青海到西藏、從非洲到南美……年過半百的孫冕樂此不疲,交了不少“山友”,追在國家登山隊隊長王勇峰后面喊“師傅”:“每座山都是一個期盼,我會想去看它,好像看望一個人一樣。”
最后一口氣
當時我想,完了,這回可能要留在這兒了。
由于涉及到土著、礦區、外交部等敏感詞匯,孫冕一行7人的查亞峰困境被媒體鋪天蓋地地報道。其實,這并不是最危險的一次。對孫冕來說,2009年1月攀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的經歷更加驚心動魄,“我當時覺得這把骨頭就要留在那里了?!?/p>
在我的登山經歷中,最危險的一次是2009年1月登阿空加瓜。當時也是跟王秋楊、孫斌(原國家登山隊教練)等人一起。我們這支隊伍前幾天的狀態很好,走得順當,連向導都夸我們能力強。沒想到,在登頂前,我出現了問題。
當時是夜里1點,剛出發不久——一般沖頂都在夜里出發,白天出發,時間不夠。由于吃不慣芝士之類的食品,我前一頓飯只喝了一碗湯,很快就開始感覺體力不支,發虛、冒冷汗。按照以往的經驗,這時候應該趕緊吃東西,于是我從背包里找了一些營養棒之類的東西吃下去,本來還好,可這時候最致命的事情發生了:向導給我喝了一口凍桔子水。
西方人和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不一樣,他們認為喝熱的東西對胃不好,但中國人的胃就得喝熱的,尤其在那時候,喝了凍桔子水,冷上加冷啊。很快我開始反胃,不斷打嗝,差點喘不過來氣。登山時,正常呼吸很重要,本來山上空氣就稀薄,打嗝相當于加速體內氣體的排出,是很危險的。當時有山友問,孫爺是不是肺氣腫?還是腦昏迷?怎么發出這么怪的聲音?還有人到我跟前晃手指,讓我辨認1、2、3。還好,我都答對了,他們才松了口氣,慶幸我沒有發燒,腦子還清醒。
走到最后一個山口,向導讓我們把所有的背包行李都放下,只拿手杖輕裝沖刺。但只走了一小段,我再次感覺體力不支,完全走不動了。山友十一郎(注:周行康,蘋果基金會秘書長)把自己口袋里最后的兩顆糖拿給我,一個向導遞給我一塊威化餅,我飛快把這最后可以吃的東西吞下去。向導說,這點東西不足以支撐我上去再下來,讓我自己選擇留下還是跟著大部隊前進。
我當時哪里還有什么選擇?只能硬著頭皮跟他們走。以我的經驗,登山時不管發生任何事情,絕不能單獨一個人。但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真的很危險,當時我想,完了,這回可能要留在這兒了。還好,最后撐著一口氣上去了。
忘性是好還是壞
如果那些記憶會給心理帶來負面的影響,那么我寧可把它們丟掉,日子總是要繼續的。
盡管有過如此危險的經歷,孫冕從未想過放棄。從阿空加瓜峰下來一年后,他和王秋楊等山友再次出發前往印尼查亞峰,沒想到,等著他們的是又一場危機:6天“世界最難的徒步路線”,走得異常辛苦;抓著繩子蕩過巖壁斷崖時,有點恐高的孫冕大叫“媽媽呀,我以后再也不調皮了”;等待營救的晚上,忐忑難以入眠;回程路上,趴在駕駛座后面躲避可能出現的子彈……
然而,談起那段經歷,孫冕的語氣很輕松,似乎早已忘記當時的焦慮心情。這一趟下來,他掉了14斤肉,可一個春節又補回來了,“超級郁悶啊,身輕如燕的感覺多好?!?/p>
“逃脫”危險之后,每次再想到那些經歷,都覺得很值得。其實,每次登山時,孫冕都會罵自己“臭狗屎、這么難的路為什么還要來”。但下山后,又覺得“哎喲,爽死了,終于完成了要做的一件事”。特別矛盾的心態也正是樂趣之一。
登阿空加瓜那一次,不僅我的身體出現問題,王秋楊的情況比我更糟。她也體力透支,登頂后是被人抬下來的,抬的過程中,由于自身沒有運動,體溫下降,處于半昏迷狀態,非常危險。但兩天后,當我們下山來到一個小鎮里,喝著葡萄酒,吃著阿根廷烤肉,談笑風生,恍然覺得昨天的危險離我們很遙遠。
人有時候真是很奇怪,難道人的本性就是會很快忘記痛苦的事情?還是抱有一種僥幸心理?我不知道這種忘性是好還是壞。不過,人生總有一些很痛苦、不愿回首的事情,如果那些記憶會給心理帶來負面的影響,那么我寧可把它們丟掉,日子總是要繼續的。
我每次去登山,最擔心的人就是母親。最初,我登山前都不告訴她,等回來后才跟她說。這次去查亞峰我也沒有告訴她,后來出了事,弟弟妹妹們全都知道,只對母親封鎖消息,不過最后還是沒瞞住,媒體的報道太多了。母親知道后,就每天給我打電話,當然打不通,她很著急。但這件事,我春節回家見她時,她并沒有提。山路即心路登山的人有一句話:快就是慢。其實人生有時候也是這樣。
山路即心路。
第一次登山時,孫冕發現王石走的速度比別人慢,但腳步一直不停。很多年輕人雖然速度快,但走不了多久就要停下來休息,最后并沒有王石堅持得久、走得遠。這對孫冕觸動很大,此后登山,他就采取王石的方法,按照自己的呼吸和節奏,一步一步慢慢走:“登山的人有一句話:快就是慢。其實人生有時候也是這樣。山路即心路?!?/p>
除了節奏,孫冕還從王石身上學到另外一招:有時候我們大白天回到帳篷,王石也一頭鉆進睡袋。我問他,這么早睡得著嗎?他說,不睡覺干嗎?于是我知道了,“保存體力”對登山的人來說很重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事情,所以不能把所有的體力用完?,F在我每次登山也是這樣,一回到帳篷就鉆進睡袋,即使睡不著也躺在那兒。
除了王石,王勇峰是另一個對我影響很大的人,我死乞白賴地要他收我做徒弟。從他身上,我學到的是處理突發事件的鎮定。每次登山,只要有他在,心里就特別踏實。這次在查亞峰遇到困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他知道我們的情況后,在很短時間內調動所有關系,成功地把我們營救出來。
這些年交到的山友,是我登山最重要的收獲之一。一日為山友,終身為友。兩個人相處十年,互相之間的了解程度也不一定比得上一起登山十幾天。在高山上,系鞋帶都是要花費很大力氣的事,如果這時候旁邊有一個人毫不猶豫地脫手套、蹲下來幫你系鞋帶,你的眼淚不可能不流下來。
這次登查亞峰,我走得很慢,一直落在隊伍后面,一是因為到底年紀大了,體力比不上年輕人,二是因為兩條腿有舊傷。孫斌就一直跟在我后面。
上次登阿空加瓜,我的手杖斷了,也是孫斌飛快把自己的手杖給我;我的頭燈沒電了,他說:“孫爺你前面走,我在后面照著你。”
到了山頂,孫斌給我們拍DV,讓每人說幾句話,我差點說不出來:“沒有你的手杖和燈,沒有十一郎給我的那幾顆糖,我根本不可能上來?!闭f著說著差點又要哭出來。那種感動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