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群鐵桿“蛋粉”,交流、傳承、創新著蛋雕技藝,更營造著技藝之外的互助精神。
說起蛋雕,讓人最容易想到西方復活節彩蛋,尤其俄羅斯蛋雕藝術,在俄羅斯博物館的收藏品中占到了4%。因為象征著“新生命的開始”,這種藝術在國外極為流行,蛋雕藝術家、愛好者不計其數。
如今國內也有一群鐵桿“蛋粉”,他們利用手中的工具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圓潤、易碎的蛋殼上,鵪鶉蛋、土雞蛋、火雞蛋、鵝蛋、孔雀蛋、鴕鳥蛋……在方寸之間展現大千世界,并樂在其中。
圈子里的生命救助
圈子交流地:蛋雕藝術圈http://dandiao.q.sohu.com/
圈主:馬仲春(擅長鏤空雕刻)
【鏤空蛋雕藝術】運用沖、劃、切、刮等刀法穿透蛋殼,又不破壞蛋殼的完整性,經過藝術處理,使蛋殼有一種玲瓏剔透的感覺。
正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有個“陽光生活館”,馬仲春受張海迪的邀請,帶著精美的蛋雕作品走進了世博,向全世界展示他的卓絕技藝。59歲的馬仲春是蛋雕界里的名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的鏤空雕刻技藝精湛,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身殘志堅的精神。
馬仲春還有另一個身份——蛋雕藝術圈的圈主。馬仲春喜歡交朋友,尤其是蛋雕圈里的朋友,在創作、交流之余,喜歡網上沖浪的老馬建立了蛋雕藝術圈,通過圈子聯系全國各地的蛋雕高手及廣大的蛋雕愛好者,集眾人的力量來擴大人們對蛋雕藝術的了解。圈子里,不僅有蛋雕藝術發展近況,還有蛋雕技藝的學習,各位蛋雕藝術名家也會對作品提出誠懇的意見。
受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馬仲春制作一件蛋雕藝術品大概要花一個星期。“我追求的是質量,花的時間自然要長些,件件作品都是精品。”在殘奧村表演蛋雕藝術時,有位外賓出一萬美元買馬仲春的鏤空二龍戲珠蛋雕,卻被他婉言謝絕,在馬仲春眼中,這些心血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我可以把作品送給朋友,這體現的是情誼,但不會把自己花心血雕刻的東西作為商品出售,可有一次例外……”馬仲春嘴中的“例外”,指的是他將自己精心雕刻的十個蛋雕作品集結成盒,以高價進行拍賣,目的是給素不相識的殘疾女孩王雙女湊手術費。此舉在蛋雕圈里炸開了鍋,朋友們深知老馬對作品的珍惜,無一不被他無私的精神感動,紛紛捐出自己的作品進行義賣。“沒想到圈子的力量這么大,蛋雕不僅把愛好者聯系在一起,也把愛圈了進來。”老馬低沉的聲音中無不透露出驕傲與感動。
老馬有個愿望還一直未能實現,就是能聯合幾位蛋雕藝術家出本關于介紹蛋雕技藝的書。他對蛋雕藝術的推廣不遺余力,他誠懇地告訴記者:“如果有平臺推廣蛋雕藝術,我很樂意組織朋友到各地講授蛋雕技藝,讓更多的蛋雕愛好者加入我們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圈子。”
生動的玩蛋學習班
圈子交流地:德榮齋蛋雕培訓班
圈主:蒲德榮(擅長影像蛋雕)
【影像蛋雕藝術】在蛋殼表面雕刻,類似于用刀作畫,利用蛋殼本身自有的顏色(如紅皮雞蛋、綠皮鴨蛋)通過掌握刻刀力度和運用不同的技法,雕刻出立體的圖畫,有白描、剪紙、版畫、攝影、油畫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給人以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在河北涿州市一棟古樸的老樓里,時不時傳來幾聲笑語,十來個大人小孩圍坐在一張長方桌旁,拿著刀具搗鼓著手中的雞蛋殼,一位體態稍胖的中年男子不時指點幾下,他就是德榮齋蛋雕藝術工作室的創辦人蒲德榮。這位曾經的修表匠人,如今專注玩蛋雕,北京首都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市文物局和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等都收藏了他用影雕寫實技法雕刻的蛋雕作品。
蒲德榮取得如今的成就,得益于2007年參加的一次美國夏洛特市文化藝術品博覽會。組委會秘書長艾琳娜女士被蒲德榮雕刻的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蛋雕作品震驚了,稱贊這是“來自東方無與倫比的神奇藝術”。蒲德榮腦中閃過一道靈光,國外的蛋雕藝術雖然精美,但是缺乏獨特風格,于是,在他的作品中出現了更多的中國元素,梅、蘭、竹、菊、飛天舞等,自成一套“中國風”蛋雕藝術品。
走南闖北,蒲德榮發現要將蛋雕藝術在中國推廣,還得使這項技藝走進民間,“成立一個專業的蛋雕藝術學校是最好的了,在歐美,蛋雕還有本科甚至博士學位呢!”于是,蒲德榮依托工作室開辦了蛋雕培訓班,外出展覽時他就交給徒弟來指導。學習班的成員有上至年近花甲的老人,下有十來歲的小孩。一位年輕的美術老師將自己學到的蛋雕技藝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有位加拿大籍的上海老先生,70多歲,學蛋雕的目的就是為了老有所樂;兩位還未畢業的大學生也在其中;更多的,是一群十來歲的活潑小孩……
“現在80、90后的學生接受新事物比較強,對民間傳統藝術也充滿好奇,他們更偏愛一些比較唯美的動漫卡通圖案,曾經我希望他們將‘中國風’傳承下去,可看看他們制作的‘洋圖案’比按照我的意愿雕刻得生動多了,仔細想想,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使人愿意嘗試,這也算蛋雕藝術的創新吧!”蒲德榮坦然地說,在他看來,這也不失為傳承蛋雕技藝的好方法。
潛伏的高手們
因為材質常見,上手門檻不高,民間喜歡蛋雕的人逐漸增多,其中活躍著無數蛋雕界的高手。在北京,有一位被稱為“宣南巧娘”的趙偉,她是老馬的一個圈中好友。趙偉在蛋殼上精耕細作,創作的彩蛋藝術被稱為蛋殼文化的一絕;被眾人稱為“蛋雕劉”的劉會群,是品蛋居的主人,其作品被國外蛋雕商家采購;山東的單孟渤,他把刻瓷技藝運用到蛋雕上,不僅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刻出的作品也個個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蘭州的楊湘生是一位不走尋常路的蛋雕愛好者,準確地說,她是位“雜家”。伴著她爽朗親切的話語聲走進屋內,首先歡迎你的是五只可愛的貓咪和半壁墻的鞋盒子,大大小小好幾十個,納悶之際,老楊指著鞋盒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就是我的蛋雕‘展示柜’,因為家里小動物太多,只有把作品放在鞋盒里保護起來,不過前兩天才被一只貓咪碰壞一件作品,心疼死我了。”精美的蛋雕作品竟然都存放在簡陋的鞋盒里,惋惜之余不得不佩服老楊的灑脫。
打開一個個鞋盒,我瞪大了雙眼,再也止不住驚嘆聲。造型各異、五顏六色的蛋雕作品可愛至極,“喜結良緣”的一對新人惟妙惟肖,新娘坐進雞蛋殼雕的大花轎,新郎樂得哈哈笑。再看看老楊將傳統蛋雕創新改造的小蛋燈,柔和的光線從鏤空的蛋殼里透出,不僅可愛,還很實用,夜晚,借著這盞小臺燈發發呆吧。老楊順手從鞋盒里拿出一個絲帶繡和珠繡結合的蛋雕,用充滿憐愛的口氣說:“這是我最初接觸蛋雕時制作的作品了,當我把這件作品發到網上后,很快就有800多人跟帖,給了我巨大的信心,所以我一直熱衷于裝飾性的彩色鏤雕。”國內做裝飾性蛋雕的人很少,因此每當老楊的作品在網上一“出場”,就能吸引眾多的目光和“叫好聲”,用老楊的話說,“可能因為我喜歡看動畫片的緣故,作品都比較卡通,才比較受人歡迎。”你能想象得到嗎,喜歡看動畫片的老楊今年已經61歲了,正是因為她有如此年輕的心態,才創作出這些充滿靈氣的蛋雕作品。
由于蛋雕作品比較脆弱,老楊幾乎不帶它們出門,因此和蛋雕愛好者的技藝交流也就僅限于網上,不過私下他們倒是常碰頭探討心得。身邊的人勸老楊把蛋雕作品商品化,得與時俱進,可老楊最關心的卻不是這些,她說:“我做蛋雕純粹是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愛,最大的愿望是在北京開個蛋雕作品展,當然希望很多蛋雕藝術家也參加,風格越多就越能推進蛋雕藝術的發展。”
不過幾乎所有的蛋雕藝術家對初涉蛋雕的愛好者都有個共同的建議,“別把蛋雕當生命,適當地玩玩可以修身養性,靠蛋雕生存并不現實。做到這些,那么蛋雕圈歡迎你的加入。”就如老馬在博客圈中所寫:“這個圈子是我們大家的,我們每個成員,不管是刻蛋雕的,還是喜歡蛋雕的,都是朋友。我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借這塊寶地,努力將‘蛋雕’這一民間工藝發揚光大,共同努力。”
Tips
如何制作蛋胚
選擇蛋胚是制作蛋雕的第一個步驟,也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選擇一個好蛋胚,蛋雕的制作就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初選蛋胚:蛋胚的好壞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在挑選時,蛋殼的厚薄以及鈣質分布的均勻程度和形狀大小、光潔程度等,都對蛋雕創作有直接影響。
打孔排液:在選好的蛋胚的一端用注射器打一個小孔,往里面注氣,再拔出注射器將蛋液排出,反復操作幾次,直至蛋液排凈為止。
清洗控干:排凈后用清水反復清洗至少5遍以上,控干水后放置干燥通風處自然風干。
蛋雕愛好者鏈接:
蛋玩之地:http://blog.sina.com.cn/nimoo4920
德榮齋蛋雕藝術館:http://www.eggart.cn/
Nan's Eggart:http://www.eggartistryboutique.com/
Easter Egg:http://therussianshop.com/russhop/eggs/paskh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