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探討了高中英語聽說課堂分層教學推進。通過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差異進行分類,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活動,從而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并取得了可行性的進步。
【關鍵詞】分層教學聽說課訓練活動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成績等差異,因人而異分層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一種教學法。我校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努力探索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推進,而新教材所編寫的task部分結合了聽說的活動,對學生的聽說的實際交際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們在這一板塊的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體會和做法闡述如下。
一、聽說課學生的分層
首先要將學生分層。根據整班學生的學業基礎,認知水平和聽說能力,進行分層,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是英語聽說好的學生;B層是英語聽說中等水平的學生;C層是英語聽說有困難的學生。不過學生的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在經過階段考查后,對進步較大的學生可讓其升高一個層次,對退步較大者則作降級處理,把組與組的合理流動作為一種外在刺激,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
二、聽說課分層教學的三個階段
1.輸入(input)英語聽說課首先是英語聽力的輸入,即信息量的輸入。要求學生對語言環境,詞匯,信息和文本進行采集和理解,同時訓練相應的聽力方法和技巧。
2.反饋(feed-back)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對所獲取的信息通過一定的練習的進行處理,消化和鞏固,從而達到對文本的真正理解。
3.輸出(output)在對文本理解和鞏固的基礎上,采取說或寫的方式對所授內容進行消化和吸收,并進一步落實到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升華。
三、聽說課分層教學的形式
根據三個層次各自的特征和大綱及教材的要求,我們通常設計和采用以下活動形式(各階段訓練時間:10-15分鐘):
第一階段:背景介紹;新詞認知;方法指導;整段聽練;分步聽練;重點回放;語音模仿;聽詞辨意;聽錄音回答;跟讀。
第二階段:回答問題;填詞;填短語;任務型表格;選擇;是非判斷;組合句子;翻譯;擴展句子;詞匯替換;排序復述;猜詞。
第三階段:轉述;編對話;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虛擬情景回答;猜詞;續寫;縮寫;擴寫;人物評價;模仿寫作。
以上的活動具有重疊性和可選性,在具體的時間活動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以達到最佳的上課效果。一般來講,第一、二階段的訓練活動是圍繞文本內容進行的;第三階段的活動是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和寫作的實際能力.
四、聽說課分層教學的方法
分層在英語聽說課堂中兼顧了不同層次的英語水平的學生。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使各層次的學生能不同程度地掌握英語聽說的方法和技巧;并且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共同默契的合作,采用以上諸多活動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集中思想、有效率、有趣味地學習,使得全體學生受益,學生的聽說水平毫無疑問地得到逐步地提高。下面以牛津英語第七模塊第一單元Task為例:
活動一:方法指導和背景信息拓展
此文中聽力是有關電子產品的介紹,聽力中可根據提示詞匯來判斷信息的主次。如:關鍵信息常運用以下提示:most important / significant / a major consideration / above all / in particular / pay attention to / really etc.而相對的次要信息則有如下相關短語:I'm less worried about, it doesn't matter so much if / whether, less / not as important, less / not as significant …這樣學生在聽力的時候會有的放矢地抓住關鍵信息。對于電子產品學生非常感興趣,所以可以通過問答的形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將學生引入聽力的語境,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在與學生的交流的同時老師可以將所涉及的與聽力相關的電子方面的詞匯做一介紹,從而為下面的聽掃清了障礙。這一階段的活動適合各層次的學生,通過活動的參與,學生對于下一階段的做好了準備。
活動二:聽后反饋
本活動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主要有三個環節:
1.選要點。首先聽一遍錄音,然后從所給的相關話題中選出所涉及電子產品的內容Weight / size / cost / appearance / translation / pronunciation / function / language / word capacity etc.這一環節主要是為C層學生設計,使他們對聽力文本的話題的具體的要點能明確,從而在下面的聽的活動中能有的放矢的進行信息的捕捉;同時也為其他兩層次的同學做好了鋪墊。
2.缺詞填空
即聽錄音填缺詞,老師可根據聽力文本的難易決定聽錄音的方法;重復聽,分段回放,重點句回放或意群回放。這一環節主要是為B層學生設計,C層同學填寫基本詞匯;B層學生補充,A層同學猜意。通過這樣的接力,學生對聽力文本的愿意有了很好的把握和理解。
3.任務型表格
這一環節要求同學完成兩種電子產品weight / language / word capacity / cost / extra function / feature幾方面對比的任務型表格。這一要求較難,主要針對A層同學,C層學生完成基本格,B層學生能有所發揮和突破。
活動三:聽后討論
進入說的環節我們也設計了三項活動;
1.根據C層同學的情況,我們設計了復述的活動,即要求他們從所聽所寫的內容中提取信息進行整合與組織,用完整的語言把兩種電子產品的特點加以復述。
2.B層同學:進行小組討論。在上一階段聽力的基礎上,此小組成員之間開展討論,對比兩種電子產品的優缺點,然后決定購買哪一款型并闡述理由。
3.由于A層同學的優勢,所設計的活動從聽到寫到說,難度較大。在對比兩種電子產品的優缺點的基礎上,寫出一份電子郵件來建議朋友購買哪一款型的產品。
A、B、C三層同學通過以上分層教學很好的掌握了大綱的要求,聽說能力也得到了確實的鍛煉和提高,并加強了相互的協作和參與的興趣,真正將有效教學落實到了實處。
五、聽說課分層的效果
1.使聽說課堂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氛圍。由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的異質學習小組通過互助合作,適當的組際間競爭,差生得到較多同伴的幫助,高層次的學生也能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能力,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相互尊重、協作進取的精神。
2.針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差異,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充分發揮基礎好的學生的優勢,而且使他們少受基礎差的學生的拖累。基礎差的可受到教師、同學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消除厭學情緒,不再被動消極應付或跟班陪讀。
3.有利于培優補差并舉。聽說課的分層次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與補差并舉,促進了全體學生的發展。優生有幫助差生與自我表現的機會,而差生在教師和同學友愛的良好學習氣氛的包圍中,對達到分層目標的信心增強,獨立思考,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聽說課分層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
語言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反復訓練和實際運用才能獲得。這就確定了聽說課堂要以實踐為原則。我們組織開展聽說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結合學生交際能力,針對不同的學情,力求做到組織教學“英語化”,設計活動“情景化”,訓練形式“多樣化”,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人員在聽說課堂上都有語言實踐的平臺和能力提高的保證。
2.靈活性原則
聽說課的分層雖說是學生分層和教學分層,但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常常根據教材的實際內容靈活調整。對于每個學生,我們本著各盡所能和學有所得的原則,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多做C層次,讓基礎好的學生多做A的活動,B層訓練保證了中間段的學生;或在三個層次的教學中交叉,重疊和互補,真正落實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成長和進步。
3.啟發性原則
聽說課堂是學生在教師啟發和誘導下積極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應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能充分動腦、動眼、動口、動手,發展思維,開發潛力。
4.有效性原則
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要求聽說活動目標明確、行之有效。為了使聽說活動可行、高效,我們兼收并蓄傳統教學中有價值的訓練活動和方法,科學利用時間,發揮訓練活動的最大效應,從而把教學要求和任務落到實處,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分層教學一直以來是我們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從導學學案的編寫,學生的滾動分層到每堂課的行之有效的落實,我們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實踐。在聽說課分層的教學上我們也取得了一點經驗和成功,不過仍需不斷努力,以求更大的突破。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