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家有著悠久歷史與豐富行業經驗的老牌公司似乎并沒有將新能源作為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
變賣家產的事情最近頻頻與殼牌拉上關系。
歐洲石油巨擘英荷皇家殼牌集團3月16日宣布,作為其全球削減成本計劃的一部分,公司將出售旗下全球9000多家加油站。
此前,殼牌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零售市場,在90個國家中擁有4.5萬家加油站,其中直接經營的接近3萬家——被出售的部分應在此列。
對于剩余的1.5萬家加油站,殼牌計劃繼續推廣發放許可證、發展特許經營這一成功模式。此部分預計可盈利10億-30億美元。
與這項“從35%的零售市場退出”的計劃同時宣布的,還有削減1000個工作崗位的聲明。聲明指出,此舉有望一年內為殼牌節省10億美元開支。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自去年7月新任CEO彼得·沃瑟上任以來,殼牌已經先后裁員5000人,并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內進一步裁員2000人。
除了裁員,殼牌還計劃出售其15%的煉油資產以回收資金,其中包括6家煉油廠。
更有傳言指出,包括北海油田資產、歐洲液化天然氣業務、非洲17個國家的加油站網絡、尼日利亞在岸油田項目、瑞典業務以及三家歐洲煉油廠的拍賣等退出項目均在運作之中。瘦身、裁員、出售資產,此時的殼牌好像特別需要錢。
由于正值與中石油聯手收購澳大利亞第一大煤層氣生產商Arrow能源公司國內業務的緊要關頭,殼牌回收資金的舉動不能不令外界質疑其收購實力。
但是,來自殼牌方面的消息顯示,錢似乎不成問題。彼得·沃瑟公開表示,對于Arrow“我已經準備好了付錢”——盡管出于成本考慮,“不會付太多”。不為收購,變現的目的為何?
彼得·沃瑟承認,殼牌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未來幾年內投入巨額資金以提高油氣產量”是殼牌剛剛制訂的戰略調整。以上的種種舉動完全是因為公司的戰略調整——減輕產業鏈下游的資產比重,逐漸向產業鏈上游傾斜。
經歷了經濟危機,殼牌發現全球經濟的衰退減少了對燃料的需求,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尤其是北美和歐洲這些過去發展幅度比較大的國家,衰退直接影響了把原油加工成汽油和其他油品的經濟性。因此,下游產業將被逐漸放棄,而天然氣及油氣開采則被殼牌石油認定為最關注領域。
在近期的一次訪華行程中,沃瑟曾公開表示:天然氣在2012年將占殼牌上游業務總量的一半,因為天然氣設備更加廉價。由此,就不難看懂殼牌之前的一系列舉動。
從下游的部分領域退出,逐漸向上游傾斜,調整后,殼牌2012年的油氣日產量將升至350萬桶油當量,比2009年增長11%。到2014年,該公司將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油氣勘探和開采。
為實現長期目標,殼牌還將對墨西哥灣深水區、北美致密地層天然氣和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和煤層氣進行大力勘探和開發,儲備未來。
舍輕取重,舍下游取上游。但是,在未來5年的戰略調整計劃中,這家有著悠久歷史與豐富行業經驗的老牌公司似乎并沒有將新能源作為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至少在現有計劃中無從尋覓新能源芳蹤。
這是否預示著,未來五年,全球對傳統的、不可再生的油氣能源的需求將迅速擴大,新能源則仍停留在概念階段?還是殼牌有信心在傳統能源領域內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無視新能源競爭,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