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玉如磨人。楊根連磨出來的不僅是玉雕絕技,磨出來的更是自己的人品。
4月的京城,風依然大。在一間不起眼的地下室里,楊根連依然氣定神閑地做著手里的活兒。燈光下,金絲楠木做的工作臺閃爍著大氣而高貴的光澤。
楊根連經營著一家業內有名的玉器行,然而讓他譽滿京城的,卻是其身懷6項獨門宮廷玉雕絕技,而且還恢復了曾兩度失傳的“金鑲玉”工藝。他做的薄胎玉器和金鑲玉因而被稱為“中國玉雕界的勞斯萊斯”。
有錢難買金鑲玉
2005年的一天,一個浙江商人慕名找到楊根連。小小地下室里,那些精美絕倫的玉器寶貝,很令這位見多識別廣的浙江商人目不暇接。他連連稱奇,尤其是當他看到楊根連給他展示的一件佛珠時,更是愛不釋手,提出愿意高價購買。這樣的情況對楊根連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的寶貝被很多人看上過,都說要高價購買,但是每次都被他堅決地拒絕。
被拒絕的浙江商人突然從懷里掏出一張空白支票,送到楊根連的面前說:你自己填數,隨便填。這種場面對于楊根連來說還是第一次,空白支票,那還不想寫多少就寫多少?這一擲千金的事聽得多了,揮金如土的人也沒少見過,花錢如流水眼都不眨的人也的確有不少,可是,如今真有人掏出一張空白支票來買東西,這未免豪爽得有點過分。
這串佛珠做得相當精細,每顆珠子直徑不到2厘米,都是從內部鏤雕,再在外面浮雕圖案,工藝復雜,全部是純手工制作。它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金鑲玉”的工藝?!敖痂傆瘛保瑢W名叫“金銀錯嵌寶石玉器”,就是把金絲鑲嵌在玉器上。這門工藝曾是乾隆皇帝的最愛,為宮中獨享,嚴禁外傳。
而楊根連手上的金鑲玉佛珠不僅做工精細,而且首次把這門工藝用在了首飾上,可謂價值連城,所以浙江商人才舍得用一張空白支票來換??蓷罡B卻沒心動,“當時我很憤怒,我說收起你的支票,我一件東西都不賣你?!?/p>
原來,那串金鑲玉佛珠是楊根連花費三年心血做出來的,被他視若無價寶。用他的話說,藝術不是僅憑金錢就可以買到的,要看人品,更要看緣分。對于真正懂得欣賞,真正喜愛金鑲玉的朋友,楊根連卻毫不吝嗇。整個工作室的金絲楠木家具,楊根連不知道究竟值多少錢。當年,一個朋友就是用了這一屋子的家具,換走了一串金鑲玉串珠。
忠良之后薄胎楊
能做金鑲玉的,自然不是普通人。有一次,楊根連跟一位朋友逛古玩城,走進一家古玩店,聽到有幾個古玩商在談論自己,把自己描繪成一位年近90的老者,須發皆白,隱居京郊,閉門謝客,玉雕絕技已臻化境,數十年前已金盆洗手……那位朋友走上前去,問幾人是否認得楊根連,為何說得如此之神。幾人搖頭表示不認識。楊根連上前一步,告訴幾人自己就是楊根連。幾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一撇嘴:“你當他孫子歲數都不夠?!睏罡B只有苦笑。
楊根連出身琢玉世家青山居,是歷史上有名的楊家將后人。中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清代北京玉器行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專門為皇家服務,在技藝上得以精益求精,形成了“京作”獨特風格。民國初期,北京玉器以青山居和前門為最盛,所謂“要想買京工,必須到北京”。
“我父親就是做玉器的,小時候,很多玉器大師都住街坊,比如王功臣,當時專給全國翡翠定品級,還有像容全祿、“黑劉”劉心庭、張子玉……在這個氛圍中,你想不學玉器都不行?!?/p>
1979年,楊根連進入北京玉器廠,磨練了6年基本功才正式干活。 “不同的是,我是青山居的后代,不僅能在廠里學藝,還能跟街坊的叔叔大爺學藝,這是別人比不了的?!睏罡B回憶說:“青山居當年砸彎子最好的,叫劉豪年,玉器廠請他去,人家不去,以后幫玉器廠帶了兩個徒弟,都到不了他的水平。所以玉器廠的薄胎工藝一直難以達到前人的水準。而我學這種技藝,就容易多了。”
在大師的指點下,楊根連的技藝進步很快。他把一塊河南碧玉做成一個壺,壺壁極薄,作品完成后產生一種熒光,是薄胎作品中難得的精品。一位港商看后,誤以為原料是新疆碧玉,愿出高價買下。當被告知這是河南料時,港商連稱如此做工實在高超,仍愿意用高價買下。最終,楊根連的這個壺的賣價超過了全車間30個壺的總價。
之后楊根連又思索在自己創作的、胎壁已經極薄的青白玉鼻煙壺里畫內畫。眾所周知,青白玉再薄,透明度也無法跟玻璃比,所以畫起畫來難度也比玻璃大多了。楊根連說,他將筆深入瓶口后,根本看不見筆在瓶內的位置,只有筆尖幾乎要到瓶壁時,才能看見一點影子,作畫時必須凝神屏氣,人筆合一,全憑感覺。
在薄胎玉器的創作上取得突破之后,楊根連將目標瞄準了“天下有雙瓶”。這是一種在老北京玉雕界流傳已久的高深技法。史料記載,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有無名高手精擅此藝,能夠將兩只紋飾復雜的玉瓶雕得形狀、尺寸、紋飾、重量均完全一樣,令愛玉成癡的乾隆皇帝驚喜不已。后來,隨著清朝的衰退,“天下有雙瓶”的技法逐漸失傳,其故事只在坊間流傳。
創作這種玉瓶的關鍵,除了需要掌握玉器重量的獨門技巧,更在于經年累月苦修方可達到的“人玉合一”的境界。楊根連在不借助任何高科技設備的情況下,憑借20余年玉雕功力,打磨出一對胎壁奇薄、紋飾繁復的玉瓶,用天平一稱,兩只瓶均為493.4克。玉器行內的老藝人評價,即便是乾隆年間的宮廷高手,也不可能精確到0.1克,楊根連的技藝,實在不可思議!
經過多年的鉆研,楊根連做的鼻煙壺連創玉器史上的六個第一:青玉薄胎薄度第一;青玉薄胎內刻外凸內凹第一;青玉薄胎內畫第一;青玉薄胎對瓶第一;鼻煙壺內掛雙鏈第一;用水膽制作鼻煙壺第一。他做的鼻煙壺,有壺壁薄得可以透見指紋、放在水中不沉等特點。他的作品頻頻在拍賣行拍賣。一塊只值20元的瑪瑙,經楊根連做成鼻煙壺,在英國竟拍出了110萬元的高價,創下了同行之最。身懷絕技的楊根連,因此被行內人士譽為“薄胎楊”。
復活傳說中的金鑲玉
從1993年開始,楊根連與弟弟合伙下海做起了玉器生意。一次偶然的機會,楊根連在一個老前輩那里聽說了失傳的金鑲玉工藝。時逢亞洲金融危機過去不久,玉器等工藝品市場一度蕭條。楊根連又想起了那個失傳了的金鑲玉,于是便決定琢磨出這門工藝。
乾隆時期的金鑲玉是用鑲嵌帶膠粘地把金絲亞進玉器里,但楊根連卻想研究不用膠,直接把金絲嵌在玉里的技藝?!斑@個金鑲玉太有挑戰性了,實際上已經是推翻了老的,打開了金鑲玉的新天地。”
可真正研究起來,卻是無比艱難。足不出戶,埋首金玉間,楊根連瘦了。在鼻煙壺上試驗了幾個月,一點進展也沒有,鑲上去的金線總是脫落。一次次的購買玉器和金子做試驗,一次次的失敗,白花花的銀子打著水漂。弟弟干著急,“搞點大路貨,能掙錢不就行了?”楊根連堅持著:“我琢磨不出來絕不做大眾貨,我要做就做最好的。
看到楊根連無動于衷,弟弟打算撤資甩手不干了。正在關鍵時刻,沒有弟弟的支持就意味著前功盡棄。無奈之下,楊根連找來家里人開家庭會議,跟大家立下軍令狀,一定要把金鑲玉做出來!
為了節省資金,楊根連選擇在用料較小的首飾上做試驗。有一次,楊根連做出一對金鑲玉耳釘,讓弟弟拿去給耳釘的托做拋光。結果意外發現經過滾桶鋼珠的打磨,鑲在耳釘上的金絲絲毫沒有松動。
終于,金鑲玉試驗成功了,楊根連喜出望外,然而卻有人不信。曾經有一位收藏家看到楊根連做的一顆鏤空金鑲玉珠子。琢磨了半天,他怎么也不相信上面如此細小的“佛”字是金絲鑲嵌上去的,他覺得是畫上去的,用刀就能夠刮掉。因為在他看來,如此精細的玉雕手工藝不可能做到。于是,二人為此打了10萬元錢的賭。那位收藏家用刀刮了又刮,玉刮下一層,金也刮下一層,“佛”字依然如初。最后,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針從珠子上挑出一段金線來。
正因為許多人并不了解真正的金鑲玉,楊根連決心做一件絕世珍品出來。于是,他把自己關在了工作室。把玉打成一顆顆珠子,再用獨特手藝鏤空玉珠,雕上幾十朵花,再把金絲壓進去,磨平……一顆珠子就要用去幾十道工序,整整108顆珠子,用了三年的時間,楊根連做出了那串吸引浙江商人的絕世金鑲玉佛珠。
經過有關專家評定,對金鑲玉佛珠標價1600萬元。弟弟又說:“賣了吧,別說1600萬,1000萬、500萬,我都賣;人不就為了生活嘛?現實點?!?/p>
而楊根連毅然決定把這件價值連城的金鑲玉佛珠貢獻給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依然沒有一件像這樣的東西,包括故宮都沒有這么一件東西,我覺得這個應該對祖國的一個交代。錢這東西,不一定就是好東西,我只能說,人應該是有精神的。來到這個世上,你創造了多少,你能給人們帶來什么,那才是我們活的意義?!?/p>
對話:
《中華手工》:做金鑲玉,最大的難點在哪里?
楊根連:做金鑲玉,最難的是金和玉的結合,玉石非常堅硬,開出槽后,黃金既要和槽口齊平,讓人摸上去沒有明顯的凹凸感,而且金絲還要能在玉石中長期保存,不能一碰就脫絲。
金鑲玉脫絲的現象,從古就有,臺灣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的金鑲玉,都有部分脫絲。而且看古代工藝,很多在使用膠來固定金絲,這其實行不通,玉和金很難長期黏合在一起。目前國內很多人聲稱能做金鑲玉,你可以摸一下他們拿出來的東西,不是跳絲(金絲高出玉石表面)、塌絲(金絲低于玉石表面),就是用手一摳能把金線抽出來。我說我的金鑲玉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有人不信,拿鑷子挑了半天,也沒成功。
《中華手工》:您的訣竅方便透露一下嗎?
楊根連:按說這是機密,但我可以告訴你,我在玉器中開的槽和別人不一樣,這個槽下面寬上面窄,這樣就能“掐”住金絲,金絲填進去后,很難脫落。我做了很多首飾,天天把玩,也從沒出現過脫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