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文章旨在通過具體的課堂評價實例,探究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的方式方法與基本原則。
【關鍵詞】課堂評價學生主體賞識教育適當點評拓展知識適當批評
聽過很多公開課,公開課上出現(xiàn)的一個現(xiàn)象一直在我腦海中縈回,今天在這里提出來和大家一塊探討。就是教師課堂上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問題: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無論正確與否、精彩與否,老師均以“好,請坐”“不錯,請坐”作結,這樣回答問題的學生往往興趣索然,也讓教師原本流暢緊湊的一節(jié)課有了些許瑕疵。竊以為教師課堂上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以“適當點評”為中心。在此,“適當”應界定為“適度”和“正確”,“適度”即要求課堂評價的語言應凝練概括、言簡意賅;“正確”即要求教師的點評應順應學生答題的思路,并對其思維的傾向予以必要的引導。在講解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一課時,提問“如何理解‘園子荒蕪卻不衰敗’一句?”一個學生回答:園子“荒蕪”說明地壇很少有人來,“不衰敗”說明地壇里還長著很多植物。我評價道:答符所問,扼要簡潔。再想一想,“很少有人來”和“長著很多植物”能不能用成語概括一下?還有,聯(lián)系史鐵生的人生遭遇“荒蕪”和“不衰敗”還有什么更深的含義?學生又說:“很少有人來”可以說是“人跡罕至”,“長著很多植物”可以用“生機勃勃”概括;“荒蕪”和“不衰敗”可以說是一個人身體可以“殘廢”心靈卻不可以“殘廢”。他馬上又改口道:“不,是‘身殘志堅’”——看,我的學生已經(jīng)不需點撥就會“舉一反三”了。
以“拓展知識”為輔線。學生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固然值得表揚,但教育的目的是授學生以“漁”——通過課堂學習和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鍛煉能力和掌握技能的目的,所以,教師對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的評價——無論口頭評價還是書面評價,應適當?shù)淖⒁庹n外知識的積累與拓展。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業(yè)務素質(zhì),在課前預設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來應對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另類回答”或創(chuàng)新式答案。在批閱學生的隨筆時,對寫的不錯的同學我總是會附上自己的感受或推薦與其所寫內(nèi)容相關的名篇讓學生讀——這也是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肯定并布置額外任務的一種有效方式——下一篇隨筆他一定會寫到自己的讀書體會,這樣學生增加了知識儲備,也為師生的雙向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記得在學習朱光潛《談讀書》一文時,我布置了課下的獨立作業(yè):談談你對“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的認識。看來對這一問題同學們感受頗深,課上交流時,大家思維敏捷,唇槍舌劍,不時有見解獨到,文采斐然的文章出現(xiàn),下課時我高興地說道:“今天同學們的文筆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用一句俗語來形容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用兩個成語來形容就是:孺子可教,后生可畏也;引用余杰《年輕氣盛說文章》上的三句話來概括大家的精神和這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人有老少,文章亦有老少。少年之文章,如烈酒,使人有把劍斫地不可一世之慨,有引吭高歌怒發(fā)沖冠之氣;老年之文章,如清茶,使人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之致;少年之文章,使人憂,使人怒,使人熱血沸騰;老年之文章,使人閑,使人靜,使人冷眼旁觀。少年之文章是流出來的,老年之文章是擠出來的;少年之文章可舒張萬物,老年之文章則無可奈何。少年之文章如“笑談饑餐胡虜肉,壯志渴飲匈奴血”;老年之文章如“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少年之文章寫未來之事,在幻想中縱橫馳騁;老年之文章寫過去之文章,在回憶里昏昏欲睡?!蔽乙豢跉庹f完之后,學生掌聲雷動:“老師,這不是三句話?!蔽艺f:“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是的,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學生記住了這些話,在心里有所領悟,也就懂了讀書。
以“贊揚鼓勵”為主。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可能都遇見課堂上“答非所問”或?qū)處煵贾玫膶W習任務“惡意對抗”的學生。這時教師切忌沖動冒進、意氣用事,武斷地把這個學生“一棍子打死”。羅蘭說: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也應成為教育的藝術之一——當一個年少無知的孩子,可能處于保衛(wèi)真理的勇敢,抑或緣于輕狂的義氣,表現(xiàn)出他特立獨行的叛逆性,而他的這種所謂叛逆,無非是想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已脫離教師和課本而獨立存在”。作為一名教師,千萬不要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權威”而冒然的讓一個本來“很有希望的孩子失蹤于文明領地的邊緣地帶”。對這樣的學生適當布置學習任務,對學習結果多贊揚鼓勵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記得講完《滕王閣序》前兩段后,我布置了背誦的任務,檢查時全班鴉雀無聲——沒一個人主動站起背誦,我感嘆道:萬馬齊喑究可哀。這時一個平時喜歡“搗亂”又不愛學習的學生站起來流利地背誦完畢——不僅我吃驚非小,全班同學也都被“震”住了。不過我及時地回過神兒來,帶頭鼓起了掌,在雷鳴般的掌聲中,這位同學羞澀地笑著坐下了,我說:“在‘萬馬齊喑究可哀’的局面中殺出了一匹‘黑馬’,我們向程龍同學致敬并向他學習?!毕抡n后,我又單獨的找到他表揚他課上的表現(xiàn),又表揚了他最近字寫的漂亮了很多,希望以后各方面的表現(xiàn)更好。果然,整篇的《滕王閣序》他不僅流暢的背誦,上課聽講和作業(yè)完成的情況也越來越好了,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單獨地找他一次,表揚他最近取得的成績,提出新的希望。這個孩子真的越來越優(yōu)秀了——肯定的力量是無窮的,我的“賞識教育”又“拯救”了一個孩子。
以“幽默調(diào)侃”為佐。有時一味的贊揚會使教育流于程式,也會使個別學生陷入盲目的樂觀,所以,適當?shù)呐u引導既是必要的教育方法,也是取得高質(zhì)量學習效果的教育手段。但教師要注意批評教育的時間、地點,以及說話的藝術。對沒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找他,僅有師生兩人的場合,教師的批評可以嚴厲一些,也可施以一定的“作業(yè)加量”處罰,但切忌不可傷及學生的自尊,對以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可以以“希望”或“建議”的方式提出,不可強制以免引起學生更強的逆反心理。我還會利用課間幾分鐘的時間“不經(jīng)意”地走到?jīng)]完成作業(yè)任務的學生旁邊,表揚一下他的進步(最好具體到一次作業(yè)的獨特見解,或是一次作文的新穎立意等等),然后“提醒一下”他這次作業(yè)還沒交,希望明天在我的辦公桌上看見帶有他名字的作業(yè)本——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很重視他,如果不完成學習任務就會對不起老師的這份重視——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由于課堂教學的特殊場合,所以課上我的批評多以“幽默調(diào)侃”為主,記得在檢查《阿房宮賦》的背誦時,讓同學們齊背,有個別沒背過的同學就看著書讀,有的干脆不背也不讀了。然后我評價道他們的背誦:那些背過的同學,和那些雖然沒有背過但依然堅持讀下來的同學,以及見了這樣的同學而心懷愧疚的同學,乃是中國將來真正的脊梁。同學們相視一笑的同時心里也有所領悟了——這種“旁敲側(cè)擊”式的批評效果是不錯的。
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恰當評價既是引導,也是培養(yǎng),還是激發(fā),如此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走向了健康和諧的發(fā)展之路。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北鎮(zhèn)中學)